氈毛馬蘭(拉丁名:Kalimeris shimadai (Kitam.) Kitam. ),是菊科馬蘭屬的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有根狀莖。莖直立,多分枝。舌狀花1層,有毛;舌片淺紫色;管狀有毛。瘦果倒卵圓形,極扁。分布於中國中部、東部及東南部。生於林緣、草坡、溪岸,是一種常見的植物。氈毛馬蘭的全草可用於清熱解毒,利尿,涼血,止血,也用於目赤。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鑑別特徵,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有根狀莖。
莖直立,高約70厘米,被密短粗毛,多分枝。
下部葉在花期枯落;中部葉倒卵形、倒披針形或橢圓形,長2.5-4厘米,寬1.2-2厘米,基部漸狹,近無柄,從中部以上有1-2對淺齒或全緣;上部葉漸小,倒披針形或條形;全部葉質厚,兩面被氈狀密毛,下面沿脈及邊緣被密糙毛,有在下面凸起的三出脈。
頭狀花序徑2-2.5厘米,單生於枝端且排成疏散的傘房狀。總苞半球形,徑0.8-1厘米,長6-7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狹矩圓形,長2-3毫米,上部草質;內層倒披針狀矩圓形,長約5毫米,頂端圓形而草質,邊緣膜質,全部背面被密毛,有緣毛。
舌狀花1層,約10餘個,管部長1.5毫米,有毛;舌片淺紫色,長11-12毫米,寬2-3毫米;管狀花長4-4.5毫米,管部長1.5毫米,有毛。
瘦果倒卵圓形,極扁,長2.5-2.7毫米,灰褐色,邊緣有肋,被短貼毛;冠毛膜片狀,銹褐色,不脫落,長0.3毫米,近等長。
生長環境
生於林緣、草坡、溪岸,常見。
分布範圍
產於我國中部、東部及東南部(湖北、湖南、安徽、浙江、江蘇、江西、福建、台灣等省)。
主要價值
藥用部位全草。辛、苦,涼。清熱解毒,利尿,涼血,止血,也用於目赤。
用於感冒發熱,咽喉腫痛,瘡癤腫毒,血熱吐血、衄血。
鑑別特徵
與馬蘭接近,主要以葉被氈狀短密毛,總苞稍大,及冠毛較強為區別。葉有時具較深的裂片,接近羽裂葉變型 (f. pinnatifida Kitam. in Journ. Jap. Bot. 19: 341. 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