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軸牙蕨(植物)

毛軸牙蕨(植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毛軸牙蕨,Pteridrys australis Ching,叉蕨科牙蕨屬植物。國內分布於廣東(高要,鼎湖山、信宜)、雲南(西雙版納、河口、金屏)。國外分布於緬甸、越南、寮國、泰國和馬來西亞等亞洲熱帶地區也產之。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主要價值,相關物種,

形態特徵

植株高達1.5米。根狀莖短,斜升至近直立,粗約2厘米,頂部及葉柄基部均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長達1.5厘米,先端長漸尖,全緣,膜質,暗棕色。葉簇生;葉柄長達60厘米,基部粗7-8毫米,棕禾稈色,上面有深溝,光滑無毛;葉片橢圓形,長60-80厘米,基部寬達30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二回羽裂;羽片約15對,互生,下部的相距6-7厘米,斜向上,下部的有短柄,向上部的無柄,線形至線狀披針形,長20-25厘米,基部寬3-4厘米,先端長漸尖至近尾狀,基部上側近心形,下側斜截形,深羽裂達1/2-2/3;裂片約25對,互生,彼此以2-3毫米的間隔分開,缺刻上有一尖齒,斜向上,鐮狀橢圓形,長1-2厘米,基部寬6-8毫米,圓鈍頭,邊緣有淺鈍鋸齒。葉脈在裂片上為羽狀,小脈約10對,斜向上,二至三叉,兩面稍隆起,上面光滑,下面偶被有關節的灰白色柔毛,基部一脈出自主脈基部而達於缺刻,有時偶於缺刻以下聯結;主脈兩面均隆起,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有關節的灰白色柔毛。葉厚紙質,乾後灰褐色,兩面均無毛;葉軸暗禾稈色,疏被有關節的灰白色柔毛或近光滑,上面有淺闊溝,溝旁有隆起的脊;羽軸禾稈色,兩面均隆起,上面光滑,下面疏被有關節的灰白色柔毛,基部與葉軸連線處密被棕色的剛毛。孢子囊群圓形,著生於小脈上側分叉的頂端或近頂端,在主脈兩側各有1列,每裂片有6-8對;囊群蓋圓腎形,灰白色,薄膜質,上面被毛。染色體2n=82。

分布範圍

分布於廣東、雲南。

主要價值

【藥 名】:毛軸牙蕨
【來 源】:為實蕨科植物毛軸牙蕨的全草。
【功 效】:清熱止血。
【主 治】:可用治痢疾、衄血、便血、小便淋濁等。
【性味歸經】:淡,涼。肝、大腸、膀胱三經。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一9克;外用:適量,搗敷。
【別 名】:牙蕨(《中國主要植物圖說蕨類植物門》)、剛毛牙蕨(廣東鼎湖山)
【考 證】:始載於《蕨類名詞及名稱》。

相關物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