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背藎草

毛背藎草

毛背藎草(學名: Arthraxon pilophorus B. S. Sun)屬禾本科。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及匍匐莖。稈基部橫臥,節上生根,上部直立,常分枝,節上常被短柔毛。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兩面無毛或幼時被短柔毛,邊緣皺波狀。雄性,無芒,柄長約2毫米,被長柔毛。常生於山坡道旁或疏林下、荒地、沙地或濕地上。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具根狀莖及匍匐莖。稈基部橫臥,節上生根,上部直立,高達50厘米,常分枝,節上常被短柔毛。葉鞘無毛或疏被短柔毛,邊緣被毛特別密,下部者常為分枝所破;葉舌膜質,長約2毫米,有纖毛;葉片披針形或卵狀披針形,長2—7厘米,寬5—17毫米,兩面無毛或幼時被短柔毛,邊緣皺波狀,有瘤基剛毛,先端漸尖,基部心形抱莖。總狀花序4—6枚呈指狀著生於稈頂,長5—9厘米,帶紫色;穗軸節間長約4毫米,被白色長纖毛;無柄小穗長圓狀披針形,長約7毫米,基盤毛長1毫米;第一穎長約7毫米,寬約0.6毫米,背部圓形,脊上有篦齒狀基部加寬加厚的硬剛毛,脊間密被短柔毛;第二穎對摺成脊,中部寬約1毫米,背部弓形,除0.5毫米寬的膜質邊緣外,被短柔毛;第一外稃膜質透明,無脈,長圓形,長約2毫米;第二外稃披針形,長約3.5毫米;芒著生於背部基部附近,長10毫米,中部膝曲;花葯3枚,長約3.2毫米;有柄小穗長約5毫米,雄性,無芒,柄長約2毫米,被長柔毛。

生長環境

常生於山坡道旁或疏林下、荒地、沙地或濕地上。

分布範圍

分布於東川、德欽、洱源、昆明、祿豐、易門、澄江、建水、箇舊、景東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