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時為國會開會和辦公的場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國國會議場
- 建築面積:2100平方米
- 位於:西城區宣武門西大街
- 建於:民國初年
基本信息,建築結構,歷史事件,
基本信息
清末為籌備“立憲”,清政府借宣武門內象房橋法律學堂設資政院。民國後改資政院為國會眾議院,並借其東鄰財商學堂作為眾議院辦公之地。後國民政府在財商學堂址建造了眾議院部分建築,其中包括工字樓、仁義樓、禮智樓、信字齋、圓樓及國會議場。
建築結構
國會議場為方形建築,高2層,,一邊設議長席,另三邊圍以門廳、側廳。一層坐席呈扇面排列,二層三面圍樓為旁聽席。後部設橢圓形大休息廳和2個小休息廳,走廊與會議廳聯結。議場外面為青磚清水牆,室內為抹灰壁柱裝飾,鋼木桁架屋頂。
歷史事件
1923年曹錕賄選即發生於此。1930年中國左翼作家聯盟北方分盟在此召開成立大會。1949年中共北平市委在國會議場(當時為北平大學四院校舍)舉行全體地下黨員會議,1984年被公布為劃定保護範圍及建設控制地帶,保護範圍系東至二層樓西牆;南側東段至主樓北牆,西段至議場南二十米處;西側南段至議場西二十米處,北段至現三層樓西牆;北至三層樓北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