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脈蓼,一種蓼科植物,多年生草本,根狀莖木質,莖高大,纏繞,無毛,先端分枝。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脈蓼
- 拉丁學名:Reynoutria ciliinerve C. F. Fang transl. nov.
- 界:植物界
- 科:蓼科(Polygonaceae)
- 屬:虎杖屬(Reynoutria)
- 分布區域:分布中國(東北),朝鮮。生於河岸灌叢或山坡。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
形態特徵
何首烏多年生草本。塊根肥厚,長橢圓形,黑褐色。莖纏繞,長2-4米,多分枝,具縱棱,無毛,微粗糙,下部木質化。葉卵形或長卵形,長3-7厘米,寬2-5厘米,頂端漸尖,基部心形或近心形,兩面粗糙,邊緣全緣;葉柄長1.5-3厘米;托葉鞘膜質,偏斜,無毛,長3-5毫米。花序圓錐狀,頂生或腋生,長10-20厘米,分枝開展,具細縱棱,沿棱密被小突起;苞片三角狀卵形,具小突起,頂端尖,每苞內具2-4花;花梗細弱,長2-3毫米,下部具關節,果時延長;花被5深裂,白色或淡綠色,花被片橢圓形,大小不相等,外面3片較大背部具翅,果時增大,花被果時外形近圓形,直徑6-7毫米;雄蕊8, 花絲下部較寬;花柱3, 極短,柱頭頭狀。瘦果卵形,具3棱,長2.5-3毫米,黑褐色,有光澤,包於宿存花被內。花期8-9月,果期9-10月。
本變種與原變種不同是葉下面沿葉脈具乳頭狀突起。
生長環境
生山谷灌叢,山坡石縫,海拔200-2700米。
分布範圍
產吉林南部、遼寧南部、河南、陝西南部、甘肅南部、青海東部、湖北、四川、貴州及雲南。
主要價值
塊根治勞傷,跌打損傷,避疫氣。
塊莖治療黃疸性肝炎,中暑所致腹痛腹瀉,燒燙傷,吐血,衄血,便血,疔瘡腫毒,消化不良,胃氣痛,慢性胃炎,跌扑腫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