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木,稀灌木,高達12米;小枝褐色或黑褐色,被毛,幼枝基部兩側具斜向直立的皮刺。葉互生,紙質,寬橢圓形、寬卵形或卵狀橢圓形,長4.5—10 (14)厘米,寬2.5—5 (7)厘米,頂端漸尖,稀圓鈍,基部稍偏斜,近圓形或寬楔形,邊緣具細鈍鋸齒,上面無毛,下面初時被灰白色密柔毛,後漸脫落,僅沿脈被黃色短柔毛或無毛,葉除基生三脈外,中脈兩側各有1—3條明顯的側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背銳齒鼠李
- 拉丁學名:Rhamnus arguta var. velutina
- 界:植物界
- 科:鼠李科
- 種:毛背銳齒鼠李
- 分布區域:河北,山西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此變種主要以葉下面或沿脈和葉柄被短柔毛與原變種相區別。
銳齒鼠李(原變種)
灌木或小喬木,高2-3米.樹皮灰褐色;小枝常對生或近對生,稀兼互生,暗紫色或紫紅色,光滑無毛,枝端有時具針刺;頂芽較大,長卵形,紫黑色,具數個鱗片,鱗片邊緣具緣毛。葉薄紙質或紙質,近對生或對生,或兼互生,在短枝上簇生,卵狀心形或卵圓形,稀近圓形或橢圓形,長1.5-6(8)厘米,寬1.5-4.5(6)厘米,頂端鈍圓或突尖,基部心形或圓形,邊緣具密銳鋸齒,側脈每邊4-5條,兩面稍凸起,無毛,葉柄長1-3(4)厘米,帶紅色或紅紫色,上面有小溝,多少有疏短柔毛。花單性,雌雄異株,4基數,具花瓣;雄花10-20個簇生於短枝頂端或長枝下部葉腋,花梗長8-12毫米;雌花數個簇生於葉腋,花梗長達2厘米,子房球形,3-4室,每室有1胚珠,花柱3-4裂。核果球形或倒卵狀球形,直徑約6-7毫米,基部有宿存的萼筒,具3-4個分核,成熟時黑色;果梗長1.3-2.3厘米,無毛;種子矩圓狀卵圓形,淡褐色,背面具長為種子4/5或全長的縱溝。花期5-6月,果期6-9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900-1550米山坡灌叢或林下。
分布範圍
分布於河北(內邱、涉縣)、山西(太行山、中陽、介休、沁源、晉城、陵川等)。模式標本采自山西太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