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基生葉數枚,莖生葉1-3枚,較小,通常生莖下部或近基部處,有時達中部以上;葉片圓五角形或五角形,長1-1.5(-2.5)厘米,寬1.4-2.8(-4.2)厘米,基部深心形,三全裂,全裂片近鄰接或上部多少互相覆壓,中央全裂片寬菱形或菱狀寬倒卵形,三深裂至中部或稍超過中部,深裂片倒梯形或斜倒梯形,二或三裂,小裂片近鄰接,生1-2枚三角形或卵狀三角形銳牙齒,側全裂片斜扇形,比中全裂片寬約2倍,不等二深裂近基部;葉柄長3-13厘米,基部具鞘。
花單獨頂生,直徑2.2-3.2(-4)厘米;萼片黃色,乾時多少變綠色,5(-8)片,倒卵形,長1-1.5厘米,寬1-1.8厘米,頂端圓形或近截形,脫落;花瓣比雄蕊稍短,匙狀線形,長4.5-6毫米,寬約1毫米,上部稍變寬,頂端鈍或圓形;雄蕊長5-7毫米,花絲長4-4.5毫米,花葯狹橢圓形,長2.5-3毫米;心皮7-9。
生長環境
生海拔2900-4100米間山地草坡、水邊草地或林中。喜光,喜溫暖,怕嚴寒酷暑。其最適宜生長的溫度是14℃-24℃,高於30℃則花少莖葉易黃,長時間低0℃又遭冰雪必凍死。微酸沙壤:喜生於含腐殖質較豐富的微酸性到中性沙質壤土中,尤以在pH值為5-6的微酸性土中生長最旺盛。如在pH值為3的強酸性土中,不久便會爛根死去,而在pH值為7.5的鹼性土中也會逐漸萎縮死亡,若遇鹽鹼土死亡更快。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雲南西北部、西藏東部、四川西部、青海南部和東部、甘肅南部。模式標本采自四川康定。
主要價值
在四川西北部民間用全草治風濕、淋巴結核等症,用花治化膿創傷等症。
【僳僳藥】全株治風濕,淋巴結結核;花治化膿性創傷《滇省志》。母西里:全草治風濕,淋巴結核《怒江藥》。莖、葉、花治風濕麻木,淋巴結核,雞爪風;花研粉治化膿性創傷《大理資志》。
【藏藥】榜色:花或果功用同大葉矮金蓮花《滇省志》。麥朵色欽:花用於食物中毒,瘡癤癰腫,外傷潰爛《藏本草》。梅多賽爾慶:花治瘡癤,癰疽及外傷等《青藏藥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