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法典化諸問題研究——以人的尊嚴和意志為中心》是2015年武漢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孫文楨。
出版信息,作者簡介,目錄,
出版信息
民法法典化諸問題研究——以人的尊嚴和意志為中心
- 本店售價:¥35.00元
- 書號:ISBN978-7-307-16594-6
- 版次:1-1
- 頁數:304
- 千字數:279
- 開本:16
- 裝幀方式:平裝
- 作者:孫文楨 著
- 責任編輯:袁海波
- 出版社:武漢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09-01
- 印刷時間:2015-09-01
- 瀏覽量:113
本書以人的尊嚴和意志為中心,對民法法典化的諸問題進行了認真而深入的研究,回答了諸如不平等關係可否成為民法調整對象、民事權利的本質何在、民事權力是否存在、法律行為的有效與生效這兩者之間到底是什麼關係、契約制度在未來民法典中如何進行科學的布局等民法法典化過程中必須予以回答的問題。本書對我國未來民法典進行了整體性研究,得出了諸多新的結論,並提出了許多對目前的民法法典化活動頗具參考借鑑價值的獨到觀點。
作者簡介
孫文楨,男,漢族,1966年12月出生,陝西富平人;法學博士,畢業於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民商法學專業;法學教授、碩導,執業律師。 現供職於武漢工程大學,任法商學院法學教授、民商法研究所所長和碩士生導師,系武漢工程大學民法學課程(省級精品課程)責任教授,被評為法商學院教學名師,並獲湖北省人民政府學位委員會和湖北省教育廳聯合授予的“湖北省優秀學士學位論文指導教師”榮譽稱號。 在高校教師的本職之外,社會兼職有湖北正苑律師事務所執業律師、湖北省僑聯法律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中國法學研究會理事、湖北省法學會法學法律專家庫成員、湖北省法學會省直會員和湖北省紀檢監察學會理事等職務。 迄今已出版學術專著2部,參編法學著作2部,主編《民法學》等高校法學教材2部;在《法學論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學報》、《北方法學》和《河北法學》等專業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獨撰學術論文近60篇,其中CSSCI源刊論文16篇,其他核心期刊、優秀期刊論文20餘篇;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規劃基金項目1項,主持省廳級科教研項目3項,參加(排序第二)國家社科基金項目1項,參加省廳級科研項目5項。
目錄
第一編 民法典基礎論
第一章 習慣法及民法法典化的一般條件
第一節 民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成文法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市民社會及其建構
第一節 市民社會的產生條件
第二節 市民社會的本質和特徵
第三節 建構市民社會的現實意義
第三章 民法與憲法關係模態
第一節 民法發展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民法與憲法關係概述
第三節 英美法系中的“民一憲”關係
第四節 大陸法系中的“民一憲”關係
第四章 民法規範作用圖解
第一節法律規範
第二節 民法規範作用評論
第三節 強行性民法規範作用模式
第四節 任意性民法規範的選擇模式
第五節 裁判性民事規範的泛化模式
第二編 民法典價值論
第五章 民法理念
第一節 以人為本的主體理念
第二節 利盡其宜的客體意識
第三節 權利本位的內容觀念
第六章 民法價值
第一節 民法價值界定
第二節 民法價值根源
第三節 民法價值實現
第七章 民法價值體系
第一節 自由與秩序
第二節 公平與效率
第八章 民法典價值
第一節 民法典價值界定
第二節 實質價值與形式價值
第三節 規則價值和制度價值
第三編 民事法律制度論
第九章 民事法律制度設計
第一節 民事法律制度及其新構想
第二節 民事法律制度框架設計
第三節 設立民事法律制度的研究方法
第十章 民事主體制度
第一節 民事主體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民事主體制度立法
第一章 習慣法及民法法典化的一般條件
第一節 民法的產生與發展
第二節 成文法的發展趨勢
第二章 市民社會及其建構
第一節 市民社會的產生條件
第二節 市民社會的本質和特徵
第三節 建構市民社會的現實意義
第三章 民法與憲法關係模態
第一節 民法發展的歷史淵源
第二節 民法與憲法關係概述
第三節 英美法系中的“民一憲”關係
第四節 大陸法系中的“民一憲”關係
第四章 民法規範作用圖解
第一節法律規範
第二節 民法規範作用評論
第三節 強行性民法規範作用模式
第四節 任意性民法規範的選擇模式
第五節 裁判性民事規範的泛化模式
第二編 民法典價值論
第五章 民法理念
第一節 以人為本的主體理念
第二節 利盡其宜的客體意識
第三節 權利本位的內容觀念
第六章 民法價值
第一節 民法價值界定
第二節 民法價值根源
第三節 民法價值實現
第七章 民法價值體系
第一節 自由與秩序
第二節 公平與效率
第八章 民法典價值
第一節 民法典價值界定
第二節 實質價值與形式價值
第三節 規則價值和制度價值
第三編 民事法律制度論
第九章 民事法律制度設計
第一節 民事法律制度及其新構想
第二節 民事法律制度框架設計
第三節 設立民事法律制度的研究方法
第十章 民事主體制度
第一節 民事主體制度的歷史沿革
第二節 民事主體制度立法
第三節 民事主體的判斷標準
第四節 民事主體資格限制
第十一章 民事客體制度
第一節 民事客體的形式、內容及關係
第二節 現代財產形態新變化與客體
第十二章 民事權利制度
第一節 民事權利體系
第二節 民事權利狀態
第三節 民事權利分類制度
第四節 民事權利結構
第五節 民事權利的取得、享有與救濟
第六節 民事權利的限制
第十三章 民事活動界定
第一節 “活動”的社會學考察
第二節 民事活動的範圍界定
第三節 民事活動的內涵界定
第十四章 民事責任制度
第一節 民事責任的一般原理
第二節 締約過失責任
第三節違約責任
第四節侵權責任
第四編 民事規則制定論
第十五章 民商事立法
第一節 民事立法規則論
第二節 民事法律制定的選擇
第三節 民事立法的路徑依賴
第十六章 民事規範設計
第一節 民商法律規範評析
第二節 行為規範與裁判規範
第三節 任意性規範與強制性規範
第十七章 司法解釋
第一節 司法解釋的形成
第二節 我國司法解釋的特點
第三節 民商事司法解釋的適用
第四節 司法解釋對民商事立法的負影響
第十八章 附屬民事規範
第一節 附屬民事規範的界定
第二節 我國附屬民事規範的適用
第三節 附屬民事規範與民法法典化的關係
第四節 附屬民事規範的制度價值
第五編 民事權利救濟論
第十九章 民事權利救濟理論
第一節 民事權利救濟概論
第二節 民事權利救濟的途徑
第三節 民事權利救濟制度構造
第二十章 民事權利救濟程式制度
第一節 民事證據制度
第二節 民事爭議解決制度
第三節 民事糾紛裁判制度
第四節 民事訴訟制度
第五節 民事執行制度
第六編 民法典路徑論
第二十一章 民商法律文化
第一節 法律文化與民商法律文化
第二節 民商法律文化的形成及條件
第三節 民商法律文化的品格
第四節 中國傳統民商法律文化
第五節 當代中國民商法律文化的塑造
第二十二章 民商法學教育
第一節 法學教育的雙重性
第二節 我國民商法學教育現狀
第三節 民商法的教育觀念
第二十三章 民商事習慣調查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民事習慣調查
第二節 民商事習慣的個案研究
第二十四章 民商法學的研究
第一節 法學家與立法建議稿
第二節 我國民商法學研究概況
第三節 民商法學研究方法
第四節 民商法學研究中的比較法因素
第四節 民事主體資格限制
第十一章 民事客體制度
第一節 民事客體的形式、內容及關係
第二節 現代財產形態新變化與客體
第十二章 民事權利制度
第一節 民事權利體系
第二節 民事權利狀態
第三節 民事權利分類制度
第四節 民事權利結構
第五節 民事權利的取得、享有與救濟
第六節 民事權利的限制
第十三章 民事活動界定
第一節 “活動”的社會學考察
第二節 民事活動的範圍界定
第三節 民事活動的內涵界定
第十四章 民事責任制度
第一節 民事責任的一般原理
第二節 締約過失責任
第三節違約責任
第四節侵權責任
第四編 民事規則制定論
第十五章 民商事立法
第一節 民事立法規則論
第二節 民事法律制定的選擇
第三節 民事立法的路徑依賴
第十六章 民事規範設計
第一節 民商法律規範評析
第二節 行為規範與裁判規範
第三節 任意性規範與強制性規範
第十七章 司法解釋
第一節 司法解釋的形成
第二節 我國司法解釋的特點
第三節 民商事司法解釋的適用
第四節 司法解釋對民商事立法的負影響
第十八章 附屬民事規範
第一節 附屬民事規範的界定
第二節 我國附屬民事規範的適用
第三節 附屬民事規範與民法法典化的關係
第四節 附屬民事規範的制度價值
第五編 民事權利救濟論
第十九章 民事權利救濟理論
第一節 民事權利救濟概論
第二節 民事權利救濟的途徑
第三節 民事權利救濟制度構造
第二十章 民事權利救濟程式制度
第一節 民事證據制度
第二節 民事爭議解決制度
第三節 民事糾紛裁判制度
第四節 民事訴訟制度
第五節 民事執行制度
第六編 民法典路徑論
第二十一章 民商法律文化
第一節 法律文化與民商法律文化
第二節 民商法律文化的形成及條件
第三節 民商法律文化的品格
第四節 中國傳統民商法律文化
第五節 當代中國民商法律文化的塑造
第二十二章 民商法學教育
第一節 法學教育的雙重性
第二節 我國民商法學教育現狀
第三節 民商法的教育觀念
第二十三章 民商事習慣調查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民事習慣調查
第二節 民商事習慣的個案研究
第二十四章 民商法學的研究
第一節 法學家與立法建議稿
第二節 我國民商法學研究概況
第三節 民商法學研究方法
第四節 民商法學研究中的比較法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