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富時代

民富時代是對中國“十二五”期間的一種展望。中共五中全會公報突出“十二五”將是中國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意味著國家將更多惠及民生提升到更重要的戰略高度。這既體現了大多數國民的強烈心愿,也表明中國領導層已經將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期待變為國家決策和國家行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富時代
  • 含義:中國“十二五”期間的一種展望
  • 形式:意味著國家提升到更重要高度
  • 類型:生活
背景,目標提出,轉變,面臨問題,成本高,收入不平衡,首要解決目標,前景,意義,

背景

根據統計,十一五前四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實際增長11.4%,比“十五”時期年平均增速快1.6個百分點;全國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15.61%。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報告稱,2006至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1760元增長到17175元,年均實際增長10.2%,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從3587元增長到5153元,年均實際增長8.3%。截至2008年,中國經濟總量位居世界第3位。中國已由長期的低收入國家躍升至世界中等偏下收入國家行列。
2010年第二季度,中國的經濟總量首超日本,列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人均GDP已經超過3700美元,邁入了上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
在經濟發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收入差距擴大、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突出。據統計,中國貧富差距從改革開放初期的4.5:1擴大到現在的12.66:1。居民最終消費占GDP比重從80年代的62%下降到2008年的48.6%。

目標提出

中共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提出了十二五期間的主要目標: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取得重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社會建設明顯加強,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使我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實質性進展,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抵禦風險能力顯著提高,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更加牢固。
全會提出,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必須逐步完善符合國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要加強社會建設、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促進就業和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合理調整收入分配關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全面做好人口工作,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轉變

從“十二五”規劃體現了兩個轉變: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即經濟發展目標從“又快又好”向“又好又快”轉變;從“國富”到“民富”的轉變,意味著國家將完善收入分配格局、更多惠及民生提升到更重要的戰略高度。這既也體現了大多數國民的強烈心愿,也表明中國領導層已經將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期待變為國家決策和國家行為。

面臨問題

成本高 江浙滬2010年的最低工資標準比2006年,分別上升了28%、60%和49.33%。“以上海為例,工業用地價格,辦公用地價格,網路商用月租金,以及商業電費,氣價,油價和貨櫃運費等,目前都不同程度的超過了曼谷、吉隆坡、牙買加、馬尼拉、新德里和孟買,也就是說中國的低價格的優勢,在未來的5年到10年內將告一段落。

成本高

收入不平衡 根據浙江省勞動和社會保障科學研究院所做的調查顯示:在政府、企業和居民這三大國民收入分配的主體中,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國民收入分配三大主體之比為24∶18∶56,發展至今這一比例變成了33∶30∶37。政府和企業所占比重偏高。在國外,居民占國民收入分配的比例一般在60%左右,像美國已經達到70%。而中國政府在國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重太高,一般政府應在25%左右。

收入不平衡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但是經濟發展與國民收入結構和社會結構脫節。“蛋糕”在做大,絕對的量在變大,但是居民、工薪階層和外來民工的工資性收入卻在減少。當前,中國許多城市“富可敵國”,城市的住房價格已經和工業化國家相差無幾,但是中國居民的收入和工業化國家相差甚遠。

首要解決目標

“十二五”民富規劃的第一目標,居民收入增長緩慢上,穩步提高居民收入的增長速度,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占GDP的比重;
其次,在保障居民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十二五規劃應把平抑物價過快上漲,控制高通脹率作為一種長期手段,為民富目標保駕護航;
調控住房、醫療、教育這三高消費的價格,增加這三方面的福利支持應成為“十二五”富民規劃的首要解決目標。

前景

中共五中全會把民生之事擺在首位,起點高,份量足,措施實,涵蓋面廣,凸顯“富民”主旋律。從已經透露出的“十二五”信息看,“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變得實實在在,不可逆轉。
其一,中共確定“十二五”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其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其二,“十二五”以科學發展為主題,而更加注重“協調”與“惠民”將是衡量發展質量的關鍵指標。其三,“十二五”的五個主要目標訴求,城鄉居民收入普遍較快增加,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明顯改善是其重要指向。其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十二五”規劃主要內容之一,政府力求在健全公共服務、合理收入分配、完善社保衛生體系等方面下工夫。其五,“十二五”首次明確消費將成為經濟新引擎,這表明在拉動內需中民眾生活消費將唱主角。
可以肯定,在“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引導下,告別GDP崇拜,“強國”與“富民”並重,將成為未來幾年中國發展的重要特徵和最大亮點。以人為本,惠民利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和諧,讓每一個中國人活得幸福而有尊嚴。這被看作中國執政黨從理念到施政的一個巨大進步。

意義

“順應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新期待”不僅僅是新的口號和理念,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切實目標、紮實舉措。它既具有現實新意,釋放強大國力回饋國民,改變“國富民窮”局面,讓民眾共享改革成果,又蘊涵著“為民謀利”、“共同富裕”的歷史沉澱。
一個國家的發展藍圖,一個民族的富強夢想,總會在歷史的重要時刻顯示出特別的意義。可以預期,在未來五年中,順應民眾期待,更多謀劃富民之道,將為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