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工化就業,又稱大學生民工化,本科民工、碩士民工乃至博士民工,是“大學生就業難,畢業即失業”語境中衍生出來的新語詞。專家稱,在每年約600萬大學畢業生“競爭上崗”環境中,正有“越來越多大學生畢業後走進車間、農村,從基層乾起。他們不嫌髒和累,與農民工同工、同酬、同吃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工化就業
- 外文名:Government to fight discrimination against China's migrant workers
- 又稱:大學生民工化
- 產生與:畢業生就業形勢、民工荒等有聯繫
- 屬性:衍生出來的新語詞
簡介,產生背景,整體經濟環境,大學生就業,民工荒,質疑聲音,
簡介
2008年5月12日,新華社發表了一篇題為《大學生就業“民工化” 有喜也有憂》的報導,分析大學生就業的新形勢,提到有近200名學歷在大專以上一線大學生,與“農民工同工同酬”,“民工化就業”由是而來,隨之產生碩士民工、博士民工等說法。
產生背景
整體經濟環境
大學生民工化就業的出現,與經濟環境、畢業生就業形勢、民工荒等有很大的聯繫。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全球性金融風暴,波及多個產業。中國國內的出口加工行業受其影響極大,中國企業太多選擇裁員、緊縮支出來保持自己的生存,這造成了就業崗位的奇缺。
大學生就業
而大學生就業方面,平均每年約600萬大學畢業生“競爭上崗”環境中,“僧多粥少”。2009年全國各地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已陸續啟動,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危機的海嘯波及中國。在就業大軍中,長期以來引人關注的大學畢業生在這個冬天也感到了些許寒意。逐年增加的數以百萬計的高校畢業生與經濟增速放緩的局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金融危機下的就業壓力不言而喻。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一些高校應屆畢業生加入到“考研”和“考公”的隊伍當中以避過“就業寒冬”。
民工荒
有關民工荒的報導曾占據了媒體的大幅面。“廣東缺100萬民工”,“珠三角驚呼民工短缺”。2008年,據《南方日報》8月4日報導,“民工荒”在很大程度上是技能型工人的缺失,於是出現了“珠三角地區6000元月薪難覓高級技工”的情況。“民工荒”的驚呼之下,掩蓋不了“從來不缺少普通民工”的事實,真正缺乏的是“高級管理人員和高級技工”等高素質工人。“有人沒事幹”和“有事沒人乾”,正是目前工作難度和勞工素質雙重差異的結果,正是目前勞動力市場的真實寫照。
其實在那些“回流”的農民工打道回家的時候,不僅意味著自己對“進城”的放棄,同時某種程度上也意味著他們是被產業升級、技術發展和素質提高的浪潮淘汰了。民工“回流”,不是自動離棄造成的荒缺,而是被動淘汰後的黯然退出。只是在他們退出之後,高素質的、能滿足現實需求的民工尚未及時補上。
“民工荒”應該是就業結構調整中的一次崗位震盪,是“結構荒”,是“偽民工荒”。
質疑聲音
其次,“民工化”就業的大學生往往背負較大經濟壓力和心理壓力。在南昌奧克斯公司工作的大專畢業生李更強說,搭檔羅金香像媽媽一樣關照他。但他從不敢跟家人談起周圍同事,怕家人為自己的處境難過。在奧克斯公司車間一線工作的江西中醫學院本科畢業生汪河亮平時很少參加社會活動,不願與人交往,工作之餘沉迷網路。
再者,相當一部分大學生抱著先就業、再擇業的理念,一有機會就“另覓高枝”。南昌奧克斯電器製造公司人力資源科科長羅林寶稱,公司對一線招聘大學生進行比例控制,因為大學生大多難以持久,流動性大,不利於企業穩定生產。反而在部分人群中滋生“讀書無用論”。 專家指出,面對新的就業形勢,應對教育體制進行調整。加強對大學畢業生的去向進行跟蹤;對企業在一線車間招聘和使用大學生進行規範,引導用工企業關心關愛大學生工人,倡導企業管理人員從一線工作的大學生中選拔的做法;強化職業教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