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葉藍鐘花(學名:Cyananthus petiolatus)為桔梗科藍鐘花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生長於海拔3,5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坡草地和岩石縫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葉藍鐘花
- 學名:Cyananthus petiolatus Franch.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桔梗科 Campanulaceae
- 亞科:桔梗亞科 Campanuloideae
- 族:藍鐘花族 CYANANTHEAE
- 屬:藍鐘花屬 Cyananthus
- 組:藍鐘花組 Sect. Stenolobi
- 亞組:多年生亞組 Subsect. Perennes Lian
- 種:毛葉藍鐘花
- 分布區域:中國雲南、四川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變種,毛葉藍鐘花(原變種),黃白花藍鐘花(變種),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莖基粗壯,頂端具宿存的鱗片,鱗片卵狀披針形,長3-5毫米,寬1-2毫米。莖數條並生,常分枝,平臥或上升,長6-15 (25) 厘米,紫紅色或紫褐色,密生短茸毛或脫落變稀。葉互生,但花下4或5枚聚集呈輪生狀,自莖下部而上漸次增大;葉片披針形、長橢圓形或倒披針形,長5-12毫米,寬2-3毫米,兩面皆被短柔毛或上面的毛脫落變稀,邊緣反卷,全緣,上部漸尖而頂端鈍,基部楔形或急尖,有柄或幾無柄。花單生於主莖和分枝頂端,花梗長2-5毫米,生柔毛;花萼筒狀,底部圓鈍,筒長6-9毫米,密被黃色柔毛,有時稀疏以至無毛,裂片三角形至披針狀三角形,長2.5-5毫米,寬2-3毫米,兩面被毛;花冠淡藍色、紫藍色或黃白色,長2-2.5厘米,外面無毛,內面密被黃色疏柔毛,裂片倒卵狀矩圓形至長矩圓形,約占花冠長的2/5,頂端常簇生幾根短毛。花期8-9月。
近川西藍鐘花 C. dolichosceles,但葉片較狹窄,披針形;花梗短,長2-5毫米;花萼多密被黃色柔毛,少數無毛。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本種包含兩個變種。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3,500米至4,000米的地區,多生長在山坡草地和岩石縫中,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大陸的雲南、四川等地。
變種
毛葉藍鐘花(原變種)
var. petiolatus——C. pilifolius var. pallidocoeruleus C. Y. Wu, 在吳征鎰和李錫文, 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報告, 第一集: 89. 圖版32. 圖2. 1965, syn. nov.
花冠藍色或紫藍色。
產四川(康定、木里)和雲南(中甸)。生於海拔3500-4000米的山坡草地或岩石縫中。
黃白花藍鐘花(變種)
var. pilifolius (C. Y. Wu) Lian, comb. nov. ——C. pillfolius var. pilifolius C. Y. Wu, 在吳征鎰和李錫文, 雲南熱帶亞熱帶植物區系研究報告, 第一集: 87. 圖版31. 圖4. 1965.——C. pillfolius var. minor C. Y. Wu, l. c. 89. 圖版32. 圖1. 1965. Syn. nov.
花黃白色,與原變種不同。
產雲南德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