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余精舍,是存於德化縣戴雲寺寺內明代大書法家[module]data-type=album id=2637368 data-catalog=0[/module]張瑞圖題刻的殘匾,雖因年代久遠,木料表面腐蝕嚴重,油漆大部分斑駁脫落,但字跡和印章落款仍清晰可辨。
歷史,張瑞圖,
歷史
根據戴雲寺有關史料載,此匾系張瑞圖當年遊歷戴雲山戴雲寺所題。上世紀“文革”期間,戴雲寺曾遭衝擊。當地民眾將它妥善收藏。改革開放後,海內外信眾捐資重修戴雲寺,該寺管理人員將張瑞圖題刻的“毫余精舍”殘匾筆墨複製公之於眾,原物則作為珍貴文物由專人保管。
張瑞圖
張瑞圖(1570年—1641年),字長公,又字無畫,號二水,別號果亭山人、芥子、白毫庵主、白毫庵主道人等。晉江二十七都霞行鄉(今青陽鎮蓮嶼下行)人。生於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年),著名書畫家。萬曆三十五年進士(1607年),殿試第三名,俗稱“探花”。初授翰林院編修,歷官詹事府少詹事,天啟六年(1626年)遷禮部侍郎,是年秋,與平湖施鳳來同以禮部尚書入閣,晉建極殿大學士,加少師。張瑞圖是晚明時期最有創造性的書法家之一,年輕時即以擅書名世。時人將邢侗、張瑞圖、米萬鐘、董其昌並稱為晚明“善書四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