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巴蜀學術研究

民國巴蜀學術研究

《民國巴蜀學術研究》是彭華創作的蜀學研究著作。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民國巴蜀學術研究
  • 作者:彭華
  • 出版社:四川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1年11月
  • 頁數:368 頁
  • 定價:88 元
  • ISBN:9787569049756
作品鑑賞,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作品鑑賞

《民國巴蜀學術研究》的特色之一是承繼啟新,所考察的中心時段為1912年-1949年,然而“沒有晚清,何來五四”,在新著中又出於考察的必要與寫作的需要,又“有時上溯至晚清時,有時下延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初期”。因此,從時段的設定,可以窺探出著者承繼啟新的學術態度,既有恪守,亦有逾越。

內容簡介

本書所考察、所論述的主題與範圍,是民國時期(時間)、巴蜀之地(空間)的學術,以及與“巴蜀之學”有關的學術,包括學校與機構、學科與學會、學刊與出版、舊學與新學、國學與西學、學人與學術、本土與外來等。所涉及的學科,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語文學、歷史學、哲學、宗教學、考古學、民族學等),少量文字旁及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本書對“民國時期的巴蜀學術”的面向與面貌做了梳理與勾勒,揭示了近代巴蜀學術的內涵與特色。本成果所做的工作帶有基礎性與系統性、全面性與綜合性,是了解和認識民國巴蜀學術的一部學術專著。

圖書目錄

引言
一、關於近代四川的基本情況
二、影響民國巴蜀學術的因素
三、關於本課題的交待與說明
第一章 舊學與新知:由近代轉型到走向繁榮
一、新學與教育
二、學會與學刊
三、報刊與出版
四、學科與成果
第二章 由地方而走向全國:以四川大學為例
一、由地方逐漸走向全國
二、機構與學刊
三、學科與學人
第三章 由西化到融匯:以華西協合大學為例
一、由西化到融匯的歷程與特色
二、“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
第四章 戰時高校內遷:助力巴蜀教育與學術
一、戰時高校內遷四川綜覽
二、戰時內遷四川著名高校
三、對高校內遷的幾點評價
第五章 李莊:抗戰時期的重要文化中心
一、中央研究院
二、中央博物院
三、中國營造學社
四、同濟大學
五、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
六、其它機構
第六章 蓮花重光:近代佛教的復興
一、佛教院校的創建
二、佛教社團的組建
三、佛教報刊的創辦
四、文化交流的進行
五、重要人物與著述
第七章 蜀學人物論:以宋育仁、謝無量等人為例
一、宋育仁的經世之功與蜀學情懷
二、謝無量的學術成就與蜀學情緣
結語(近代巴蜀學術的特色)
一、經史為基,國學為本
二、熔鑄古今,會通中西
三、但開風氣,經世致用
附錄
一、巴蜀學術編年(1911-1950)
二、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彭華(1969-),字印川,四川丹稜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古籍整理研究所教授,中國先秦史學會常務理事。主要從事先秦秦漢史、近現代學術史以及中國儒學、巴蜀文化研究。發表學術文章160餘篇,出版著作12部,參編著作5部,主編著作3部。著有《燕國八百年》、《陰陽五行研究(先秦篇)》、《中國文化探秘•先秦篇》、《印川集:蜀學散論》、《民國巴蜀學術研究》等,編有《王國維儒學論集》,參編《中國古代文明起源》等,主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讀本(大學卷)》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