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展品為民國文物。牌樓為臨街鋪面和門樓,是1984年第一次維修周逸群故居時復建的。前有台階三級,門樓處台階為“凸”形,檐口高度4米,門樓面闊三間,通面闊6米,進深2間,通進深7米,穿斗式木結單檐懸山頂,上蓋小青瓦。“壽字紋”格扇門窗。門上懸掛“周逸群烈士故居”木匾,字為徐向前元帥一九八四年七月九日手書。現為周逸群烈士故居文物建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牌樓
- 館藏地點:貴州省銅仁市共同路12號
- 所屬年代:近現代
- 類型:牌樓
- 所屬博物館:周逸群烈士故居
- 所屬地區:貴州銅仁
此展品為民國文物。牌樓為臨街鋪面和門樓,是1984年第一次維修周逸群故居時復建的。前有台階三級,門樓處台階為“凸”形,檐口高度4米,門樓面闊三間,通面闊6米,進深2間,通進深7米,穿斗式木結單檐懸山頂,上蓋小青瓦。“壽字紋”格扇門窗。門上懸掛“周逸群烈士故居”木匾,字為徐向前元帥一九八四年七月九日手書。現為周逸群烈士故居文物建築。
此展品為民國文物。牌樓為臨街鋪面和門樓,是1984年第一次維修周逸群故居時復建的。前有台階三級,門樓處台階為“凸”形,檐口高度4米,門樓面闊三間,通面闊6米,進深2間,通進深7米,穿斗式木結單檐懸山頂,上蓋小青瓦。“壽字...
民國老牌樓 原牌樓位於珞珈山路起點一側靠近武珞路。老牌樓歷史上曾兩次修建。第一次是四柱琉璃飛檐木結構,結構古樸、描金彩繪、漆彩畫甚是別致,尚未見到有確切記載的建造年代(可能是1931年)。而從武大曆屆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分析,木牌樓應該在1934年6月前竣工。可惜次年毀於龍捲風。因此難以弄清牌樓上的字系誰...
牌樓鎮,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下轄鎮,地處海城市東南部,東與馬風鎮相鄰,南與岔溝鎮為鄰,西與大石橋市虎莊鎮相連,北與八里鎮接壤,行政區域面積103.98方千米。民國三十一年(1942年),置牌樓區;1984年,設牌樓鎮。截至2018年末,牌樓鎮戶籍人口有40121人。截至2020年6月,牌樓鎮下轄2個社區、14個行政村。20...
地名叫西大市街,俗稱西四牌樓,是南北走向的街道及十字路口處。西四牌樓以北與新街口相接。但是,在民國以前,距北面牌樓不遠,就是現在西四五條東口外,有個奇特的地名叫“當街廟”。據清末民初人崇彝所著《道鹹以來朝野雜記》一書記載:“西四牌樓北,當年在甬中間有一廟宇,座南面向北,名當街廟。其址在石...
牌樓鎮,隸屬於湖北省荊門市東寶區,地處東寶區東部,東與鐘祥市冷水鎮毗鄰,南與掇刀區麻城鎮接壤,西鄰掇刀區白廟街道,北與子陵鎮交界,行政區域面積72.1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牌樓鎮戶籍人口為17859人。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2月8日,成立牌樓鄉,屬子陵管轄。1987年9月,劃歸東寶區。2002年10月,牌樓鄉改...
位於區域東南部,祿米倉北側,屬朝陽門街道辦事處管轄,呈環形狀。西起朝陽門南小街,向東曲折,出口亦在朝陽門南小街,南鄰大方家胡同,北靠芳嘉園胡同。全長130米,寬2米,瀝青路面。牌樓館胡同,民國36年(1947年)稱牌樓館,據當地老住戶講,此地曾有私塾館。1949年後沿稱。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牌樓館胡同。
牌樓鄉,隸屬於河北省承德市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地處圍場滿族蒙古族自治縣西南部,東、北與燕格柏鄉相鄰,東南與半截塔鎮毗鄰,南與下伙房鄉相連,西南與大頭山鄉相接,西與城子鎮接壤,區域面積151.69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末,全鄉常住人口6071人(第七次人口普查)。民國時,屬圍場縣第七區。1950年3月,屬...
文化歷史 清代牌樓村有旗產地250多畝,租主為岳宅、議王府、儀親王府等。佃戶20多家。村南舊有望海青龍寺,傳為唐代建築物。1944年民眾利用地道戰與日本侵略軍進行鬥爭。1946年曾在牌樓村發生“六月慘案”,一些村幹部被國民黨軍殺害。民國28年(1939年)水災。1976年地震,房屋歪斜,無傷亡。1990年雹災。
2011年,牌樓鎮財政總收入534萬元,較2010年增長32%;工業總產值達到3.5億元,比2010年增長12%;社會商品銷售總額600萬元,比2010年增長15%。建置沿革 隋唐朝時,屬龍標縣。宋、元、明、清,屬黔陽縣。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得仁、中方、中紅3鄉。1951年1月,屬黔陽縣第七區。1953年,屬懷化縣第八區...
牌樓 沉香閣前有四柱三門重檐翹角牌樓,上有沙孟海書題“沈香閣”三字,因古字無“沉”,沈、沉相通,故“沉”字寫成“沈”字,以示佛寺之古老。沉香閣舊時又名“慈雲禪寺”,占地2378平方米,中軸線上有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殿,兩廡有伽藍殿和應慈法師紀念堂。天王殿 第二進是天王殿,天冠彌勒、韋馱和...
南邊一座“樂善好施”坊,高12米,面闊12.2米,進深4.6米,雙廡,8柱3間3牌樓,左右懸“承恩”、“受祉”石匾,中間懸“聖旨”和“樂善好施”石匾。在“樂善好施”石匾上,落款刻:“光緒十七年六月二十日奉欽加二品頂戴加二級花翎候選道前領事官臣陳國芬遵為先父母誥贈榮祿大夫陳仁昌誥贈一品夫人陳曾氏敬...
牌坊是很有中國特色的建築,在近代,她作為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漂洋過海,在世界不少城市均有修建牌坊之舉。 牌坊又稱牌樓,古名綽楔,是一種中國特有的門洞式建築。千百年來,牌坊繁衍發展,不僅遍及華夏城鄉,而且還遠涉重洋,屹立於異國他鄉的許多地方,被視為中華文化的一個典型標識。制度 牌坊是作為聚居...
東四,位於北京東城區中部,東四北大街東側。元代稱十字街。明代於十字路口四面各建一座四柱三樓式木牌樓。又因位居皇城之東,故稱東四牌樓,簡稱東四。牌樓隨時間消失後,東四作為地名一直沿用,泛指東四南大街、東四北大街、東四西大街、朝陽門內大街交會處及附近地區。主要建築古蹟有孚王府、崇禮住宅、南新倉、大慈...
陳氏宗祠位於雲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縣寶秀鎮鄭營村,始建於民國十四年(1925年),占地面積2577平方米。陳氏宗祠坐南朝北,由祠門、石橋、中殿、正殿、牌樓、偏殿等組成,為兩進四合院。整座宗祠斗拱梁枋,屏門花窗皆精雕細鏤,彩畫貼金,建築規模宏大,結構嚴謹,工藝精湛,溢金鎏彩,富麗堂皇,具有中國...
貫寺磚牌坊,位於甘谷縣大石鄉貫寺村。始建於民國十七年(1928年),為貫子川李善積家的貞節祠,祠院占地面積342平方米,坐北朝南,前為牌坊,後為祠堂,東西為廂房。牌坊為二級三間磚結構牌樓式建築,寬13米,高11米。名監事歇山頂,次間是廡殿頂,磚雕頭拱,依柱雀替門楣,下有拱門可入。牌坊簡介 祠堂為桌...
木四牌坊創建年代不詳;重建於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清代、民國,屢有修葺;石四牌坊始建於明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清代、民國,屢有修葺。石四牌坊是為歌頌官至監察御史的東關村史家疙瘩人史學遷而建造的“功德坊”;木四牌坊屬於科考牌坊。石四牌坊,八柱五樓式石牌樓,樓身用青石,樓頂為木構灰瓦十字...
新民門由當時民國政要馬超俊題寫 新民門與武定門、漢中門,都屬於牌坊式城門,也是南京唯一保存的牌坊式城門。解放後,修建長江大橋時,新辟了大橋南路,新民路相繼拓寬,老橋也被拆了重建。文革期間,連線新民門的城牆被附近居民扒了建房,現只剩下殘根段。漢中門、新民門和武定門是民國時期三座牌樓式城門。地理...
牌坊,是封建社會為表彰功勳、科第、德政以及忠孝節義所立的建築物。也有一些宮觀寺廟以牌坊作為山門的,還有的是用來標明地名的。又名牌樓,為門洞式紀念性建築物,宣揚封建禮教,標榜功德。牌坊也是祠堂的附屬建築物,昭示家族先人的高尚美德和豐功偉績,兼有祭祖的功能。牌坊是由欞星門衍變而來的,開始用於祭天、...
大牆門 大牆門,民國建成,命名為大牆門。地名含義 因在民國時是牌樓,故而得名。歷史沿革 民國建成此村。2006該地拆遷,地名消亡。
馬場先難友紀念碑是香港唯一為跑馬地馬場大火遇難者而建的紀念碑,展現了民間、東華醫院、政府三方大力賑災,迅速動員善後,輿死扶傷,濟助死傷者家屬的人文關懷。紀念碑最高一層地台建有兩個涼亭,中間一層的中央為紀念牌樓,最低一層有一對化寶塔。2010年12月21日,馬場先難友紀念碑被確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
民國初年,此地還有青石橋的地名,修解放路時所有遺蹟全部湮沒,橋亦不復存在,現僅存在青石街地名。南門外西側有儀衛司,據《湖南全省掌故備考》,明代藩王府的護衛軍3000-19000人不等,此處為長沙王府護衛軍的指揮總部,其位置在今市公安局所在地。過儀衛司在今蘇家巷口有一跨街的朱漆大牌樓,這一段街道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