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紀念碑(泰文:อนุสาวรีย์ ประชาธิปไตย;英文:Anusawari Prachathipatai)位於泰國的首都曼谷之巴差鐵巴黛路(Pracha Thipatai)、的通路(Ti Thong;又名:打金路)及拍喃五路中段(Ratcha Damnoen Klang)之間的一個公共紀念碑。即大致介乎皇家田及金山寺之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民主紀念碑
- 外文名:Democracy Monument
- 位於:曼谷市內
- 建立:1932年6月24日
簡介,歷史,特點,設計,
簡介
民主紀念碑(Democracy Monument),位於曼谷市內,Ratcha Damnoen Klsing街道中央,是為了紀念1932年6月24日的政變而建立的。此次政變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民主制度,所以稱紀念碑為“民主紀念碑”。
歷史
紀念碑於1939年6月24日動工,次年同日竣工。碑的設計很有特色,構思巧妙,匠心獨具。碑正中建一堡壘式的建築,四面各立一形似機翼的柱子。翼柱高24米,與堡壘式建築各相距24米,象徵著政變的24日。各翼柱下方有浮雕裝飾,浮雕上雕刻著當時民黨搞政變的一系列活動內容。堡壘式建築的頂端盤上托著一本憲法,說明憲法高於一切。盤高3米,象徵政變發生在舊曆3月。
碑的四周放著75尊大炮,象徵政變發生在佛歷2475年的“75”兩個數字。現今,大炮已被拆除。堡壘式建築呈六面體,每一面都裝飾著一柄寶劍,象徵民黨的六項政變綱領,即獨立、安定、平等、自由、經濟、教育。這種以數字來設計建築是泰國古代建築的一種習俗。
特點
紀念碑的設計很有特色,構思巧妙,匠心獨具。正中建一堡壘式的
建築,四面各立一形似機翼的柱子,柱高24米,與堡壘式建築各相距24米,象徵著政變的24日。各柱下方有浮雕裝飾,浮雕上雕刻著當時民党進行政變的一系列活動內容。
堡壘式建築呈六面體,每一面都裝飾著一柄寶劍,象徵民黨的六項政變綱領,即獨立、安定、平等、自由、經濟、教育。頂端盤上托著一本憲法,說明憲法高於一切。盤高3米,象徵政變發生在舊曆3月。
碑的四周原有75尊大炮,象徵政變發生在佛歷2475年的“75”兩個數字。現今大炮已被拆除。
設計
當年建立這座紀念碑時,原居於此地的中國華僑居民及商店被驅逐,只有60天搬遷通知期。為了擴大拍喃五路中段,造成林蔭大道,需要砍伐數以百計的參天巨樹,引發日後一個嚴重的空氣混沌問題。 設計元素
中心碑(圖一所示)為代表暹羅在1932年的憲法之雕塑,它的頂部之兩個黃金碗的表面被刻有一門炮台。它被4個翼狀結構(圖二)象徵性地守衛著,代表暹羅的武裝力量:陸軍、海軍、空軍及警察,聯合策動了1932年的政變。
翼狀結構高24公呎,標誌著1932年6月發生政變。中央炮台為3公呎高,因為6月為暹羅的3月。初期有75門小炮台圍繞著紀念碑,表示在佛歷2475年的政變。後來減為六門,表示鑾披汶·頌堪政權公報的政策:“獨立、團結、平等、自由、經濟及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