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萊蕪縣誌,地方志書。民國初張梅亭纂修。二十二卷,首一卷。張梅亭,字雪安,萊蕪人,光緒末由進士任禮部主事。以萊蕪志失修二百餘年,卷籍散佚,文獻無征,遂...
《萊蕪縣誌》是民國11年濟南啟明印刷社出版的鉛印本,責任者張梅亭和王希曾。...... 《萊蕪縣誌》是民國11年濟南啟明印刷社出版的鉛印本,責任者張梅亭和王希曾。...
民國初編纂的《萊蕪縣誌》,今存。民國11年(1922)鉛印的《萊蕪縣誌》由張梅亭主修,今存。民國24年(1935)鉛印的《續修萊蕪縣誌》由李仲豫主修,今存。新中國...
據《萊蕪市志》載:曹家莊清末先後屬南鄉的西廂保和東鄉的故事保所轄;民國初...清末民初的陳憲冬,孝敬父母名傳鄉里,他的事跡小傳被編人民國萊蕪縣誌孝子篇。...
江水村隸屬萊城區口鎮,位於萊城北21公里,口鎮北8公里處的狼山腳下,自古就是萊蕪...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漿水鎮,南漿水”。據《高氏譜》記載,明...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萊蕪縣全圖”標註:“馬家莊”。據《馬氏譜》記載:明末馬姓由水北遷此建村,以姓名村為馬家莊。因重名,1982年經縣人民政府批准...
據《萊蕪縣誌》載,紀家莊村清末屬萊蕪縣24保中的故事保;民國初屬第三區(汶南區);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縣,紀家莊村隸屬新甫縣;1945年10月...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象山鄉·團山”。據高莊鎮黨組織史記載:1941年5月團山村屬新甫縣野店鄉;1955年10月屬萊蕪縣汶南區魯家鄉;1958年10月屬高...
據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姜莊鄉·北姜莊”。據《劉氏譜》記載,明成化年間劉姓由茶峪村遷此;姜姓早居,以姓名村姜家莊,原與南姜莊為一村,...
民國24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永河鄉·呂家河”。1941年前,沿襲舊制為一區管轄;抗日戰爭時期,該村一度屬萊東縣管轄;又曾隸屬博萊縣的白龍區管轄;1945年10...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陶家鄉·南張家莊”。1939年至1941年萊蕪劃為萊北、萊東和新甫三縣,南張家莊屬萊東縣龍崮區;1945年10月恢復萊蕪縣建制...
並逐步形成了“吃黑山羊肉、喝黑山羊湯”的萊蕪清真飲食文化。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萊蕪縣誌》記載:該地山區農民自古就有放牧飼養山羊的習慣,是山區農業的...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止鳳鄉、朱家峪”。據張氏譜記載,明朝萬曆年間張姓遷此,朱姓早居,因址在山峪中,冠以姓氏,故名朱家峪。現朱姓早已失...
《嘉靖萊蕪縣誌》也載有:“安期真人,秦人也。隱居是邑, 住鳳凰峰下修煉,遂...棋山北大頂,是棋山的額頭, 現今山頂存有民國初年當地百姓為御防土匪而築的...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梁坡保·三官廟”。三官廟村民國時期屬王善鎮;1942至1944年屬博萊縣;1945年屬萊蕪縣礦山區;1959年屬礦山公社;1984年屬萊城辦事處梁坡...
民國二十四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新山鄉·前黑峪村”。1938年以前屬新山鄉管轄;1939年隸屬和平鄉;1941年隸屬新甫縣野店區;1950年屬野店鄉;1955年屬汶南區...
據民國24年《續修萊蕪縣誌》記載:“港里鄉-小窪村”。1949年小窪村屬吉林鄉轄;1955年屬玉山鄉轄;1958年屬口鎮公社轄;1960年屬林馬管區轄;1984年改為張家窪...
據明《嘉靖萊蕪縣誌》、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和莊鄉在明朝天順年問至清末曾屬石馬、杓山保。民國初稱六區,下劃為和莊、普通、嗇泉三鎮。1939年4月劃歸博...
清康熙《萊蕪縣誌》記載:“大下保·高莊。”清朝時大高莊村屬大下保;從民國初至1955年,大高莊村劃為第十四區或稱水北區;1958年10月,成立人民公社,大高莊歸...
明《嘉靖萊蕪縣誌》記載:“站里店,縣東南七里”。據村內三官廟碑記載:建村...後改為42保,站里屬東鄉故事保;民國初年,取消鄉、保建制,全縣劃為3個區,...
光緒三十四年《萊蕪縣誌》(稿本)和民國《續修萊蕪縣誌》均在“冠山”條下注云:“即萬福山,俗訛望夫。”《泰安府志》則乾脆說,稱望夫山是“穿鑿附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