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猛士吳佩孚

《民國猛士吳佩孚》史料收輯自館藏檔案、報刊文獻、史料叢刊、口述回憶、人物傳記、筆記雜錄、論著等。《民國猛士吳佩孚》中所輯側重人物言論與史實細節,體例則為史料性筆札作品。旨在拾遺補缺,輯殘存軼,以傳述人物言行,兼及晚清與民國時代的許多重要史實。

基本介紹

  • 書名:民國猛士吳佩孚
  • 出版社:山東畫報出版社
  • 頁數:220頁
  • 開本:16
  • 品牌:山東畫報
  • 作者:楊潛
  • 出版日期:2014年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47405529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後記,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國猛士吳佩孚》編輯推薦:吳佩孚以蓬萊秀才之身,於國家多難之際,投入沙場軍界,並漸由士卒躋身將帥,成為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且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人物。對他一生的事功、品格與為人處事,著名民國史家陶菊隱先生既譽其為“中國舊軍人的最後一個典範”,又批評過他人生經驗不足和性格的弱點。直到今日,對這位思想亦新亦舊,又充滿種種爭議的“失敗英雄”,海內外學人對他的研究歷久而不衰。
《民國猛士吳佩孚》用新角度、新觀點全面講述了這位獨特的舊式軍人和愛國民族將領,叱吒風雲而又艱難曲折,頗具傳奇色彩的一生。他以其獨具個性的政治表演和富有傳奇色彩的人生歷程,成為中國近現代史上頗具影響和受中外矚目的歷史人物。

作者簡介

楊潛,出生於魯西北,少年時代隨家遷居膠東大海之濱,曾在空軍服役25年,現供職於煙臺日報傳媒集團,著有《北洋將軍軼事》等。

圖書目錄

家世第一
戎歷第二
識見第三
交往第四
稟賦第五
言論第六
義節第七
雜事第八
口碑第九
哀榮第十
著述第十一
吳佩孚生平大事年表
主要徵引書目和參考文獻
後記

後記

本書的編撰緣起於2009年年末,時逢吳佩孚逝世七十周年,中國現代史學會、山東社會科學院等學術機構在蓬萊舉辦第四屆“吳佩孚學術研討會”。與會的專家學者又一次提出了編纂《吳佩孚全集》的構想,以推動研究的深入,此議雖共識者頗多,但這項浩繁的工程受客觀條件的限制,是很難在短期內竟其全功的。受此啟發,能在浩瀚的近代史料中博觀約取,編選一本概略反映吳氏生平、言論、事跡的小書,以存江山人物之真,不僅對還原一個真實的吳佩孚很有必要,還能為研究者及一般讀者提供史料方面的線索。本人雖為後進,但深感於前輩學人對吳佩孚研究的不懈努力,很願能繼其後以盡微薄之力。
說起這次身臨盛會,實在出於偶然。在吳佩孚先生逝世七十周年前夕,我寫了一篇略有考據意思的小文,刊發於當地報刊,沒想到的是,吳佩孚研究專家唐錫彤先生打來電話,對我嘉勉之餘並邀請我參加此次研討會。唐先生與我不曾謀面,但我卻久聞其名,他於上世紀末發起並主持第一屆“吳佩孚學術研討會”至今,十餘年來,篳路藍縷,為這項研究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不僅發掘和蒐集的有關吳佩孚的檔案、文獻、資料等千萬字之多,而且聚集了一支有知名學者參與的研究隊伍。我若能躋身其中,實為幸事,便很高興地應約與會。另有一事可記,會上偶然得見由登州吳氏後人吳龍強先生珍藏的《登州吳氏族譜(八修)》。這部編修於民國十二年的譜牒,共8卷14分冊,詳盡記錄了登州吳氏上自明洪武十七年下迄民國十二年,計五百餘年的家族歷史,有關吳佩孚家世、家族的信息也詳記無遺,可謂彌足珍貴。會後,我即從該譜牒所提供的第一手史料人手,參照有關檔案資料、地方史志等,詳加考證,寫成《吳佩孚先生家世考》一文,次年發表於《魯東大學學報》期刊上,為解決長期以來吳佩孚家世研究方面的歧見誤說,提供了重要實證。這次會上,還有緣結識了民國史專家蘇全有教授、俞祖華教授、著名文史學者安家正教授、蓬萊歷史研究會蔡玉臻會長等多位學者,以及鼎力相助吳佩孚研究的蓬萊名賢李海峰先生,登州吳氏後裔吳德運先生。此後,我每遇民國史研究方面的疑惑,都問學於上述諸位學者。
歷史是為存在的事物作證的,任何人都無法將其磨滅,但歷史真相卻常常被遮蔽、扭曲甚至篡改。吳佩孚亦未能倖免。即使他在當世,其生前身後,亦毀譽不一,雖蓋棺仍未論定。史學家郭劍林先生曾評述說:吳氏“各時期、各家著述的描繪和評論,形象性和結論大相逕庭,且譽之者關、岳復生,毀之者“盜匪”不若,‘秀才軍閥’、‘反面人物’一類的斥責充人耳目。”對吳氏的評價,何以有如此天壤之別?除了觀察的角度不同、政見的立場有異的緣故,這也正是探究歷史既耐人尋味又充滿魅力之處。我們對待任何歷史人物,應取的態度是:以巨觀的歷史視野和開闊的歷史胸襟,將其置於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依據那個時代社會發展、時代進步的要求,去考察這個歷史人物的言行,弄清這個歷史人物一生基本的追求為何?而不是將其簡單化、政治化,乃至妖魔化。考察與評介歷史人物,根本上還要看這個歷史人物對國家利益、民族利益是貢獻還是毀損,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是有益還是有害。用這樣的標準評價歷史上的人和事,才能得出公允和符合事實的結論,才會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吳佩孚以蓬萊秀才之身,於國家多難之際,投入沙場軍界,並漸由士卒躋身將帥,成為影響中國近現代歷史進程且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人物。1920年,吳佩孚自湖南衡陽撤防北歸,罷戰主和,責師抗上,弔民伐罪,為一生事業之關鍵,從而獲得國人讚譽。吳氏善於用兵,富於韜略,軍事才能在當世中國武人中堪稱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更為世人矚目。在其軍事生涯前期,曾一戰安湘、再戰敗皖、三戰定鄂、四戰克奉,有“常勝將軍”名。1924年敗於第二次直奉戰爭,時人也多謂非戰之罪。至於其後再起,雖聲威一時,終敗於南方革命軍之北伐,遂息影下野。其人晚年又潛心於闡釋儒家學說,既講求五倫八德,也醉心佛老之道,有《循分新書》、《正一道詮》、《明德講義》、《春秋正義證釋》等著述傳世。吳平生注重修身,廉潔自守,為人忠直,至性至情,稱得上是北洋集團中乃至民國政壇軍界中的佼佼者,華北淪陷於日偽之後,愈顯其晚節彌堅。對他一生的事功、品格與為人處事,著名民國史家陶菊隱先生既譽其為“中國舊軍人的最後一個典範”,又批評過他人生經驗不足和性格的弱點。直到今日,對這位思想亦新亦舊,又充滿種種爭議的“失敗英雄”,海內外學人對他的研究歷久而不衰。
本書得以世,第一個應該感謝的是馮克力先生。馮先生以編輯《老照片》而聞名於出版界,我作為忠實讀者,深受惠澤與啟迪,後有緣與馮先生相識交往。我編撰的第一本書《北洋將軍軼事》,幾年前在馮先生的大力推動下得以面世。《民國猛士吳佩孚》成稿後,馮先生再次表達了出版的意願,並玉成其事。另外,書稿完成後,同事周英傑先生,以深厚的近代史研究功底,精心校勘,發現並減少了不少訛誤;周海峰先生幫助我收集資料、整理圖片;內人黃黎明女士,於繁忙的工作之餘,為我整理列印文檔;我的戰友、國畫家張明川先生欣然為本書題寫了書名……以上所感謝,僅限本稿的研究寫作範圍之內。而在我的工作、生活、研學方面,無私地給予我支持、鼓勵和幫助的師友親人實在太多,雖未一一記錄,然時刻不曾忘懷。謹表示衷心的謝意!
作為民間歷史學者,最後想對讀者申明的是,個人對歷史的追記,與其說是為了獵奇既往、鉤沉舊事,不如說是為了藉助於與歷史對話,在當下的生存處境中認清自我,來努力獲得精神資源與人生方向。至於讀史能否真正明智,尚不敢妄言以欺己欺世,更遑論展望未來。我們能於讀史中與先人悠然心會,樂趣便在其中矣。
2013年6月謹志於芝罘寓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