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品牌強國之路

民族品牌強國之路,民族品牌的核心是民族文化,民族品牌發展的3個支點:,支點一:,支點2:,支點3:,被收購的民族品牌,2008世界500強中的中國品牌,

民族品牌強國之路

迄今為止,還沒有哪一個國際知名品牌是無國界的,品牌不僅有國界,而且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民族凝聚力和國家利益。就以品牌大戶美國來說,即使可口可樂、麥當勞、微軟、花旗、福特等這些品牌已經遍布全球,為普遍消費者所認知,並為世界經濟帶來促進,但誰不知道他們是美國的!他們創造的利潤大部分也是屬於美國的。
然而作為世界加工廠的中國,具有世界一流的生產及加工能力,為什麼卻拿不出有中國烙印的品牌呢?我們為什麼不能搞更多的中國的創意、中國的創造,把‘中國的創造’取代‘中國的製造’?對中國的品牌,鳳凰衛視董事局主席行政總裁劉長樂曾經提過:中國是一個品牌的貧國,更是圖騰性品牌的貧國。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品牌戰略,鍛造不出圖騰性的品牌;當然,沒有圖騰性的品牌,永遠成就不了品牌大國。缺少品牌支持的國度,永遠只能被冠以“世界加工廠”的劣名,永遠居於產業價值鏈的底端,全體國民只能永遠做跨國公司的血汗“打工仔”,永遠為他人做嫁衣裳!

民族品牌的核心是民族文化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這句適用於所有領域,但凡那些聞名世界的產品,都帶有深深的民族印記,象徵著一種民族文化的高度凝練、且為外人所不能模仿與創造的產物。所以,為全世界所喜愛。當一個品牌深深印上某種文化的烙印時,品牌的影響力就會與文化的生命力一樣具有極強的擴張性。對於傳統文化的汲取、融合、創新,將商業元素與文化元素進行有機融合,通過規模化的運作提升行業競爭力,從而實現文化傳承下的產業復興,是每一個世界級企業巨頭的制勝秘籍。
縱觀中國的民族企業,雖然在品牌訴求上一直強調民族特性,但真正找準產品的民族特色、將產品賦予民族文化內涵的卻鮮有幾家,如霸王洗髮水、雲南白藥這樣具有民族個性的品牌可謂萬中無一,而以上兩個品牌得以在數年內迅速崛起,也基於此。正是這一支小小的洗髮水,一隻牙膏能夠將中國的民族文化精練到極至,成為華夏文明的物質載體之一,並在保持其文化底蘊的同時融入時代的內涵。尤其是霸王洗髮水,在不久前,包括祛脂生髮方、首烏黑髮方、祛屑止癢方等中草藥護理秘方被列入廣東省嶺南中藥文化遺產保護名錄,獲得“中藥世家”的認定。這對中醫藥產業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證明了一個事實:傳統中藥通過產品創新,重塑消費模式,完全可以和現代生活完美融合,並能夠推動傳統中藥產業實現突破式增長。這不得不讓很多的中國企業家反思,更值得更多的中國民族企業借簽。以文化為介質行銷產品,藉助具有中國特色的產品弘揚中華千年文化,這種相輔相成的關係是民族品牌成功的不二法則。

民族品牌發展的3個支點:

支點一:

國家扶持;從前,為滿足國民的物質需求,國家提倡大力發展生產,暫時拋開品牌建設之路;但時移世易,舊有的觀念已經不適合當今世界的發展。國家應加強對於全體國民的發展觀教育,扭轉舊有的發展觀念,將大眾目光凝聚在品牌發展上。同時,民族文化的保護也是重點保護對象之一,宣揚中華文化,建立國民對於傳統文化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是民族品牌持續發展的精神支柱。

支點2:

企業堅持;商場上有句名言:創業難,守業更難;道出了多少民族企業的心聲。多年來,民族品牌在外資的重重深鎖下舉步維艱,為了控制中國市場,外資品牌不惜以本傷人,通過收購戰、渠道戰、價格戰等手段打壓民族企業,而大多數的企業或抵不住誘惑,或抵不住打擊都紛紛下馬,急流勇退,能在水湍風急之下堅持到底的寥寥可數。但事實上,當中多數在逆境下退出市場的民族品牌並不缺乏底氣,更多是對於自身的菲薄,受到一點點挫折就難以為繼,致使一切努力都付諸東流。 存在即有價值,誰知道再堅持一下,不會等到風和日麗呢?

支點3:

國民支持;不可否認,和外國品牌相比,民族品牌的平均實力仍遜色不少,大家要追求更好、更優秀的事物是無可厚非的,甚至是值得鼓勵的。但民族品牌要發展,需要我們的公平對待。民族品牌並不是天生就比外資品牌低一等,甚至民族品牌更擁有著外資品牌所無法比擬的深厚文化底蘊;作為消費者,不要盲目追求外資品牌,只要理性、公平地對待一齊,就已經是對於民族品牌的最大支持!

被收購的民族品牌

1994年聯合利華從上海牙膏廠取得了 " 中華 "牙膏 和 " 美加淨 " 的品牌經營權。
2000年3月,達能收購樂百氏92%的股權。
2003年11月高露潔收購了中國揚州三笑集團的全部股價,
2006年8月法國著名小家電企業SEB收購國內第一品牌蘇泊爾。
2006年法國歐萊雅收購小護士 。
2007年4月美國強生收購大寶。
2007年4月美國高盛收購肉類食品第一品牌——雙匯 。
2003年8月,南孚電池被其競爭對手美國吉列集團收購。
2006年9月22日,殼牌收購統一潤滑油。通過這次購買,殼牌成為了中國潤滑油市場排名第一的國際能源公司。
2004年百威啤酒的製造商AB集團收購中國第四大啤酒商哈爾濱啤酒。
2006年全球第一大啤酒巨頭比利時英博啤酒集團收購福建雪津啤酒。福建雪津啤酒是內地第八大啤酒商。
2006年AB集團收購唐山市啤酒廠。
2004年美國約翰迪爾收購佳木斯聯合收割廠。佳木斯聯合收割機廠曾是全國惟一能生產大型聯合收割機的企業,其產品占中國市場份額的95%。1997年,美國跨國公司約翰迪爾與佳聯合資,到2004年改為獨資公司,約翰迪爾遂取代了原佳聯在農機市場的地位,我國失去了在大型農業機械領域的自主發展平台。
西北軸承曾經是全國軸承行業一流企業,是鐵道部生產鐵路軸承的定點廠。2001年,西軸整體與德國FAG公司合資,德方占51%的股權。在德方資金久不到位、德方人員壟斷決策權的情況下,寧夏要求西軸“從招商大局出發,堅決把合資工作搞下去”。連續三年虧損後,德方全部收購了中方股份,從此西部最大的軸承企業落入外方手中,同時拿去了中國鐵路軸承25%的市場份額。後嫌利潤太薄,德方竟停止生產鐵路軸承。
原大連電機廠曾經是中國最大的電機企業,一直肩負著引領國內中小電機行業技術發展的重任;原大連第二電機廠曾是機械部生產起重冶金電機的排頭兵企業。兩個電機廠分別被新加坡威斯特、英國伯頓併購。
無錫威孚是國內柴油燃油噴射系統的最大廠商,被德國博世併購。
錦西化機是中國著名的化工設備生產基地,已與跨國巨頭西門子合資,外方占70%的控股地位。
山東山工機械有限公司排名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七,已經具備年產8000台裝載機的生產能力。2004年11月24日,該公司與卡特彼勒正式簽署購併及股權轉讓協定,其作為卡特彼勒在中國全資收購的第一家企業。
北美最大的消費電子零售商百思買以1.8億美元的價格,收購國內第四大家電連鎖商江蘇五星電器51%的股權,從而正式進入中國市場。
中國百年白酒品牌水井坊即將要批上“洋”外衣。2010年3月2日,水井坊披露,由於其實際控制人與國際洋酒巨頭——英國帝亞吉歐達成股權交易協定,未來水井坊將被外資控股。當然,這還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得到國家有關方面的批准。如果通過審批,這將會成為外資控股我國白酒品牌的首例。
華藥集團:國內最大抗生素生產基地,2004年銷售收入78億元,居全行業第二。2005年落到行業第四,虧損2千萬元。公司陷入債務困境。2004年進行股權改革。將所持有的上市公司“華北製藥”4.07億股國有股折10億元,另5820萬國有股以2億元賣給荷蘭DSM(歐洲最大的原料藥生產企業),一併抵償所欠“華北製藥”債務。DSM遂獲得華北製藥7.4%股權。2007年2月DSM再用3500萬美元購得華北製藥25%股權;另出資1.06億美元與華藥集團的青黴素和維生素業務合作成立新公司,占49%股權。DSM成為華北製藥第二大股東。
哈藥集團:2005年,香港中信資本、美國華平投資集團聯合投資獲得控股權。
蓋天力:2006.10,拜耳醫藥保健(BHC)與我東盛科技之啟東蓋天力製藥公司簽署協定,以10.72億元收購後者的“白加黑”感冒片、“小白”糖漿、“信力”止咳糖漿等業務和相關資產,收購金額10.72億元(1.08億歐元),東盛科技仍保留部分西藥OTC業務。此為醫藥領域最大外資併購案。
2007.2,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和住友商事(中國)有限公司分別購買河南天方藥業集團16%和4%股權。天方藥業由此從國有股份企業變為中外合資企業。(目前國內大部分醫藥企業都是外資控制的合資企業)
小五金電器: 法國SEB併購國內壓力鍋老大蘇泊爾:蘇泊爾品牌銷售額占壓力鍋市場40%。2005年全國炊具行業銷售額50億元,2006年上半年蘇泊爾主營業務收入達5.7億。蘇泊爾擁有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名牌等稱號,評估品牌價值16.248億元。 2006年8月,法國SEB(世界小家電的頭號品牌)以2.4億歐元,購得蘇泊爾52.74-61%的股權(蘇泊爾及相關公司以18元/股賣給SEB共2.5億股14.38%股權;以同等價格向SEB增發4000萬A股、要約收購蘇泊爾4860-6645萬股),控股蘇泊爾。 中國五金製品協會烹飪炊具分會的8家副理事單位中的6家,如愛仕達、瀋陽雙喜等,2006年8月發布聲明,反對蘇泊爾併購案。他們指出:蘇泊爾在炊具行業銷售額已過20%,根據《外國投資者併購中國境內企業規定》:併購方在中國市場營業額超過15億的和市場占有率達20%的,併購導致一方市場占有率達到25%或者一年內連續併購10家企業的,都必須向商務部和工商總局報告。蘇泊爾的併購觸及四條“紅線”中的三條;一旦這種壟斷式的併購成為事實,行業良性競爭格局將變為以價格戰、廣告戰等先導的惡性競爭,國內許多企業破產倒閉,將造成大量員工失業。僅在廣東彩塘鎮一地,炊具五金小企業就有上千家之多。商務部對此案進行了反壟斷調查後,於2007年4正式下文批准。
南孚電池:自1999年9月起,通過數次轉讓,2003年,72%的股權落入吉列手中,吉列的金霸王電池進入中國市場10年,市場占有率不及南孚的10%。而南孚被吉列控制後即退出海外市場,一半生產能力被閒置。如今這一曾經占領了大半箇中國市場,中國第一的電池品牌已經不屬於民族品牌了。
樂百氏:2000年,樂百氏被達能公司收購,現在樂百氏品牌已基本退出市場。此外,達能還在中國收購了上海梅林正廣和飲用水公司50%股權,匯源果汁22.18%股權。還在乳業收購了蒙牛50%股權,光明20.01%股權。這些企業都擁有中國馳名商標,是行業的排頭兵。
金龍魚,這個牌子幾乎出現在每箇中國家庭的廚房裡,市場占有率在50%以上,品牌的市場競爭力是第2名福臨門的8倍,但它徹頭徹尾是一家外資企業,屬於新加坡郭兄弟糧油私人有限公司所擁有的,跟中國啥關係都沒有。

2008世界500強中的中國品牌

名次
品牌
品牌年齡
63
中國移動
8
65
中國中央電視台
50
104
海爾
24
129
聯想
24
198
中國工商銀行
24
199
國家電網公司
6
226
中國銀行
96
280
中國人壽
59
295
長虹
50
332
中國中鐵
58
350
中國石油
20
380
招商銀行
21
419
中國國際航空
20
498
清華同方
11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