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萼山梅花

毛萼山梅花

毛萼山梅花(學名:Philadelphus dasycalyx (Rehd.) S. Y. Hu)是虎耳草科、山梅花屬灌木,高可達3米,稍攀援狀;二年生小枝灰褐色,無毛,葉片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邊緣具鋸齒,花枝下面無毛,葉脈基出或稍離基出;總狀花序有花,疏被白色長柔毛或無毛;密被白色長柔毛;萼裂片卵形,先端急尖,花冠近盤狀,花瓣白色,無毛;花盤和花柱無毛,極少疏被毛;柱頭棒形,較花葯短小。蒴果倒卵形,宿存萼裂片近頂生;種子具短尾。5-6月開花,7-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山西、河南、甘肅和陝西。生於海拔700-2500米針葉林中或灌叢中。

毛萼山梅花枝葉茂密,花期較長,在園林綠化中宜叢植於草地、林緣建築物前,是適用性廣泛的優良花灌木。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灌木,高約3米,稍攀援狀;二年生小枝灰褐色,無毛,當年生小枝褐色至淺褐色,被毛或無毛。葉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3-6(-8)厘米,寬1.2-3.5(-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漸尖,基部闊楔形或圓形,邊緣具鋸齒,花枝上葉無毛或有時上面疏被糙伏毛,下面無毛,極少嫩葉疏被毛成長後很快脫落,葉脈基出或稍離基出3-5條;葉柄長5-10毫米。
總狀花序有花5-6(-18)朵,極少下部枝條頂端有3花;花序軸長2.5-5.5厘米,疏被白色長柔毛或無毛;花梗長4-5毫米,密被白色長柔毛;花萼外面密被灰白色直立長柔毛,萼裂片卵形,長5-6毫米,寬2.5-3毫米,先端急尖,疏被毛或無毛;花冠近盤狀,直徑2.5-3厘米;花瓣白色,倒卵形或闊倒卵形,長1.2-1.5厘米,寬1-1.2厘米,無毛;雄蕊25-34,最長達7毫米;花盤和花柱無毛,極少疏被毛;花柱長約6毫米,先端稍分裂,柱頭棒形,長約1.5毫米,較花葯短小。
蒴果倒卵形,長約6毫米,直徑約4.5毫米,宿存萼裂片近頂生;種子長約3毫米,具短尾。花期5-6月,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毛萼山梅花生於海拔700-2500米針葉林中或灌叢中。適生環境為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漫長,乾冷晴朗;春季日變溫大,乾旱多風;夏季暖熱多雨,秋季短促。年平均溫度在7-10℃,年平均降水量450米米,全年日照2400-2600小時,無霜期190天。

分布範圍

毛萼山梅花分布於中國山西、河南、甘肅和陝西。山西省分布在蘆芽山、石膏山、太原陽曲縣、西山、陽城縣、晉城縣、歷山等地。

生長習性

毛萼山梅花在中國太原地區3月下旬葉芽開始膨大,4月上旬葉芽開放,4月下旬至5月初進入展葉盛期,4月末花芽開始膨大,5月中旬花蕾出現,5月中下旬花芽開放,5月下旬進入開花盛期,蒴果倒卵形,8-9月成熟。

繁殖方法

種子處理:蒴果於8-9月成熟,即可採集,選擇發育正常、充分成熟和無雜質的種粒作種子材料,其種子需經自然充分乾燥、殺蟲、去除異類種粒、碎屑、蟲屍、塵土等雜質。種子千粒重的測定採用百粒法。
播種繁殖:種子千粒重0.4克,經過篩選發芽率為75%。因毛萼山梅花種子細小,需精心整理苗床,在春季土地解凍後播種到實驗田裡,為沙質壤土,畦寬為1米,床面摟平耙細後,用硫酸亞鐵進行土壤處理,結合整地,施足腐熟的農家肥,播種方式為條播,播種量為0.35克/平方米,覆土厚度0.3厘米,平均溫度12℃,濕度60%,25天后小苗陸續出土。長出6片以上真葉後移栽,成活率可達95%。苗期撫育管理要嚴,澆水要及時,鋤草2-3次。

主要價值

毛萼山梅花是一種鄉土觀賞植物,可套用到各類園林綠地中,毛萼山梅花對低溫、高溫、洪澇、乾旱等惡劣的生長環境具備良好的抗逆性;在植物群落中,很少出現大面積的病蟲害,具有生態安全性。因此,在城市園林建設中,大量合理利用毛萼山梅花這種鄉土植物資源,不僅能形成地域性植被特色景觀,而且對城市生態環境建設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重要意義。
毛萼山梅花枝葉茂密,花期較長,在園林綠化中宜叢植於草地、林緣建築物前,是適用性廣泛的優良花灌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