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災難

民國災難

中國面積廣大,經緯跨度廣,地形多種多樣,氣候的季風性表現明顯,這就在氣候成因上極易造成自然災害。同時,進入民國後,戰爭不斷,政局動盪不安,天災人禍交加,兵災、匪災、旱災、水災、火災等,民國災難可以說無時無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災難
事件簡介,文獻記載,

事件簡介

1915年,農曆乙卯年6.7月間,珠江流域發起大洪水,特別是廣東省受災尤其嚴重,1915年7月14日《申報》3版《特約路透電》:
香港電 沙面訊息,謂沙面各商行現因江水暴漲,大約均將停業數日。太古洋行與德領事署間數小時內變成一大湖,水深四尺,甚至江邊之木椅亦淹沒,銀行經理及其他 辦事員於夜半為人喚醒,保全簿冊契據。糧食來源日短,江中沉沒舢板一艘,溺水者經廣州輪船英籍職員一人鼓勇於急流中救起,聞河南水深八尺,梧州代理稅務司致電廣州,謂 梧州孤立絕食,廣州已派運船一艘載糧前往(十三日)。
雪上加霜的是,廣州城內被淹的同時,避災人口聚集在廣州城內十三行一帶,偏生又由於引火不慎起火,造成了廣州城內史無前例的一場浩劫,“火災真系慘,河北過河 南”。1915年7月15日《申報》2版《特約路透電》:
……
香港電 廣州訊息,謂十三行(譯音)大火延燃七八街,焚毀一千五百家,今火勢仍熾,疑係縱火所致(十四日)。
……
香港電 廣州江水暴漲,衝去浮標,行船大難。招商輪船公司之廣東(此字恐有誤)輪船於漩水中失去其管制力,沖入一屋,毀屋一部分,船亦受損。尚有中國炮船一艘 亦遭此厄,江中飄來浮屍甚多……
災難發生後,《申報》即把災情公諸於眾,並號召捐款賑災。1915年7月16日《申報》10版《粵東水火奇災之乞賑》:
本埠廣肇公所潮州會館連線粵電,以粵東水火為災,奇劫為向來所未有,即乞接濟賑款以濟災黎,該幫接電後即召集大會,共籌急賑,茲將來電錄下:
報告水災電 廣肇公所潮州會館鈞鑒,三江水同時漲溢,誠為向來未有奇災,泂江各圍或崩決或水過面,日數十起,比去年尤甚。西關亦浸及丈,省內外難民以數百萬計。前日 梧州報稱水高七十九英尺二寸,比去年加高六尺十一寸,下游各縣基圍亦陸續淹沒,雖多運包搶救,恐難得力,水勢未定,危險萬狀,更防有意外之虞,欲圖補救,自非急籌急賑 不可,聞各堂所賑款淨盡,極盻接濟,諸公關懷桑梓,務乞力助,或先墊電匯事更,有濟譚學衡等元印。
報告火災電 廣肇公所潮州會館鈞鑒,昨日下午四點鐘,省城西關十三行起火,緣水深過丈,官民雖極力拯救,至本午猶未熄,焚燒鋪戶已兩千餘,傷斃人口尚無從查考 ,水火煎迫危急萬狀,除電大總統撥帑外,懇電款接濟以救危局,譚學衡等寒午。
1915年7月17日《申報》3版《公電》:
香港來電 水火奇災交作,西關已成澤國,災民避入城中,十三日十三行失慎,街市成墟,毀屋千餘,前夜始熄,待賑甚亟。
這還只是南方地區的一場水災,更可怕的是北方地區的災害,往往綿延數千里,災民達幾千萬人。
1920年,河北、山西、陝西、山東、河南發生罕見旱災,災情遍及五省317個縣,幾千萬災民離鄉背井,逃荒逃難,死亡人口不計其數,其它災害更是不絕如縷。
1920年6月20日《申報》11版《義賑會報告陝災之劇烈》:
陝西義賑會得陝西專函雲,陽曆六月初二下午,淳化、耀縣、富平、涇陽、高陵一帶,忽降冰雹,大如鵝卵,歷三小時之久,厚積尺余。秀而不實之二麥,完全被毀,即麥莧亦 無可收拾,該地所有樹木無一綠葉。田中農夫,途中行旅,擊斃甚多,房屋被擊,毀壞者,所在皆是。陝西連連兵焚,旱災早已成象,今又復受雹災,其秋苗之田者,半皆掊擊殆 盡,哀哉秦民,殆將無噍類矣。
1920年8月23日《申報》11版《山東臨青州旱災狀況》報導了山東旱災情況:
仁濟善堂接山東臨青報告災情,摘錄概要謂,自春至夏,亢旱無雨,顆粒未耯。城廂之外,哀鴻遍野,數天難得一餐者,比比皆是。草皮樹根,俱已食盡,上樹爭采樹葉充飢, 因此跌斃者時或有之,其慘苦情狀,非筆所盡,此間地瘠民貧,窮鄉僻壤,土人依田而生,天降奇災,秋收無著,冬春更不堪構想,知者甚少,救濟無人,惟有待斃而已。況近加 霍亂疫症甚烈,死亡極多,猶為慘然。本處人經營外省者少,呼救無門,更無奈何。素聞貴堂樂善好施,見義勇為,謹代數十萬無告災黎請命,得能分賜仁漿,以全性命等雲,聞 該堂擬先托天津撥濟藥品數千瓶外,另設兼籌並顧之策雲。
另外在當日同一版,還有另外兩篇涉及災情的信函,《岳陽兵災事務所乞賑函》和《浙東水災乞賑函》。
不得已之下,災民只得賣兒賣女,1920年9月10日《申報》3版《北方救災記》:
八日天津電 現每日有饑民數百人自災區抵津,此輩散布各處,道中乞丐因以增多,常向行政者兜售其兒童,每名索價兩三元……
對於民國時期的災難,有天災更有人禍,有時小災釀成大災,便是救助失職。1920年9月19日《申報》6版《北地之災荒與政府》:
中美新聞社譯密勒評論雲,直隸省中,近來災殃疊見。兩月前,直皖開戰,今又遭旱荒,其地廣十一萬五千英方里,農收全無,災民中已有百萬人,離其故里,面至他處 覓食,魯豫兩省亦岌岌可危,現計三省中受此旱災影響之人民,共有兩千萬以上。災區在運河以西,向南蔓延至黃河方向,饑民慘狀,不忍聞觀。查一九一七年直省一部分,曾患 水災,經政府組織一水利局,派總裁一人董其事。今次災情,較三年前更重,而政府對於救濟方法,全不努力,致各方面皆不滿意。總統僅令財政部撥款兩萬元賑濟,此外一無作 為……
1920年9月20日《申報》6版《滿目災荒之京訊》記載:
……災荒已成,百餘縣內顆粒無收者,占四分之一;有一二成收穫者,占四分之二;半熟者不過僅十餘縣……
據天津歸客雲,各處來津難民,前後已達二十萬左右,其中轉徙奉天、營口、大連等處者,約有十八萬人之譜,現在存留天津者,尚有兩萬人上下。
災荒發生後,北洋政府毫無作為,民間卻踴躍捐款賑濟,但那些組織賑濟的同時,也會記載所在地區的災荒情況。1920年11月9日《申報》11版《各方面之籌賑聲》記載:
華洋義賑會 該會昨接華北華洋義賑會理事張君來函,謂今日有數十婦女及小孩,至本會索取棉衣,是日適收到衣服四百零七件,當即發完。近日天氣甚為暖和,至昨日 午後,忽起大風,晚上又雨冰雹,氣候轉寒,因而凍死者甚多。今晨冰仍未融,貧苦之人,大都仍穿單衣,洵可憐也……
……滄縣南鄉一帶,成災極重者,約一百二十餘村,災民約計九萬五千餘人,內有多數村莊,牲畜賣盡,雞犬無聞,一片淒涼慘苦情形……但見田禾枯槁,人煙蕭索,戶 口人逃亡,其老弱不能遠走覓野菜而食,或數里而一見,面目黧黑,形色非人,見之淚下……
1928-1930 年北方八省發生大饑荒,這是一次以旱為主,蝗、風、雪、雹、水、疫並發的巨災,以陝西、甘肅為中心,遍及山西、綏遠、河北、察哈爾、熱河、河南八省 ,並波及魯、蘇、皖、鄂、湘、川、桂等省的一部或大部。

文獻記載

1928年3月2日《申報》9版《山東遍地災荒之慘狀》記載:
華洋義賑會之報告
魯省災祲無歲無之,而以民國十六年者為最巨,其西南各地,如菏澤城、武金鄉、單縣等數十縣,既受民國十五年之水患,盪成澤國。復被民國十六年之旱災,變為赤地 。滕、峰、費、蒙等十餘縣,積旱連年,兵匪紛擾,致呈一片荒涼;其東南如莒、沂、膠州等縣,因兵災匪患,旱蝗交侵,竟使若干人民死亡離散。綜而言之,魯省災情,實因連 年疊至而底斯極也。茲者本會所放之冬賑,已經竣事,僅將各地災民情況,口志如下:據金鄉、單縣、城武三縣服務員王甲山報告雲,查此三縣災祲之重,迥異各地,去年大水, 低下之地,淹沒殆盡。今年苦旱,夏目無收,秋禾未得播種,以故居民乏食,遷徙流離。或出賣婦女,或以小孩易糧,或遠走關外,或散之四方,以至全縣居民,僅遺十分之三四 ,而其中之貧病待斃者,又居半數。災民概以糠粃及野菜為食,亦食草根樹皮,甚至有食破氈及敗棉者,其忍餓不勝,典賣罄盡,借貸無門者,或閉門不出,任令餓斃,或懸樑自 盡以遠其死,此均數見不鮮之事……目睹臨棗鐵路鄒塢車站,縱橫三四十里,計有大小村莊一百餘處,悉被土匪焚燒,僅有屋牆根基,可以勘驗,人民為逃走方便,而出賣妻女幼 兒,嘗見有以銅元五枚,買得女子一口者,或分文不要而甘願送人以求活路者,或婦女自鬻以求餬口者……
而且其中不但有天災,而且由於政府無能,匪患兵災,造成某些地區連年災荒,1928年6月8日《申報》13版《上海臨時義賑會魯災報告》:
鄒縣十五年秋旱春淹,十六年春澇夏旱,籽粒未收,加以東連滕費,群山廖闊,眾匪盤踞,數載於茲。東北東南鄉一帶,南北六七十里,東西五六十里,約計四五百村莊,無一 倖免,或焚燒無遺,或槍斃多命,搶掠架人,猶其餘事,甚則賣兒鬻女之資,悉為匪所掠,人民多半流亡。
泗水十二年旱災,十三年蝗雹災十五年水災,十六年旱雹眾,收成極歉,軍隊駐紮多時,搜刮殆盡,而尤以匪巢為最酷,全縣十四社區,總計五百餘村,被匪焚燒無遺者 十居一二……
同時甘肅乾旱也非常嚴重,幸虧主政者馮玉祥比張宗昌要合格得多,1928年9月21日《申報》8版《甘肅旱魃為災》:
……甘省今年荒旱,災情奇重,月底報旱災者,已有皋萑等五十餘縣,而西和等七縣尤甚。七月間突降大冰雹,沖壞人畜財物無數,哀鴻遍野,觸目驚心。夏禾既已枯槁 ,秋苗又復絕望,人民露天野宿,無衣無食者不下數十萬人,流離之狀,尤為悽愴。而甘涼肅三區災情,亦不下於河寧等縣……
而抗日戰爭爆發後,中國人民身上的災難更加沉重,這其中最典型的就是1938年黃河花園口決堤。1938年6月9日,為阻止日軍西進,蔣介石採取“以水代兵”的辦法,下令扒開 位於鄭州市區北郊17公里處的黃河南岸的渡口——花園口,造成人為的黃河決堤改道,形成大片的黃泛區,史稱花園口決堤。
暫且不討論它的軍事意義,但是這次事件造成黃河由此改道南流,歷時9年之久,波及豫、皖、蘇三省44縣(市),總計29萬平方公里,釀成1200萬人受災、390萬人流離 失所、89萬人死亡的空前災難,形成震驚世界的中國“黃泛區”。
黃河決口後,因鬥爭需要,國民黨指稱為日本人飛機炸毀黃河大堤,1938年6月12日《申報》1版《黃河決口》:
【鄭州十一日中央社電】黃河南岸大堤,被暴敵決口後,滔滔黃水,由中牟白沙間向東南汜濫,水勢所至,廬舍蕩然,罹難民眾,不知凡幾。敵此種慘無人道之暴舉,既 不能消滅我抗敵力量,且更增加我殺敵之決心。現我軍民正努力搶修,因水勢洶湧,恐難堵塞,現已越過隴海線,有延賈魯河直入安徽與淮河合流之勢。
1938年6月22日《申報》1版《辦黃災急振》:
此次黃河大堤,在趙口、楊橋、花園口一帶被炸潰,洪流越隴海路而南,沿賈魯河入皖,將與淮水合流。豫南首當其衝,中牟、開封、陳留、通許、尉氏、扶溝、鄢陵、 太康、西華、淮陽十縣,皆成澤國,災情慘重。黃河北岸之衛河、廣濟河,亦續被敵軍炸決堤防,孟縣、沁陽一帶,復罹水災。豫省連年水旱頻仍,繼以戰禍,現又加以空前水災 ,截至目前,難民已達四五百萬人……
1938年6月30日《申報》1版《被災者百萬人》:
……由朱仙鎮至西華一帶,被圍於深水之災民達百萬人,多避居屋頂及橋上,糧食斷絕,以樹皮充飢,死者已甚多。
抗戰結束後,國民政府初步統計了此次災難的受災範圍,1946年12月23日《申報》2版《受災損失統計》:
黃泛區二十縣 面積達六百餘萬畝
【中央社開封廿二日電】黃泛區廿縣遍地蔓草黃沙,被災損失,頃據豫建廳統計如次:受災面積達6505113畝,需要開墾面積2669178畝,戰前人口3121777人,現在人口 1786923人,急待還鄉人民1172687人,戰前村莊13439個,現在村莊7868個,現被水淹面積三百萬市畝,已涸面積2847178。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