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成立於1984年,隸屬於民和縣文化局。館址在民和縣川口鎮新城鄉10-17號 郵編:810800。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於1985年4月,收藏一件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早期的螺旋紋彩陶壺。該壺是新民鄉下川陽山村村民在陽山墓地盜掘古墓時出土,後被依法追回。經青海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
  • 外文名稱:Museum of Minhe Hui -Tu Autonomous County
  • 類別:少數民族博物館
  • 地點:民和縣川口鎮新城鄉10-17號
  • 館藏精品:馬廠類型螺旋紋彩陶壺
  • 開館時間:1984年6月
  • 票價:免費
發展歷史,館藏文物,考古發現,

發展歷史

1984年該館與縣圖書館合建三層樓房一棟,縣博物館使用面積230平方米。

館藏文物

該館基本陳列為歷史文物展覽,展出該地區自原始社會到清代的出土文物;彩陶、骨器、銅器、鐵器、玉器、金銀器等200餘件。
縣博物館館藏品數量為6519件,以新石器時代晚期的彩陶為主。

考古發現

早期彩陶之瑰寶 ---馬廠類型螺旋紋彩陶壺
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博物館於1985年4月,收藏一件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早期的螺旋紋彩陶壺。該壺是新民鄉下川陽山村村民在陽山墓地盜掘古墓時出土,後被依法追回。經青海省文物鑑定委員會鑑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該壺通高37厘米,口徑10.8厘米,底徑11.4厘米,侈口短頸,圓鼓腹,腹雙耳,泥質紅陶,器表打磨光滑,繪黑紅兩彩,口沿直線連珠紋,肩部飾黑紅兩彩平行條紋,肩腹部飾豎向連作“S”形螺旋紋,下繪平行條紋和垂帳紋。器型十分規整,器壁厚薄均勻,圓度極好,使人簡直難以想像當時的人們能製造出如此精美的藝術品。
該墓地於1980年8月至1981年11月,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發掘過,共發掘半山—馬廠類型墓葬218座,圓形祭祀坑12座,出土各類隨葬器2589件。整個墓葬群中,除3件陶鼓外,其他器物無法與這件彩陶壺相比。也只有八十六號墓葬中,有一件彩陶壺的彩陶圖案有橫“S”形紋。
這種“S”形螺旋紋淵源於馬家窯類型旋紋。馬家窯類型旋紋是以連續的“S”形線為母題。輔以多條柔美的曲線,進行左右連續或四方重複連續排列,繪製成具有生動流線韻律和具有強烈動力節奏感的寬頻紋。旋紋是馬家窯類型最具典型的紋飾,常飾在瓶、壺、罐的腹部和缽的內壁。到了半山類型時期逐步演變成為旋渦紋,一般由4個互相對稱的渦心紋作為定位點,用旋線左右連作構成渦紋的其本骨架,上下輔以黑紅兩彩間作旋線紋形成寬頻紋。旋渦紋是半山類型彩陶裝飾中最具代表性的紋飾,大都裝飾在彩陶壺、罐的腹部。半山類型旋渦紋的旋線首尾不在合閉,而是由數條互相平行的旋線組成。到了馬廠類型時期,這種紋飾逐漸演變成由螺旋形線條組成的寬頻紋,通常飾於彩陶壺、罐的腹部。螺旋紋在彩繪布局上橫向四分法和豎向二方連作之別,在用彩上有黑、紅之分,也有黑紅兩彩間作和黑彩為底、露出的陶地為螺旋紋的繪製方法。
這件彩陶壺上繪製的是豎向七方連作的“S”形螺旋紋,紋飾之獨特,製作之精美,在馬廠時期的彩陶上很少見到,其它文化類型的彩陶上也很難見到。這樣精美的螺旋紋彩陶壺無疑是馬廠早期彩陶中的瑰寶,在彩陶王國中也算是一件傑出的藝術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