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臂形草

毛臂形草

毛臂形草,拉丁文名:Brachiaria villosa (Lam.) A. Camus 禾本科臂形草屬,一年生草本。基部傾斜,全體密被柔毛。葉鞘被柔毛,尤以鞘口及邊緣更密;葉舌小,葉片卵狀披針形,兩面密被柔毛,先端急尖,邊緣呈波狀皺摺,基部鈍圓。圓錐花序由4-8枚總狀花序組成;主軸與穗軸密生柔毛;小穗卵形,常被短柔毛或無毛,通常單生;內稃膜質,狹窄;第二外稃革質,稍包卷同質內稃,具橫細皺紋,膜質,摺疊,花柱基分離。花果期7-10月。生於田野和山坡草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臂形草
  • 拉丁學名:Brachiaria villosa (Ham.) A. Camus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單子葉植物綱
  • :禾本目
  • :禾本科
  • :臂形草屬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屬下變種,

形態特徵

一年生草本。稈高10-40厘米,基部傾斜,全體密被柔毛。葉鞘被柔毛,尤以鞘口及邊緣更密;葉舌小,具長約1毫米纖毛;葉片卵狀披針形,長1-4厘米,寬3-10毫米,兩面密被柔毛,先端急尖,邊緣呈波狀皺摺,基部鈍圓。圓錐花序由4-8枚總狀花序組成;總狀花序長1-3厘米;主軸與穗軸密生柔毛;小穗卵形,長約2.5毫米,常被短柔毛或無毛,通常單生;小穗柄長0.5-1毫米,有毛;第一穎長為小穗之半,具3脈;第二穎等長或略短於小穗,具5脈;第一小花中性,其外稃與小穗等長,具5脈,內稃膜質,狹窄;第二外稃革質,稍包卷同質內稃,具橫細皺紋;鱗被2,膜質,摺疊,長約0.4毫米;花柱基分離。染色體2n=36(Chen,Hsu,1961)。花果期7-10月。
毛臂形草毛臂形草

生長環境

生於田野和山坡草地。

分布範圍

產河南、陝西、甘肅、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四川、貴州、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等省區;分布於亞洲東南部。
毛臂形草毛臂形草
湖北分布:來鳳,鶴峰,巴東,興山,武穴,英山,紅安。

屬下變種

4b.髯毛臂形草(擬)(變種)圖版81:5
與原變種區別:第二穎和第一外稃先端被銀白色髯毛。
毛臂形草毛臂形草
產雲南西北部;生於草地。尼泊爾也有分布。模式標本采自尼泊爾。
4c.無毛臂形草(變種)(植物分類學報)
與原變種區別為植株高約50厘米,除穗軸疏生長硬毛及葉鞘邊緣生纖毛外,余均無毛。
特產雲南;生於路旁草地上,海拔800米。模式標本采自淪源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