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蔞,中藥名。為胡椒科胡椒屬植物毛蒟Piper puberulum(Benth.)Maxim.的全株。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具有行氣活血止痛,祛風散寒除濕之功效。主治風濕痹痛,風寒頭痛,脘腹疼痛,疝痛,痛經,跌打腫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蔞
- 別稱:小毛蔞、小牆風《廣西中草藥》、野蘆子《雲南中草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胡椒目
- 科:胡椒科
- 屬:胡椒屬
- 種:毛蒟
- 分布區域: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
- 採收時間:全年
- 用法用量: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鑑別,藥理作用,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全株。
性味
味辛,性溫。
功效
行氣活血止痛,祛風散寒除濕。
主治
風濕痹痛,風寒頭痛,脘腹疼痛,疝痛,痛經,跌打腫痛。
相關配伍
1、治感冒頭痛,胃痛,毛蔞根或果9-15g。煎服;或研末開水送服。(《雲南中草藥》)
2、治風濕痹痛,跌打損傷。乾毛萎全草。研粉,每服0.3-0.9g,並用藥粉調酒外擦。(《廣西本草選編》)
3、治胃和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鮮毛蔞全草1-3寸嚼服,或用乾全草研粉,每次以開水送服0.3-0.9g。(《廣西本草選編》)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研粉,1-3g;亦可浸酒。
外用:適量,煎水洗;研粉酒調塗擦;或搗爛炒熱外敷。
炮製
採集加工:全年均可采,洗淨陰乾。
形態特徵
毛蒟,別名絨毛胡椒《中藥大辭典》。攀援藤本。全株有濃烈香氣。幼枝纖細,密被短柔毛。葉互生,葉柄長5-10cm,密被短柔毛,僅基部具鞘;葉片紙質,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11cm,寬2-6cm,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心形,兩側常不對稱,兩面被短柔毛,老時上面近無毛,毛有時分枝,葉脈5-7條。花單性異株,無花被;穗狀花序;雄花序長約7cm,總花梗與花序軸同被短柔毛;苞片近圓形,雄蕊通常3;雌花序長4-6cm,子房近球形,花柱4。漿果直徑約2mm。花期3-6月。
生長環境
生於密林或潮濕山谷,常攀援於樹上或岩石上。分布於廣東、海南及廣西等地。
鑑別
藥材性狀:莖枝常扭曲,扁圓柱形,直徑1-3mm,長約30cm,表面灰褐色或灰棕色。節膨大,節間長7-9cm,質輕而脆,斷麵皮部窄,維管束與射線相同呈放射狀排列,木部有多數小孔,中心有灰褐色的髓部,葉片灰綠色,多皺縮,展平後卵狀披針形或卵形,長4-10cm,寬2-5cm,基部淺心形而常不對稱,兩面有毛茸,背面較稀疏,葉脈5-7條,最上1對離基從中脈發出;葉柄密生短毛,基部鞘狀。有時可見與葉對生的穗狀花序。氣清香,味辛辣。以枝條均勻、色灰褐、葉片完整者為佳。
藥理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毛蔞針劑50g/kg, 2Omin後出現顯著鎮痛效果(熱板法),並持續15h。作用強度不及哌替啶。用藥後小鼠多安靜、眼裂縮小,欲困狀。
相關論述
1、《廣西中草藥》:“祛風活血,行氣止痛。治風濕性腰腿痛,跌打損傷。”
2、《雲南中草藥》:“發汗解表,溫胃止痛。治感冒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