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陽市資陽區民主垸地處資陽東北部,東南與資水相接,北臨萬子湖,西瀕甘溪港河,四面環水,是洞庭湖24個重點蓄洪垸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民主垸
- 所屬地區:位於湖南省中部偏北
- 下轄地區:沙頭鎮、茈湖口鎮、張家塞鄉
- 電話區號:0737
- 郵政區碼:413051
- 地理位置:民主垸位於益陽市資陽區東北
- 面積:237km2(2000年)
- 人口:12 .672 4萬人
- 方言:漢語族-湘語-長益片-益沅小片
- 著名景點:德興湖、萬子湖、
- 車牌代碼:湘H
管轄範圍,災難過程,受災情況,災後重建,民主垸史,
管轄範圍
所轄三個鄉鎮,分別為沙頭鎮、茈湖口鎮、張家塞鄉
災難過程
1999年7月23日臨近中午,資陽區民主烷因中洲堤段發生特大管涌搶護無效而潰決。由於及時、有效地加固和防守了烏龍、馬王兩條間堤,保住了德興、樂福兩片,但仍有人口和面積分別占全烷總數的62%、50%的民主片受淹成災。
受災情況
遭受洪水洗劫的有48個村(居委會)、2.2萬戶、7.7萬人,近10萬畝農作物絕收,2.3萬間房屋倒塌,80%的鄉鎮企業嚴重受損,58所中國小校的1.4萬名學生就學困難,直接經濟損失達14億元(占全烷固定資產的65%,為全烷年工農業總產值的4.1倍)。庭萬子湖,西隔甘溪港小河,四面環水,是全省防汛抗災的重點區域。全垸共有68個自然村,11.15萬人。
災後重建
1999年民主決堤後,當地政府對民主垸水利設施進行長時期、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到目前為止,水利投入已達2.6億元。“十二五”期間,僅民主垸堤防加固工程一個項目,總投資就達4億多元。東南相隔資水,北臨南洞。民主垸地勢低洼,四面環水,吃飯靠電排,保命靠大堤,甘溪港大橋是民主垸與外界的唯一通道。
民主垸史
民主垸在益陽市資陽區東北,位於洞庭湖南岸和資水尾閭,四面環水。解放前,除沙頭鄉一部分屬益陽縣管轄外,原屬沅江縣域,一九五四年冬劃歸益陽縣管轄。全垸轄沙頭、茈湖口、張家塞三個鄉和沙頭鎮、劉家湖農場及其他國營單位十二個。垸內共有六十六個行政村,六百八十九個村民小組,二萬零八百零五戶,十萬三千四百七十四人(根據縣一九八四年底統計數字)。有耕地十二萬三千八百四十二畝,其中水田十萬六千一百六十五畝,旱土一萬七千六百七十七畝;有湖泊九個,水面為三萬一千八百三十畝。垸內土地肥沃,物產豐富,交通便利,氣候溫和,自然條件優越,盛產稻穀、苧麻、棉花、豬、鴨、魚、藕,是益陽縣的主要產糧區。
民主垸的前身是什麼?一九七九年培修劉家湖大堤,取土挖出的墓基品,經省博物館考證,是東漢時期之物。遠在東漢時期,從半邊甲至羅盤洲的世豐廢垸及劉家湖西邊的烏龜山,就有人聚居,世豐廢垸南部河邊的鎮江塔地方,是東漢時期的河邊集鎮。
本垸地老天荒,原為丘陵平原湖漢相雜之區,居民隨水種植,盛產稻穀,由於長江和湘、資、沅、澧四水挾帶泥沙注入洞庭湖,湖底淤積,水位日高,居民乃修建堤垸,保護莊稼,以防水患。據清嘉慶年間修的《沅江縣誌》和《湖南通志》記載:大明萬曆元年(1573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樂成垸,將長樂垸合併而成(即今石馬、利民、馬王、東風、茈湖口,桃林、柘頭河到東成大觀塘沿劉家湖西邊垸以內地域。因地屬沅江八都,過去樂成垸又叫八都垸子)
大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蔣保地區民修萬家、關王垛、白洋垛、安樂等垸,即盛豐垸的前身)。
大清雍正八年(1730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永豐垸(即今和利、建築、永豐、明星一帶)。
大清乾隆元年(1736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黃荊垸。
大清鹹豐元年(1851年)蔣保地區民修鹹德垸。
據新港子刻石證實。注瀾湖垸於康熙末年(1722年)開始修建,至乾隆六年(1741年)竣工。
為何命名德興垸?這裡有個來歷。德興垸在鹹豐初年(1851年)修建,當時資水下游分上中下三支流入洞庭湖。注瀾湖垸在上支尾閭,東面沿注瀾湖邊緣修建,西面自青草港,下資口南下沿河修建,引資水由堤南村、大潭口入洞庭湖。中支由沙頭、黃荊湖、下資口、馬鼻子、撮箕窖、郭公咀入洞庭湖。下支,由甘溪港、樟樹潭、張家塞、七鴨子西下、入白泥湖,南由七鴨子、迥流窩入撮箕窖入洞庭湖。洪水泛漲時,中、下兩支在高樹嶺附近匯合,沅水西來,亦在此相頂托,形成洪合湖。德興垸修建時,一面築烏龍堤,堵塞中支之下資口,一面築險堤,堵塞兩支匯合之洪合湖,北面更堵塞郭公咀出口,成為一個攔河修建的大垸,那時,有人以。攔河修建,有礙水位提起京控,鹹豐帝以資水下游另有出路,準以沿河修建備案興築,居民感德,遂以德興名垸。
自德興垸、黃荊垸、注瀾垸修建後,相繼在其周圍修了不少小垸,此後資水出口被阻,資水上漲時,與沅江下腳水相頂托,發生水災,堤垸紛紛潰毀,居民困苦不堪,清末民初各垸為集中人力,減少修堤費用,增強抗洪能力,創議連垸合修,遂由二十七個小垸,合併為四個大垸:即黃荊九垸 (黃荊、中洲、合興、付家蚝、上東壩、下東壩、民利、犁頭、湯家);注瀾七垸(注瀾、李家、殷灘、下資墩、八百畝、永豐、均安),德興六垸(托依上,中、下三垸、楓樹、肖家、鹹德);樂福五垸(樂成、五福、復興、中興、附賢)。堤垸雖已合修,但抗洪能力仍然薄弱,由於洞庭湖泥沙不斷淤積,水位日漸增高,所合各垸,抵不住洪水侵襲,形成三年兩潰垸的慘遇,從1919年——1949年三十年的統計,共潰垸二十八處,有十六年潰垸:即1919、1920、1922、1923、1924,1926,1928,1931,1933,1935,1937,1942,1943,1947、1948、1949年每次潰垸,一片澤國,田園盧舍,蕩然無存,人民流離失所,逃荒要飯,苦不堪言。一九四九年八月湖南解放,人民政府及時組織人力,修復潰堤,一九五二年整修南洞庭湖,將黃荊、注瀾、德興、樂福等四個大垸合併修成民主大垸,經過連年加修,防洪大堤,又寬又高,自甘溪港起,經陳波洲、余家咀、沙頭、茈湖口、劉家湖、高潰湖、郭公咀、器民垸丁頭、楓樹壩、王家灣,總長七六點四五公里。垸內“總集雨面積二百平方公里,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興修了茈湖口及大潭口兩條安全間堤,堤長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六米,將民主大垸,分為三大片,各片地形差異較大。樂福片:面積四四點六七平方公里,有五嶺十湖的起伏,形成三脊四窪之勢。 (金盆、牛夕蛉,東有餘家、新塘兩湖,葛龍、經學嶺,東有柘頭、劉家兩湖,西有蔣湖、鴉鵲湖、張公湖、野雞山、毛嶺,西有苦瓜、平督、璜竹塘三湖。)德興片:面積五三點九平方公里,屬小丘陵區,有高椅嶺、回巡、鄭家、鄒家三坪,有湖岔四十八大村、七十二小村之稱。民主片:面積一零二點七三平方公里,沖積土質,地勢平坦,垸老田低,有注瀾、長泊、黃荊三大湖泊。解放以來,區鄉成立了修防會,在洪水節季,區鄉均設立了防汛指揮部,加強領導,除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四年兩次特大洪水發生潰垸外,近三十年來民主大垸再也沒有潰過垸,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因潰垸而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遠走他鄉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民主垸己成為益陽縣重要的商品生產基地。
民主垸的前身是什麼?一九七九年培修劉家湖大堤,取土挖出的墓基品,經省博物館考證,是東漢時期之物。遠在東漢時期,從半邊甲至羅盤洲的世豐廢垸及劉家湖西邊的烏龜山,就有人聚居,世豐廢垸南部河邊的鎮江塔地方,是東漢時期的河邊集鎮。
本垸地老天荒,原為丘陵平原湖漢相雜之區,居民隨水種植,盛產稻穀,由於長江和湘、資、沅、澧四水挾帶泥沙注入洞庭湖,湖底淤積,水位日高,居民乃修建堤垸,保護莊稼,以防水患。據清嘉慶年間修的《沅江縣誌》和《湖南通志》記載:大明萬曆元年(1573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樂成垸,將長樂垸合併而成(即今石馬、利民、馬王、東風、茈湖口,桃林、柘頭河到東成大觀塘沿劉家湖西邊垸以內地域。因地屬沅江八都,過去樂成垸又叫八都垸子)
大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蔣保地區民修萬家、關王垛、白洋垛、安樂等垸,即盛豐垸的前身)。
大清雍正八年(1730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永豐垸(即今和利、建築、永豐、明星一帶)。
大清乾隆元年(1736年)蔣保地區用皇銀官修了黃荊垸。
大清鹹豐元年(1851年)蔣保地區民修鹹德垸。
據新港子刻石證實。注瀾湖垸於康熙末年(1722年)開始修建,至乾隆六年(1741年)竣工。
為何命名德興垸?這裡有個來歷。德興垸在鹹豐初年(1851年)修建,當時資水下游分上中下三支流入洞庭湖。注瀾湖垸在上支尾閭,東面沿注瀾湖邊緣修建,西面自青草港,下資口南下沿河修建,引資水由堤南村、大潭口入洞庭湖。中支由沙頭、黃荊湖、下資口、馬鼻子、撮箕窖、郭公咀入洞庭湖。下支,由甘溪港、樟樹潭、張家塞、七鴨子西下、入白泥湖,南由七鴨子、迥流窩入撮箕窖入洞庭湖。洪水泛漲時,中、下兩支在高樹嶺附近匯合,沅水西來,亦在此相頂托,形成洪合湖。德興垸修建時,一面築烏龍堤,堵塞中支之下資口,一面築險堤,堵塞兩支匯合之洪合湖,北面更堵塞郭公咀出口,成為一個攔河修建的大垸,那時,有人以。攔河修建,有礙水位提起京控,鹹豐帝以資水下游另有出路,準以沿河修建備案興築,居民感德,遂以德興名垸。
自德興垸、黃荊垸、注瀾垸修建後,相繼在其周圍修了不少小垸,此後資水出口被阻,資水上漲時,與沅江下腳水相頂托,發生水災,堤垸紛紛潰毀,居民困苦不堪,清末民初各垸為集中人力,減少修堤費用,增強抗洪能力,創議連垸合修,遂由二十七個小垸,合併為四個大垸:即黃荊九垸 (黃荊、中洲、合興、付家蚝、上東壩、下東壩、民利、犁頭、湯家);注瀾七垸(注瀾、李家、殷灘、下資墩、八百畝、永豐、均安),德興六垸(托依上,中、下三垸、楓樹、肖家、鹹德);樂福五垸(樂成、五福、復興、中興、附賢)。堤垸雖已合修,但抗洪能力仍然薄弱,由於洞庭湖泥沙不斷淤積,水位日漸增高,所合各垸,抵不住洪水侵襲,形成三年兩潰垸的慘遇,從1919年——1949年三十年的統計,共潰垸二十八處,有十六年潰垸:即1919、1920、1922、1923、1924,1926,1928,1931,1933,1935,1937,1942,1943,1947、1948、1949年每次潰垸,一片澤國,田園盧舍,蕩然無存,人民流離失所,逃荒要飯,苦不堪言。一九四九年八月湖南解放,人民政府及時組織人力,修復潰堤,一九五二年整修南洞庭湖,將黃荊、注瀾、德興、樂福等四個大垸合併修成民主大垸,經過連年加修,防洪大堤,又寬又高,自甘溪港起,經陳波洲、余家咀、沙頭、茈湖口、劉家湖、高潰湖、郭公咀、器民垸丁頭、楓樹壩、王家灣,總長七六點四五公里。垸內“總集雨面積二百平方公里,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五年興修了茈湖口及大潭口兩條安全間堤,堤長二萬一千六百一十六米,將民主大垸,分為三大片,各片地形差異較大。樂福片:面積四四點六七平方公里,有五嶺十湖的起伏,形成三脊四窪之勢。 (金盆、牛夕蛉,東有餘家、新塘兩湖,葛龍、經學嶺,東有柘頭、劉家兩湖,西有蔣湖、鴉鵲湖、張公湖、野雞山、毛嶺,西有苦瓜、平督、璜竹塘三湖。)德興片:面積五三點九平方公里,屬小丘陵區,有高椅嶺、回巡、鄭家、鄒家三坪,有湖岔四十八大村、七十二小村之稱。民主片:面積一零二點七三平方公里,沖積土質,地勢平坦,垸老田低,有注瀾、長泊、黃荊三大湖泊。解放以來,區鄉成立了修防會,在洪水節季,區鄉均設立了防汛指揮部,加強領導,除解放初期,一九五二年、一九五四年兩次特大洪水發生潰垸外,近三十年來民主大垸再也沒有潰過垸,人民豐衣足食,安居樂業,因潰垸而饑寒交迫,流離失所、遠走他鄉的情景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在的民主垸己成為益陽縣重要的商品生產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