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但也是台灣乙未保衛戰120周年紀念,在此之際提到中華民族抗戰50年,可能很多人不理解,不是70年嗎,為什麼是50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族魂中華抗戰50年
- 外文名:China 50year's war
- 地址:遼寧營口白沙灣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計算時間是1945年9月3日至2015年9月3日,是從抗日戰爭勝利開始計算的。而我們提到的中華抗戰50年,不是戰爭勝利的紀念,而是這一段珍貴歷史的紀念,從1895年至今,包括了1894年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台灣同胞奮起抵抗的1985台灣乙未保衛戰役、1937年盧溝橋事變等直至1945年抗戰勝利這期間的50年戰爭。所以,70年和50年不能從字面上去理解,要知道這文字下隱藏的深刻含義。
而從1895年開始計算,特別提到了50年,更是因為一段鮮為人知的台灣乙未保衛戰。台灣古時琉球,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甲午戰爭結束後,中國割地賠償,包括台灣島在內。然而日本按照不平等的《馬關條約》去”收復”台灣的時候,台灣人民奮起反抗,爆發了乙未保衛戰。這一段自發的奮戰在今天更值得紀念。因此,在提及抗戰勝利70年這一歷史慶祝日的時候,我們也不能忘卻台灣同胞的120周年乙未保衛戰紀念,更不能忘卻這中華民族的民族魂,中華抗戰50年紀念!
甲午中日戰爭,在東北三省爆發,其中陸戰中以蓋平(現蓋州)最為慘烈,在東北爆發的甲午中日戰爭,卻要讓台灣人民流離失所,台灣和蓋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更有著不可不可分割的情誼。加強台灣兩岸的青年交流,讓這段史實呈獻給更多的人知曉,勢在必行。
目前提及抗戰50年的說法,實際落地宣傳的有2個,一個是在坐落在遼寧鐵嶺蒲河源頭觀陵山藝術園林的「中華抗戰五十年紀念園」,聯結著海峽兩岸民眾英勇抗日50年的血性歷史。在廣場左側佇立的花崗岩紀念碑上,記載著從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開始,包括台灣人民在內的全國人民開始不間斷地抵禦日本侵略者,終於迎來1945年抗戰勝利的偉大壯舉。遼寧省相關領導及中國近代史料研究中心、馮庸大學歷史研究中心、東北抗日義勇軍研究中心的專家學者和抗日老戰士、東北抗日義勇軍後人等500餘人參加紀念活動。
另一個是2015年新建的民族魂——中華抗戰50年歷史圖片展,位於遼寧營口蓋州市仙人島新區旅遊服務中心(國家AAAA級景區——白沙灣黃金海岸)。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展覽了甲午乙未歷史珍貴圖片、東北航空抗日烈士以及馮庸大學抗日義勇軍這三個主題。作為蓋州市的旅遊景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責任重大而且意義深遠。圖片展的主辦方是遼寧省青年營和馮庸大學歷史研究中心,承辦單位是:營口旺裕和 置業有限公司、營口漢卿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單位:遼寧省檔案局(館),而策劃這次圖片展的正是“漢卿“兄弟中與張學良齊名的馮庸的外甥——張文琦。
年逾八旬的張文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進一步提出「世紀性的抗戰」的概念,“中華民族的抗戰史甚至不止50年,1871年發生的《牡丹社事件》日本伺機以琉球宗主國自居侵略台灣。”這位致力兩岸和平統一的愛國學者和企業家呼籲,”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五十年抗戰概念的確定是要告訴世人勿忘割讓台灣時人民的抗爭和經歷的痛苦。“
遼寧文化研究專家初國卿在多年前曾到台灣與奉系史學者張文琦會面,探討了關於中華抗戰50年的說法,”此前也有大陸學者提過這一說法,但這一次,我和張文琦明確將這一說法固定下來,希望更多人記住兩岸並肩作戰的兄弟情義。“
中華民族要不忘國恥,警惕日本復活軍國主義,爭取兩岸早日統一,復興中化民族的偉大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