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鞘箬竹

毛鞘箬竹

毛鞘箬竹(學名Indocalamus hirtivaginatus H. R. Zhao et Y. L. Yang)是禾本科、箬竹屬植物,竿高可達2米,最大直徑7.5毫米;一般為綠色,竿下部者較窄,竿上部者稍寬,小枝2-4葉;葉鞘緊密抱竿,無葉耳;葉截形;葉片在成長植株上稍下彎,寬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先端長尖,基部楔形,下表面灰綠色,密被貼伏的短柔毛或無毛,葉緣生有細鋸齒。未成熟者圓錐花序,小穗綠色帶紫,花葯黃色;子房和鱗被未見。4-5月筍期,6-7月開花。

分布於浙江西天目山、衢縣和湖南零陵陽明山。生於山坡路旁。海拔300-1400米。

該種是Wm. Munro取自中國出口的茶葉簍子中的竹葉而定名發表的,該種葉片大型,多用以襯墊茶簍或裝作各種防雨用品,亦可包裹粽子。

(概述圖來自: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繁殖方法,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竿高約2米,直徑0.8-1厘米;節間圓筒形,最長可達19厘米,最短者約為12厘米,幼時綠稍帶紫色,無毛或被白色微毛,解籜後還被有白粉,節下方密生褐色微毛,竿壁厚1.5-2毫米;竿環略高;籜環平坦;枝條被白色和淡棕色的伏貼柔毛,以及稀疏貼生呈褐色向下的硬刺毛。籜鞘一般長於節間,革質,緊抱竿,新鮮時綠色,頂端漸尖稍帶紫色,背部密被棕色伏貼疣基刺毛;籜耳無或微弱,存在時疏生粗糙的繸毛;籜舌高0.7-1.8毫米,背部有短毛,邊緣疏生粗糙的纖毛;籜片直立,線狀披針形。葉耳無;葉舌高1-2毫米,邊緣有灰色纖毛;葉柄長0.5-0.7厘米;葉片長橢圓狀披針形,長19-34厘米,先端尾尖,寬4.5-7厘米,兩面無毛,惟在下表面近基部處有時具毛,次脈9-12對,小橫脈呈方格狀。花序未見。筍期4月上中旬。
毛鞘箬竹

分布範圍

產江西瑞金拔英林場路邊(模式標本產地)。

主要價值

觀賞:箬竹葉大、植株矮小、常綠、姿態優美, 是理想的庭院觀賞和園林綠化竹種(可叢植、片植等)。同時,它還與槍刀竹、水竹、石竹等灌叢植被構建小徑竹群系或作為優勢種群構建垂直結構完整(灌木層)的群落體系。另外, 箬竹亦適合庭院栽培和盆栽。
傳統套用:利用箬竹葉作鋪墊經過蒸煮而成的箬葉芝麻糖細卷, 是泰州傳統名點, 早在清朝道光年間就聞名遐邇。另外, 還可將餃子、包子、花捲、饅頭等置於箬竹葉上蒸煮, 芳香誘人, 風味獨特。傳統上還利用箬竹葉良好的防潮、防風、防腐蝕等特性, 做船篷覆蓋、搭工棚、編斗笠、編衣等。粽子是中國人在端午節不可或缺的傳統食品。據統計, 粽子的銷量每年都以10 %的速度同比上升,作為粽子的包裝物,箬竹葉也同樣遞增。僅稻香村一家每年生產粽子就要消耗20 t 左右的粽葉。日本亦有利用箬竹葉包裹壽司的習慣。
食用:箬竹葉中含有相當數量的免疫活性多糖, 對S-180 的抑瘤率達到99.6 %, 消瘤數達7/9 。由箬竹葉生產的多糖飲料, 綠色天然、口感獨特、香甜適度, 具有抗疲勞、抗衰老的功效。天然綠色添加劑:箬竹葉經水蒸氣蒸餾、萃取、乾燥、蒸餾後, 可得到淡黃色揮發性液體, 具有強烈的芳香氣味。再經過加工處理, 可生產出作為天然綠色飲料的添加劑。箬竹酒:利用箬竹葉及其他原料, 採取綜合提取技術, 製造的箬竹酒, 不僅氣味青香, 而且因富含多種胺基酸、微量元素、維生素、多糖物等, 具有營養保健之功能。

繁殖方法

分株繁殖。春秋兩季採用成叢挖取母竹進行分株,修剪下部枝葉,勿傷鞭芽、鞭根,多帶宿土移植於盆中,壓緊、澆水保濕。新筍發生後要注意保護,防止損傷;置於陰濕處,待新芽萌發後,才可移至弱光下接受散射光的照射。栽種的深度一般在20至25厘米,若太深竹筍破土困難,若過淺竹筍出土後細而弱。
帶母竹繁殖:選擇1~2年生、生長健壯、無病蟲害、帶有鮮黃竹鞭,其鞭芽飽滿的母竹,挖前要確定竹鞭走向,然後在距母竹30厘米~80厘米處截斷竹鞭。留來鞭15厘米~25厘米,去鞭20厘米~30厘米。用利刀截去其上部,一般保留3~5片箬葉、然後栽入於預先挖好的穴中。入土深度比母竹原來入土部分稍深3厘米~5厘米。栽後及時澆水,覆草,開好排水溝。
移鞭繁殖:選2~4年生的健壯竹鞭,在竹鞭出筍前1個月左右進行。挖出竹鞭後,切成50厘米~80厘米為一段,多帶宿土,保護好根芽,種植於穴中,將竹鞭臥平,覆土10厘米~15厘米,並覆草以防水分蒸發,一般夏季可長出細小新竹。為防止新竹枯萎,可剪去1/3竹鞘,保留3~5盤枝葉。

栽培技術

挖穴埋鞭:根據竹鞭長度(一般40至50厘米),挖成長條穴,埋入竹鞭,覆土後踏實,澆足水。箬竹一般生長在向陽山坡、路邊或林下,喜陰濕,但又需一定的陽光的生長特性,並結合復軸混生型、單軸散生型竹類培育管理技術,對箬竹高產栽培主要採取以下主要技術措施。
劈山整理:箬竹林大多為雜灌草混生,或分布於林下。通過劈山、清除雜灌,達到改善、最佳化生長環境和便於採摘之目的。劈山時,砍除所有灌木、雜草,適當保留喬木,特別要保留各種闊葉喬木,以保持一定的濕潤環境,從而利於箬竹的生長。而對生長於喬木(如杉木)林下的箬竹,如果上層林冠鬱閉度達0.7以上,則要進行適當的間伐,以提供箬竹足夠的陽光。同時,清除林中較大的石塊、柴根,從而利於竹鞭繁殖。
削山鬆土:5~6月為竹鞭生長期,也稱行鞭期。因此,5~6月進行削山鬆土,利於箬竹林快速繁殖。削山鬆土應掌握“近蔸叢淺,遠蔸叢深”,即靠近竹蔸的地方和叢生地方要淺,一般削山鬆土6~10厘米;距離竹蔸(叢)較遠的地方稍深,一般削山鬆土15~20厘米。削山鬆土每隔3~4年進行一次,注意不要損傷幼壯竹鞭、根和芽,挖除土中石頭、樹蔸和老竹鞭。
合理施肥:5~6月結合削山鬆土進行,將肥料撒施於已劈山的林地中,然後鬆土遮蓋。此時施肥目的主要為竹鞭的生長提供條件,因此要以速效肥為主,每畝可施尿素100~150千克。有條件的地方,在秋、冬季可施有機肥,這樣既能提高林地土壤肥力,又可保持土溫,對新竹芽眼越冬有利。
營造純林:由於目前的箬竹林很少有成片純林,且有的箬竹林葉用利用價值較低,需要改造。通過營造繁殖優質箬竹林,既可方便林農採摘,又可提高箬竹林收益。造林方法主要採用帶母竹繁殖和移鞭繁殖,造林地為杉木林、杉木採伐跡地及箬竹片區周圍林地,挖穴或開溝造林,株行距:0.5M*1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