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複葉角蕨(變型)是植物界的一種常綠高大植物,葉軸、各回羽軸及中脈下面除疏被褐色、全緣、披針形至線形小鱗片,還疏生至密生透明單細胞腺毛。分布於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西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複葉角蕨(變型)
- 界:植物界
- 分布區域: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西南部
- 形態:根狀莖斜升至直立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物種區別,原變型,體型,
形態特徵
(變型)與原變型的區別僅在於葉軸、各回羽軸及中脈下面除疏被褐色、全緣、披針形至線形小鱗片,還疏生至密生透明單細胞腺毛。
本種為角蕨屬中形體最為粗壯高大,也是葉片分裂最細的一個種,極為突出。
生長環境
毛複葉角蕨(變型)生長於海拔1450-2450米的常綠闊葉林下。
分布範圍
毛複葉角蕨(變型)分布於雲南中部(景東無量山)、西南部(永德大雪山)及西北部(瀘水怒山山脈鳳凰山及高黎貢山片馬附近、貢山高黎貢山其期附近及獨龍江地區欽朗當、巴坡一帶)。也分布於東喜馬拉雅(尼泊爾東部、印度大吉嶺、錫金)。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東部。
物種區別
原變型
根狀莖斜升至直立,粗壯,直徑達5厘米,高可達40厘米,先端被較緊伏的全緣、褐色、披針形鱗片;葉簇生。能育葉長可達2米;葉柄長達1米,直徑達8毫米,褐綠色,疏被易脫落的全緣、褐色、披針形鱗片,上面有縱溝;葉片與葉柄幾等長,寬達75厘米,三角形或卵形,羽裂漸尖的頂部以下一至三回羽狀;
體型
側生羽片達12對以上,略向上斜展,下部的對生,柄長達3.5厘米,羽軸間距達12厘米,上部的互生,柄長達5毫米,基部1-2對較大,橢圓披針形,長達45厘米,寬達20厘米,頂部羽裂漸尖,下部二回羽狀;
一回小羽片可達15對以上,平展或近平展,長達10厘米,寬達3厘米,線狀披針形或線狀闊披針形,頂部羽裂長漸尖,兩側羽狀深裂至全裂或羽狀,下部的有短柄,羽狀的小羽片在中部以下有1-5對二回小羽片,其上有可達10對以上的一回裂片;二回小羽片及一回裂片卵狀或橢圓狀披針形,平展或略向上斜展,通直或略向上彎曲,先端鈍圓或近平截並有或尖或鈍的粗淺鋸齒,基部闊楔形,貼生,兩側羽狀半裂至深裂;二回小羽片的裂片與二回羽裂小羽片的裂片形態相似,略斜向上,可達6對,多呈略彎曲的長方形,先端截形,淺波狀或略有淺齒;葉脈上面不明顯,下面可見,在二回小羽片的裂片及二回羽裂小羽片的末回裂片上1-3對,小脈單一。葉草質,乾後上面黑褐色或灰褐色,下面草綠色;葉軸、各回羽軸及小羽片中脈下面疏被褐色、全緣、披針形至線形的小鱗片,幾完全無毛。孢子囊群圓形,背生於小脈下部,較接近二回小羽片及裂片中脈。孢子赤道面觀半圓形,周壁透明,具少數褶皺,表面有模糊的顆粒狀紋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