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鋪簡介
毛鋪民風淳厚,生息繁衍。毛鋪目前轄區總面積13.5平方公里,分別為:山場面積17000畝,占比84%;耕地面積1900畝(其中旱地542.86畝,水田面積1357.14畝),占比9.4%;其他用地1350畝,占比6.6%。
全村19個村民組(分別為下王灣組、樓下組、樓上組、老灣組、蔡河組、六斗塝組、陶窪組、田灣組、余窪組、李窪組、東樓組、石塝組、甘灣組、東灣組、徐灣組、雷山組、八斗窪組、鄢樓組、大坪組),53個自然村莊,561戶居民,2510人(其中在籍2209人),23種姓氏(按人口多少排序):彭(占比過半)、陳、周、張、潘、鄢、李、汪、王、徐、鄒、鄭、朱、林、楊、萬、蔡、黃、余、龔、劉、袁、晏;主要分布有漢、白、瑤、土、滿5個民族,是全鄉最大村,人口占全鄉六分之一。毛鋪古村落遺存主要位於樓上、樓下村民小組,但仍統稱為毛鋪古村落或毛鋪古民居。
毛鋪歷經沿革,風骨堅韌。中華民國以前,毛鋪隸屬河南省光山縣管轄。解放初期,行政建制掛牌為新縣沙窩區毛鋪鄉。當時轄域:東至葫蘆窪(今沙窩鎮朴店村葫蘆窪組)、晏高山(今周河鄉周河村晏高山組);南至周河石板河;西至大福寨分水嶺;北至胡河、土門(今沙窩鎮熊河村胡河組、土門組);另含九里沖(今屬新縣田鋪鄉管轄。九里沖民風彪悍,常有土匪出沒,但卻懼怕毛鋪實力,故當時政府特意劃分毛鋪管轄)。
1953年至1955年間,毛鋪成立多個互助組和多個初級社,後改制合併命名為毛鋪高級社;1958年建制命名為新縣沙窩山水公社毛鋪第十營;1959年劃分沙窩山水公社毛鋪蔡河大隊和毛鋪田灣大隊兩個建制;1961年體制改革,重新合併為毛鋪大隊(地址在鄒灣);1962年劃至周河人民公社管轄,掛牌全稱為新縣周河公社毛鋪大隊;1984年更名為周河鄉毛鋪村。
歷史文化
毛鋪歷史悠久,溯源有據。公元前447年(蔡侯齊四年),楚惠王滅
蔡國;其後,蔡國部分遺民逃至今毛鋪白露河畔蔡河(距離古蔡國都城194公里)居住,蔡河因此得名,亦成為毛鋪史上最早遺存。
另據《明史列傳第一百四十六》記載,“毛羽健,字芝田,公安人。天啟二年進士;崇禎元年,由知縣征授御史。好言事。及袁崇煥下獄,主事陸澄源以羽健嘗疏譽崇煥,劾之,落職歸。卒”。翻譯為現代語言:湖北公安人——毛羽健官至御史(至少相當於今天中紀委或中央監督委員會委員)要職,因為多次彈劾他人(這其實是他職責所在)和曾經讚揚袁崇煥,而遭到當時主事陸澄源的反彈劾,繼而被崇禎皇帝賜貶,發配故里。
後經考證,“單身漢”(他夫人溫氏尚在湖北老家)毛羽健從順天府(北京)歸省家鄉途中,路過漢潢古道上蔡河驛(即現在河南新縣周河毛鋪村蔡河村民組),欣然四顧,山青水秀、民風淳樸,就留駐下來,不再繼續其返鄉之旅。另據傳,毛羽健蟄居毛鋪(當時尚非此名)期間,深居簡出,勤儉持家,曾帶領一眾家丁和護衛,沿毛鋪境內漢潢古道和白露河岸,開設數家店鋪,服務居家村民、方便過往旅客,一時美名四播。在他去世後,其家丁和護衛修建毛御史墓,安葬他於現在毛鋪村甘灣村民組,然後亦均四散而去。毛鋪村因此而得名,但今日村民已經無一毛姓。
關於漢潢古道,即武漢至潢川之古道,其串聯穆陵關、山水關等楚豫名關。相傳公元771年(唐代大曆六年),鄂岳(今武昌市)轉運使判官劉長卿途經今毛鋪漢潢古道,至毛鋪白雲山南側穆陵關偶遇故知,作《
穆陵關北逢人歸漁陽》;北宋蘇東坡1080年因
烏台詩案,從汴梁被貶黃州時,途經亦是此道,並作《梅花二首》。此外,據毛鋪老人講,位於毛鋪甘灣村民組的毛御史墓,在文革前尚具有一定的規制,但後遭HWB摧毀,目前僅剩殘缺不全的墓碑和荒蕪不堪的墓址 。
在毛鋪村樓下、樓上兩個村民組,目前保存有較完整的明清時期建造的民居院落,整個村落為彭氏家族居住。據彭氏家譜等文獻記載,明末後期,彭氏家族由江西遷到此地改擴建村落,經過幾代彭氏先祖不間斷的努力,以彭頌臣時代為巔峰期,終於建起遠近聞名彭氏村落(人稱“新縣一圈不如丁李灣一灣,丁李灣一灣不如毛鋪一家”)。
整個村落由南向北一字排開,南北長五百餘米,東西寬四十餘米。建築外部精美的磚雕、木雕,隨處可見,整體建築風格沉穩大方、宏偉氣派。村中彭氏宗祠的東北邊是一片楠竹園。在青松翠竹的映襯下,彭氏宗祠更顯得莊嚴肅穆。
關於毛鋪彭氏宗祠,有詩為證:
《毛鋪彭氏宗祠》
曾經祠堂變學堂,
陶養山村童稚郎。
課上無忌爭發問,
課下耍戲喧聲昂。
花木蟲泥皆玩物,
之乎者也拋腦旁。
四十年後重造訪,
一庭幽草一庭黃。
昔日高樹化埃土,
今遺斑竹惹神傷。
滿目荒苑怯殘漏,
半身石獅晾斜陽。
過往繁囂融天籟,
偶覺餘韻繞欞窗。
紫燕不知何處去,
惟留空巢佇懸樑。
祖宗昭穆森然立,
默護子孫萬代長。
人活百歲亦一瞬,
何不螢燭暫流光。
政策支持
進入到21世紀以來,毛鋪村黨支部、村委會一班人帶領全村62名黨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農業旅遊發展統領全局。村委會秉承“多走訪,多辦事,多思考”的理念,積極推動農副產業發展,大力支持有志人士回鄉創業,推進扶貧工作邁上新台階,集中體現了基層
黨風廉政建設的新成果。
“鄉村復興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勞永逸。只要我們堅持做到‘安靜、尊敬、乾淨、路徑’,就一定能夠實現更多鄉村的復興之夢,實現‘英雄夢、新縣夢’也就指日可待!”2015年時任新縣縣長信心滿滿地說。目前,新縣共有6個村入選中國景觀村落、8個村入選中國傳統村落、23個村入選河南省傳統村落。毛鋪村即為其一。
毛鋪村作為新縣山區村之一,以農業發展為主,其經濟基礎較為薄弱,也是新縣重點貧困村。近年來,在各級政府領導支持以及村里知名人士和成功人士的共同努力下,毛鋪村以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深厚的人文歷史氣息,入選中國傳統村落和中國景觀村落。
尤其是,河南中煙集團和信陽市市殘聯一直給予毛鋪村高度關注和大力扶持,對該村脫貧攻艱、醫療及教育設施援助、生態保護等方面做出了較大的貢獻。截止到2018年,中煙公司自定點幫扶毛鋪村以來,先後撥付66萬元,解決毛鋪村衛生室建設問題;新建黨員活動室1個;整修河堰2道,解決了白露河下游500畝灌溉問題,為300名民眾實施安全飲水工程;新建茶葉場1個,每年為茶農增收50餘萬元。同時,積極爭取項目資金62萬元,硬化村公路2.32公里。2016年,信陽市殘聯持續加大對毛鋪村的扶持力度,依託毛鋪復興園種養殖農民合作社,新建產業扶持基地1個,栽種軟籽石榴5000棵、雪蓮果20餘畝、花兒菜40畝及香椿樹苗10餘畝。在中煙公司和信陽市殘聯的幫助下,有效地改善了民眾的生活條件,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為民眾脫貧致富打下良好的基礎。與此同時,為毛鋪國小捐贈電腦和教學設備,對當地教育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
地方特色
毛鋪村主要以農業為主,林業為輔。農業主產板栗、油茶、茶葉、銀杏和野生彌猴桃等;林業主要種植杉樹、毛竹和楊樹等。村內礦石資源:石膏、黑雲母、鉻鐵礦。毛鋪傳統特產有毛鋪小煙、毛鋪香、丁窪茶葉、
野生獼猴桃等;毛鋪著名景點有:彭氏宗祠、明清古村落、毛御史墓、漢潢古道、付窪廟、香木碓、白露河、白雲山、大福寨(打鼓寨)、黑河瀑布等。毛鋪民俗文化包括耍獅、玩龍、唱戲、挨戶拜年和土法榨油等。
有詩為證:
《新縣毛鋪贊》
各位朋友聽我言,
我把家鄉贊一番。
朋友們,跟我走,
走進我們的大別山。
大別山,鄂豫皖,
位於河南最南邊。
京九鐵路從此過,
新縣風景數不完。
特別有個毛鋪村,
景觀村落不一般。
西邊斜靠打鼓寨,
東邊橫臥白雲山。
南起巍峨分水嶺,
北止幽深跌水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