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內容簡介:任何社會事務一樣,民營經濟的活力、動力和影響力本質上來源於民營經濟的內在競爭力,而民營經濟競爭力的範圍寬窄、強弱消長、長短持續等等又與外在環境須臾難分。在諸多環境變數中,掌握著眾多社會資源、制定並維護市場規則的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公共服務水平和政府管理效率自然是首當其衝地密切相關。顯然,民營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精明的商道,更呼喚高明的政道,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規則框架不甚了了、民營經濟發展時有風波的今天,更需要為政者的開明、賢明與高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
- 書名: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
- 出版社: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
- 頁數:295頁
- 開本:16
- 定價:28.00
- 作者:黃小晶
- 出版日期:2006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00593119
- 品牌: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總社)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是由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黃小晶,1966年1月出生,浙江溫州人。文學學士,經濟學碩士、博士,曾從事工商管理、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博士後研究工作,副研究員。先後在浙江和廣東省縣一級黨政機關,廣東省政法機關、省委機關,廣州市政府旅遊部門工作。出版了《區域產業政策與中國農村區域協調發展》、《城市化進程中的政府行為》、《時光玫瑰——英倫城鄉考察回望》等專著。1984年至今,共發表學術論文、新聞通訊、散文近200篇。
圖書目錄
引言 中國經濟走向民營時代
一、動力強勁的經濟成長發動機
二、創造“飯碗”的夢工場與創新人才的訓練營
三、民營企業集群發展主導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四、民族品牌的塑造者自主創新的生力軍走向世界的急先鋒
五、地方財政的支持者與地方公益事業的主要捐助人
第一章 民營時代的企業和政府
一、成長中的煩惱:民營企業能在競爭中保持可持續優勢嗎
(一)煩惱之一:核心技術之憂
(二)煩惱之二:品牌缺失之患
(三)煩惱之三:千軍不易得一將更難求
(四)煩惱之四:大企業病
(五)煩惱之五:能否辦成百年老店
(六)煩惱之六:民間商會的合法性困境
(七)煩惱之七:路在何方
二、圍牆外的困擾:壁壘重重
(一)困擾之一:信用不彰融資困難
(二)困擾之二:社會網路不健全獨木難成林
(三)困擾之三:進入壁壘攻不破的土圍子
(四)困擾之四:“三亂”之擾
(五)困擾之五:地方保護主義與司法公正的缺失
(六)困擾之六:地方政府的信用與公共服務之憂
(七)困擾之七:義利之間民營經濟的社會責任之困
三、民營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一)從冷眼旁觀到禮遇有加
(二)若干重要生產要素的提供者
(三)市場經濟秩序的捍衛者
(四)部分重要領域的直接客戶
(五)微觀經營行為的規制者
(六)折衝與回應:遊走於多角色夾縫之中
四、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的理論基礎
(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二)產業集聚理論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
五、關注地方政府的創新戰略
(一)“標兵就是榜樣、追兵就是動力”——從一份調查報告說起
(二)政府再造:從理論到實踐的地方政府創新戰略
第二章 生產要素培育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策略目標與基本內容
(一)策略目標
(二)策略內容
二、人力資源培育和集聚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產業集群思想主導下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在職培訓
(二)培育發達完善的區域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三、集聚資本與刨造資本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緩解民營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
(二)拓寬投資領域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強招商引資
(三)促進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
(四)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民營企業上市與重組
(五)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加速民營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
(六)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努力促進民問金融的規範發展
(七)加速資產資本化進程推進資產存量向資金增量轉化
四、改進土地供給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加快土地入市增加土地供給
(二)調整土地存量結構確保工商業用地供給
(三)加速產業集聚和生態園區建設促進土地集約使用
第三章 產業需求培育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加強市場監管培育產業需求
(一)建立保障有力調節恰當的政府機制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綜合執法
(三)依法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各類假冒偽劣產品
(四)加速流通標準化進程扶持綠色市場與和諧市場的發展
(五)逐步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夯實社會信用基礎
(六)創新監管手段套用高新技術切實提高監管水平
二、改善消費政策培育產業需求
(一)破除政策障礙鼓勵適度消費積極擴大內需
(二)放寬管制改善供給滿足城鄉民眾潛在的消費需求
(三)持續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社會消費預期
(四)穩步擴大消費信貸規模鼓勵合理跨期消費
(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消費硬體環境
三、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與規模培育產業需求
(一)拓展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政府採購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二)突出政策目標重點支持相關特定政策對象的發展
(三)細化政府採購的地方性規章提高政府採購的可操作性
(四)深化政府採購決策執行和監管體制改革
(五)確保政府採購招標與投標的公開、公正與公平
第四章 扶持產業集群發燕尾服 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基本思路
(一)慎選主導產業培育產業集群的“結晶核
(二)以龍頭企業上市為抓手打造產業集群的“領頭養
(三)強化產業配套促進產業集群的縱向延伸
(四)提升園區綜合服務及承栽能力促進產業集群的橫向集聚
(五)發展專業市場體系和現代流通產業鎖定產業集群的採購與銷售路徑
(六)抓研發推廣帶動產業集群的不斷躍升
(七)抓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集群的形象
(八)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九)抓環境建設營造產業集群溫馨的家
二、支柱產業集群發展的實證研究:廣州汽車產業集群的發
……
第五章 加速政府創新 促進民營經濟競爭優勢提升
一、動力強勁的經濟成長發動機
二、創造“飯碗”的夢工場與創新人才的訓練營
三、民營企業集群發展主導農村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
四、民族品牌的塑造者自主創新的生力軍走向世界的急先鋒
五、地方財政的支持者與地方公益事業的主要捐助人
第一章 民營時代的企業和政府
一、成長中的煩惱:民營企業能在競爭中保持可持續優勢嗎
(一)煩惱之一:核心技術之憂
(二)煩惱之二:品牌缺失之患
(三)煩惱之三:千軍不易得一將更難求
(四)煩惱之四:大企業病
(五)煩惱之五:能否辦成百年老店
(六)煩惱之六:民間商會的合法性困境
(七)煩惱之七:路在何方
二、圍牆外的困擾:壁壘重重
(一)困擾之一:信用不彰融資困難
(二)困擾之二:社會網路不健全獨木難成林
(三)困擾之三:進入壁壘攻不破的土圍子
(四)困擾之四:“三亂”之擾
(五)困擾之五:地方保護主義與司法公正的缺失
(六)困擾之六:地方政府的信用與公共服務之憂
(七)困擾之七:義利之間民營經濟的社會責任之困
三、民營經濟發展中地方政府的角色
(一)從冷眼旁觀到禮遇有加
(二)若干重要生產要素的提供者
(三)市場經濟秩序的捍衛者
(四)部分重要領域的直接客戶
(五)微觀經營行為的規制者
(六)折衝與回應:遊走於多角色夾縫之中
四、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的理論基礎
(一)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二)產業集聚理論
(三)新公共管理理論
五、關注地方政府的創新戰略
(一)“標兵就是榜樣、追兵就是動力”——從一份調查報告說起
(二)政府再造:從理論到實踐的地方政府創新戰略
第二章 生產要素培育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策略目標與基本內容
(一)策略目標
(二)策略內容
二、人力資源培育和集聚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產業集群思想主導下的職業技術教育和在職培訓
(二)培育發達完善的區域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
三、集聚資本與刨造資本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構建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緩解民營中小企業的燃眉之急
(二)拓寬投資領域創新投融資方式加強招商引資
(三)促進商業銀行增加對民營企業的信貸支持
(四)充分利用資本市場推動民營企業上市與重組
(五)積極發展創業投資基金加速民營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發展
(六)積極推進農村信用社改革努力促進民問金融的規範發展
(七)加速資產資本化進程推進資產存量向資金增量轉化
四、改進土地供給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加快土地入市增加土地供給
(二)調整土地存量結構確保工商業用地供給
(三)加速產業集聚和生態園區建設促進土地集約使用
第三章 產業需求培育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加強市場監管培育產業需求
(一)建立保障有力調節恰當的政府機制
(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綜合執法
(三)依法加強市場監管打擊各類假冒偽劣產品
(四)加速流通標準化進程扶持綠色市場與和諧市場的發展
(五)逐步建立社會信用體系夯實社會信用基礎
(六)創新監管手段套用高新技術切實提高監管水平
二、改善消費政策培育產業需求
(一)破除政策障礙鼓勵適度消費積極擴大內需
(二)放寬管制改善供給滿足城鄉民眾潛在的消費需求
(三)持續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社會消費預期
(四)穩步擴大消費信貸規模鼓勵合理跨期消費
(五)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消費硬體環境
三、擴大政府採購範圍與規模培育產業需求
(一)拓展政府採購範圍提高政府採購占財政支出的比例
(二)突出政策目標重點支持相關特定政策對象的發展
(三)細化政府採購的地方性規章提高政府採購的可操作性
(四)深化政府採購決策執行和監管體制改革
(五)確保政府採購招標與投標的公開、公正與公平
第四章 扶持產業集群發燕尾服 提升區域競爭力的地方政府策略
一、基本思路
(一)慎選主導產業培育產業集群的“結晶核
(二)以龍頭企業上市為抓手打造產業集群的“領頭養
(三)強化產業配套促進產業集群的縱向延伸
(四)提升園區綜合服務及承栽能力促進產業集群的橫向集聚
(五)發展專業市場體系和現代流通產業鎖定產業集群的採購與銷售路徑
(六)抓研發推廣帶動產業集群的不斷躍升
(七)抓產品質量和品牌建設提升產業集群的形象
(八)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
(九)抓環境建設營造產業集群溫馨的家
二、支柱產業集群發展的實證研究:廣州汽車產業集群的發
……
第五章 加速政府創新 促進民營經濟競爭優勢提升
文摘
民營企業的融資困難,很大程度上也是金融市場高度壟斷的必然結果。我國金融行業已經成為國有比例最高的重要行業之一,除了民生銀行等少數股份制中小商業銀行和少數外資銀行外,金融機構均為國有。民問借貸缺乏必要的正規渠道,即便是在民營資本雄厚的浙江溫台地區及廣東珠三角地區,民營金融機構設立的政策和利率管制政策,使得中小民營企業(特別是鄉村民營企業)缺少獲得銀行信貸資金的正規渠道,這樣,上不了台面的地下借貸自然也就“看上去更美”。
(二)困擾之二:社會網路不健全
獨木難成林
置身於繁雜多變的大千世界,企業的生存絕對不是獨來獨往的真空之物,而是必須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來組織社會化生產,在必要和可能的程度上實行特殊的社會分工,與其他企業和相關產業支撐體系及社會服務網路一道盤根鍺節、相生相長,從而形成功能強大、錯落有致、多姿多彩的產業集群。從企業競爭戰略的角度看,產業集群中的供應商、銷售商、服務商、承包商等合作夥伴都是企業的生產經營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些環節也為企業的技術開發、信息收集、人才流動提供了大量的非編碼化的、不為外界所知的內部信息。因此,網路化生存才是企業生存的“叢林法則”。其要義是按照經濟內在的聯繫、配置合理和共贏原則,把現有企業和生產條件組織起來,實現生產的社會化。
中國台灣電機協會(2002)和張炳申(2004)的調查都發現:稅收水平與土地成本的高低並不是台商及外資決定投資選擇最關心的問題。在投資商們看來,零部件配套能力、供貨質量與成本、提供客戶服務的直接程度、勞動力與人才素質、基礎設施的優良程度、政府的服務水平與工作效率、社會環境(特別是治安環境和教育質量)、生活環境(包括人際交往環境、語言環境、文化環境)的好壞才是外商更為關心的問題。
(二)困擾之二:社會網路不健全
獨木難成林
置身於繁雜多變的大千世界,企業的生存絕對不是獨來獨往的真空之物,而是必須按照專業化協作原則來組織社會化生產,在必要和可能的程度上實行特殊的社會分工,與其他企業和相關產業支撐體系及社會服務網路一道盤根鍺節、相生相長,從而形成功能強大、錯落有致、多姿多彩的產業集群。從企業競爭戰略的角度看,產業集群中的供應商、銷售商、服務商、承包商等合作夥伴都是企業的生產經營價值鏈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這些環節也為企業的技術開發、信息收集、人才流動提供了大量的非編碼化的、不為外界所知的內部信息。因此,網路化生存才是企業生存的“叢林法則”。其要義是按照經濟內在的聯繫、配置合理和共贏原則,把現有企業和生產條件組織起來,實現生產的社會化。
中國台灣電機協會(2002)和張炳申(2004)的調查都發現:稅收水平與土地成本的高低並不是台商及外資決定投資選擇最關心的問題。在投資商們看來,零部件配套能力、供貨質量與成本、提供客戶服務的直接程度、勞動力與人才素質、基礎設施的優良程度、政府的服務水平與工作效率、社會環境(特別是治安環境和教育質量)、生活環境(包括人際交往環境、語言環境、文化環境)的好壞才是外商更為關心的問題。
後記
如果說中國共產黨人昔日馬上得江山,靠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那么,今天新一代的共產黨人團結帶領社會各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在經濟上也已越來越需要內源型經濟的培育和民營經濟的發展與壯大。
今天,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區經濟的“頂樑柱”和“財神爺”。因此,如何深化改革、轉變職能、改善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造出安商、親商、富商的良好投資環境,幫助新興民營經濟的產業集群從“青青河畔、萋萋小草”成長為“南國嘉樹、喬木華蓋”,幫助民營企業合理分擔社會責任、構建和諧社會,是地方政府當前及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重大課題。
機緣巧合,使我有幸先後在溫州、廣州兩個各具特色的發達地區工作生活多年。作為土生土長的溫州人,我是溫州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爭議中成長、於責難中奮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深知民營經濟一路走來所經歷的艱辛與曲折。作為廣東縣一級的基層工作者,我更有幸親身體會了地方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組織服務工作,深深感受到政府工作的繁雜與重要。更深切體會到地方政府的相關公共政策需要深入到產業層面,還不只是戰略層面,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區域民營經濟的產業發展。
家鄉的濡染、實踐的磨礪、理論的學習與眼界的開闊使我領悟到:無論是作為個體存在的民營企業,還是群體登場的民營產業集群,無論是初試嬰啼、後來居上,還是老樹新花、終成浩蕩,其背後的秘密都是企業競爭力的強度。
今天,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縣區經濟的“頂樑柱”和“財神爺”。因此,如何深化改革、轉變職能、改善服務、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創造出安商、親商、富商的良好投資環境,幫助新興民營經濟的產業集群從“青青河畔、萋萋小草”成長為“南國嘉樹、喬木華蓋”,幫助民營企業合理分擔社會責任、構建和諧社會,是地方政府當前及今後很長一段時期的重大課題。
機緣巧合,使我有幸先後在溫州、廣州兩個各具特色的發達地區工作生活多年。作為土生土長的溫州人,我是溫州民營經濟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在爭議中成長、於責難中奮進的親歷者和見證人,深知民營經濟一路走來所經歷的艱辛與曲折。作為廣東縣一級的基層工作者,我更有幸親身體會了地方政府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組織服務工作,深深感受到政府工作的繁雜與重要。更深切體會到地方政府的相關公共政策需要深入到產業層面,還不只是戰略層面,才能更有效地推進區域民營經濟的產業發展。
家鄉的濡染、實踐的磨礪、理論的學習與眼界的開闊使我領悟到:無論是作為個體存在的民營企業,還是群體登場的民營產業集群,無論是初試嬰啼、後來居上,還是老樹新花、終成浩蕩,其背後的秘密都是企業競爭力的強度。
序言
何為學問?學問為何?前輩大儒有云:“一世之學即為一世之治”,一語道破天機。無須贅言,經濟學的終極目的在於經世濟用、強國富民。當今中國。民營經濟的發展上關國計、下系民生,如何讓民營經濟——這個“中國福娃”長得快、行得端、跑得穩、貢獻大,儘快成為經濟與社會生活的頂粱柱,已經成為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與任何社會事務一樣,民營經濟的活力、動力和影響力本質上來源於民營經濟的內在競爭力,而民營經濟競爭力的範圍寬窄、強弱消長、長短持續等等又與外在環境須臾難分。在諸多環境變數中,掌握著眾多社會資源、制定並維護市場規則的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經濟發展戰略、公共服務水平和政府管理效率自然是首當其衝地密切相關。顯然,民營經濟發展不僅需要精明的商道,更呼喚高明的政道,尤其是在市場經濟規則框架不甚了了、民營經濟發展時有風波的今天,更需要為政者的開明、賢明與高明。
著名的“麥爾法則”(Mile’s Law)告誡人們要:在商言商,在學問學,在政論政,各安其分,各守其道。黃小晶同志的新著(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為我們提供了站在政學兩界研究民營經濟發展和地方政府創新的難得之作。在這本書中,黃小晶同志選擇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和時下風靡世界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作為自己立論的理論基礎是一個切題的明智之選。
著名的“麥爾法則”(Mile’s Law)告誡人們要:在商言商,在學問學,在政論政,各安其分,各守其道。黃小晶同志的新著(民營經濟競爭優勢與地方政府創新),為我們提供了站在政學兩界研究民營經濟發展和地方政府創新的難得之作。在這本書中,黃小晶同志選擇哈佛大學商學院著名教授麥可?波特的國家競爭優勢理論和時下風靡世界的新公共管理理論作為自己立論的理論基礎是一個切題的明智之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