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軸脈蕨(學名:Ctenitopsis devexa (Kunze ex Mett.) Ching & Chu H. Wang)是叉蕨科、軸脈蕨屬土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70厘米。根狀莖直立,披針形,全緣,膜質,深褐棕色並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禾稈色至棕禾稈色,葉片三角形,長25-40厘米,基部寬20-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並為三回羽裂,向上二回深羽裂;羽片近對生,基部一對羽片最大,柄三角形,中部的羽片披針形,基部羽片的下側小羽片闊披針形,裂片斜向上,鐮狀披針形,葉脈兩面略可見。葉薄紙質,葉緣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睫毛;葉軸棕禾稈色,羽軸、小羽軸及主脈兩面均被同樣的毛。孢子囊群圓形,囊群蓋圓腎形,膜質,有毛,宿存。
廣布於中國台灣、廣東、海南 、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日本 、越南、泰國、斯里蘭卡、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及玻里尼西亞等地也有分布。石灰岩地區很常見,一般生長在海拔150-1400米的潮濕石縫中。
毛葉軸脈蕨的全草入藥。味微苦,性平。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風寒感冒,乳腺炎,胃炎,胃痛。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土生植物。植株高50-7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約6毫米,頂部與葉柄基部密被鱗片;披針形,長4-5毫米,先端纖維狀並稍捲曲,全緣,膜質,深褐棕色並稍有光澤。葉簇生;葉柄長25-30厘米,基部粗2-3毫米,禾稈色至棕禾稈色,上面有淺溝並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短毛,下面光滑;葉片三角形,長25-40厘米,基部寬20-25厘米,先端漸尖,基部心臟形並為三回羽裂,向上二回深羽裂;羽片3-5對,近對生,間隔1-1.5厘米,斜向上,基部一對羽片最大,柄長約1厘米,三角形,長12-14厘米,基部寬7-9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而不對稱,並有二對分離的小羽片,基部下側小羽片明顯伸長,向上部深羽裂達有闊翅的羽軸;中部的羽片披針形,長7-9厘米,基部寬2-2.5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圓截形而近對稱,深羽裂達2/3成為鐮狀披針形而邊緣有淺圓齒的鈍頭裂片;基部羽片的下側小羽片闊披針形,長約8厘米,基部寬約2厘米,先端長漸尖,基部闊楔形,深羽裂達有闊翅的小羽軸;裂片約10對,間隔2-3毫米,斜向上,鐮狀披針形,長1-1.5厘米,基部寬4-5毫米,短尖頭至鈍頭,邊緣有淺鈍鋸齒。葉脈沿羽軸及裂片主脈兩側聯結成1行網眼,向外分離,兩面略可見。葉薄紙質,乾後褐綠色,兩面疏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葉緣被有關節的淡棕色睫毛;葉軸棕禾稈色,上面密被有關節的淡棕色毛;羽軸、小羽軸及主脈兩面均被同樣的毛。孢子囊群圓形,生於小脈頂端,接近葉緣;囊群蓋圓腎形,全緣,膜質,有毛,宿存。。
生長環境
毛葉軸脈蕨在海拔150-1400米的潮濕石縫中,在中國貴州生長在海拔200-700米的溪邊、林下、林緣及岩洞內外,土生或石隙生。
分布範圍
生長習性
- 孢子萌發:孢子吸水膨脹,接種後10天左右萌發,孢子分裂產生原葉體細胞,原葉體細胞先於假根出現,孢子萌發類型為向心型。
- 絲狀體:絲狀體2-8個細胞,細胞直桶狀,絲狀體細胞直徑44.3-53.5微米,絲狀體先端細胞縱分裂,產生楔形頂端細胞。假根淡黑色1-3條。
- 片狀體:隨後,頂端細胞持續分裂形成近方形片狀體,在頂端細胞處出現單細胞乳突狀毛狀體。幼原葉體:頂端的楔形細胞被多細胞的分生組織所代替,分生組織分裂旺盛,形成了心形原葉體,中間凹陷,此時在原葉體邊緣也出現單細胞乳突狀毛狀體。在此階段,有出現分裂的趨勢。
- 成熟原葉體:45天左右,原葉體成熟。成熟原葉體為兩側對稱的心形,橫軸長約1.1-1.3毫米,縱軸長約0.9-1.1毫米,橫軸略大於縱軸。分生組織細胞較小,排列緊密,頂端凹陷呈倒三角型,兩翼下延。原葉體兩翼細胞呈不規則的4-6邊形,葉綠體圓球形,密集地分布於細胞內;原葉體邊緣細胞四邊形。原葉體基部細胞較大。原葉體邊緣緊密排列著單細胞乳突狀毛狀體。假根多條,褐色,假根直徑約8.7-11微米。原葉體發育方式為三叉蕨型。
- 性器官:頸卵器著生在生長點下方,頸卵器側面觀為長圓桶狀,頸卵器壁細胞4層,高約為42.8-48.6微米,直徑約為38.7-41.8微米。精子器著生在心形原葉體的基部,近假根,或者生長在不規則的原葉體的表面,精子器球形,高約27.7-32.1微米,直徑約為24.6-27.2微米。
- 毛狀體:毛狀體單細胞乳突狀,多分布在原葉體邊緣,毛狀體較長,約35.5-53.3微米,直徑約15.2-18.5微米,無分泌物。
主要價值
毛葉軸脈蕨的全草入藥。味微苦,性平。歸肺、胃經。清熱解毒,消炎止痛。主治風寒感冒,乳腺炎,胃炎,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