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眼駝舞虻屬

毛眼駝舞虻屬(Chillcotomyia)是屬於駝舞虻亞科下的一個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眼駝舞虻屬
  • 拉丁學名:Chillcotomyia
  • :動物界
  • 亞科:駝舞虻亞科
形態特徵,分布範圍,下級分類,

形態特徵

頭部近圓球形,長几乎等於高。複眼很大,雌雄複眼均為接眼式,有短毛,在額區長距離相接;複眼上面有些平,背部小眼面明顯擴大。單眼瘤明顯,有1對長單眼鬃和2~3根短後毛。顏較短窄。觸角第1節和第2節較短,第1節無背鬃,第2節有一圈端鬃;第3節長錐形,長為寬的2.2~3.0倍,無背鬃和腹鬃;觸角芒2節(基節很短),長絲狀,長為觸角基部3節的1.7~2.0倍,無毛。喙長而有些粗,比頭短,水平前伸;須較長,稍短於喙,側扁且端部稍膨大,有數根長鬃。胸部高稍大於長,中胸背板強烈隆突,中胸背板中後區稍平。無肩鬃,2根背側鬃(前背側鬃短毛狀),1根翅後鬃,1根盾前鬃(相當於背中鬃);小盾片有1~2對端鬃和數根長緣毛。翅臀葉發達;前緣脈伸至M1末端;徑分脈很長,接近肩橫脈;R4+5和M1端大致平行;有盤室,向翅緣伸出2條脈;臀室明顯短於基室,其端橫脈有些豎直。後足腿節不明顯加粗,有一排前腹鬃。前足脛節稍加粗,且基部較細。雄性外生殖器較膨大,向右近90度旋轉,左右有些不對稱。

分布範圍

毛眼駝舞虻屬具短的臀室及其端橫脈較豎直,與非洲熱帶區的Stenoproctus Loew,1858很近似,但複眼有毛,細長的後足腿節有腹鬃而不同。該屬世界以前已知有3種,古北區有1種分布在日本,東洋區有1種分布在尼泊爾,非洲熱帶區有1種(Saigusa,1986;sinclair,1996)。此外,saigusa(1986)提到在東洋區還有4個未描記的種(其中1種來自我國台灣)。該屬為我國大陸首次記錄,有1新種。

下級分類

  • 雙鬃毛眼駝舞虻:Chillcotomyia biseta Yang et Yang,2004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