《民眾與權力》是2003年1月1日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埃利亞斯·卡內提。
基本介紹
- 作者:(德)埃利亞斯·卡內提
- 譯者:馮文光,劉敏,張毅
- ISBN:9787801096241
- 類別:圖書 >> 哲學 >> 哲學理論
- 頁數:335
- 定價:¥39.80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3-1-1
- 裝幀:平裝
- 開本:32
- 字數:410000
- 紙張:膠版紙
作者簡介,內容簡介,目錄,媒體評論,
作者簡介
埃利亞斯·卡內提,1905年生於保加利亞,祖先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先後在蘇黎世、維也納、法蘭克福等地求學,獲哲學博士學位。卡內提使用德語寫作,一生潛心研究文學、歷史、迄今為止,出版了20多部著作,其中最有影響力的便是這部《民眾與權力》(1960年)。這是一部讚揚者多,閱讀者少的輝煌理論著作。瑞典皇家學院稱它為一部“權威性的著作”,此書使作家得到普遍的尊敬。1981年,在他獲得卡夫卡獎的同時,以“作品具有寬廣的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內容簡介
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出現了貧富分化、階層和階級,這些社會原因使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擴大了。由人的社會性原因造成的距離容易發生變化。人出生時屬於某一個階層或階級,屬於富人階層或貧民階層,但這種狀況是會變化的,或由於社會變革而發生變化,或由於個人的努力而發生變化。本書作者對社會原因所造成的因門第不同、地位不同而形成的人的傲氣,很為反感……本書內容包括:民眾;集團;集團與宗教;民眾與歷史;權力的內在結構;倖存者;權力的要素;轉變;權力面面觀;統治者與偏執狂;總結,共十一章內容。
目錄
論“距離”(代序)
第一章 民眾
第二章 集團
第三章 集團與宗教
第四章 民眾與歷史
第五章 權力的內在結構
第六章 倖存者
第七章 權力的要素
第八章 轉變
第九章 權力面面觀
第十章 統治者與偏執狂
第十一章 總語
媒體評論
法國思想家勒龐在《烏合之眾———大眾心理研究》一書中闡釋了大眾的非理性傾向。而後弗洛伊德在《烏合之眾》的理論基礎上,指出情緒的傳染性,進一步明確說明,大眾對權力有一種執著的渴望。一生致力於改造國民靈魂的魯迅先生是憎惡“看客”的,他創造了一個悲劇性的概念:“無物之陣”:你的生命受到威脅,你的精神感到窒息,但周圍的人都對你微笑,你無法知道誰是真正的敵人。卡夫卡《審判》的主人公為了尋找自己被拘捕的原因,為了對抗莫須有的“法官”,窮極一生,結果慘死。
從勒龐、弗洛伊德、卡夫卡到魯迅,歷史上對大眾心理的研究從來就不缺乏,但卡內提的《民眾與權力》依然震撼人心。因為對普通讀者來說,勒龐和弗洛伊德太理論化,卡夫卡和魯迅太寓言化,卡內提則以一位文學家的身份探討理論問題,用自己卓越的敘事技巧闡述重大的思想問題。其行文的精彩,讓我們不能不想了解他的經歷。
卡內提,1905年生於保加利亞,祖父是居住在西班牙的猶太人。作為猶太人,卡內提一生行蹤不定,親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目睹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和歐洲多次左左右右的極端政治浪潮。1925年,維也納的示威民眾憤怒地燒毀了不公正的司法大廈。卡內提目睹並親身經歷了這一民眾運動,民眾的強大威力深深震撼了他,他想深入探討民眾和權力的本質。卡內提從其成名作《迷惘》開始探討民眾的問題,並最終孕育了《民眾與權力》這部“權威性的著作”。因為其“作品富有寬廣的藝術視野、豐富的思想和藝術力量”,他獲得了1981年度的諾貝爾文學獎。不少讀者認為,《迷惘》其實預言了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屠殺,《民眾與權力》則是個總結,著力探究法西斯主義的根源。
《民眾與權力》從人的生物性開始思考,從人對接觸和陌生的恐懼開始分析。人畏懼接觸不熟悉的事物,在夜晚出乎意料的接觸而受到的驚嚇一般都會上升為一種恐懼的情緒。但同時,“人需要密集的民眾”,“只有在民眾中,人才能免於對這種接觸的畏懼心理”。
卡內提指出,民眾有4大特性:一、民眾要永遠增長;二、在民眾內部,平等占統治地位,為了一個偉大的目的或是一個共同的利益,其他的差別都被漠視。三、民眾喜歡密集地聚在一起,“孤獨的人是可恥的”。四、民眾需要導向,“羊群走路靠頭羊”。
在掌握和利用民眾的特性方面,宗教做得比較成功,宗教知道迎合民眾喜歡聚集在一起、嚮往平等的心理,知道如何讓民眾對信仰保持一如既往的熱情,知道什麼樣的倡議會引起民眾的共鳴。但《民眾與權力》發人深省的地方,不僅僅在於卡內提對民眾、集團和宗教的分析,還在於它由此切入了對權力本質的探討。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卡內提看到了權力的滲透。從歷史上看,凡是權力的代表者都能很好地利用民眾的特性。他認為,民眾越多,權力的誘惑越大。不幸的是,權力往往靠奴役甚至屠殺來不斷成就和維持。盲眾的愚昧正合獨裁者的胃口,獨裁者想方設法加強獨裁,強化民眾的非理性傾向。
從原始民族的資料里,卡內提揭示了權力的荒謬品質———殺死別人而自己則儘可能地活下去;甚至不惜殺害自己人,以維持所謂的威望。他對權力結構的本質所下的定義是:“權力意味著讓別人為自己去死。”仔細想想我們的歷史與現實,難道他說得不精闢嗎?
時至今日,卡內提的思考方式和理論角度在我們史學界和社會學界都還是嶄新的,他像雨夜裡的一道閃電,我們因此瞥見了自己的力量,瞥見了大地的坎坷和滄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