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書信,作為毛澤東著作整體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生動而真實地呈現了毛澤東與黨內同志、黨外人士、恩師同學、親朋故舊之間的交流、交往經歷。信貴情,情貴真。在毛澤東風格各異、內涵豐富的書信中,充溢著博大而真摯的思想情感,是毛澤東同志留給後世獨特的思想文化遺產。該片通過《修學儲能》《青春意氣》《星火燎原》《共赴國難》《延安歲月》《肝膽相照》《文人興會》《寬嚴相濟》《濃濃鄉情》《偉人親情》等10個分集主題,對書信加以創作、表現、傳播、留存,呈現不一樣的偉人故事。
分集劇情
第1集修學儲能
毛澤東自幼受經學致用的湖湘文化薰陶,把讀書作為修學儲能、實現救國救民遠大理想的重要途徑,通過對他求學期間的書信解讀,展現毛澤東讀書、立志與勵志的故事。
第2集青春意氣
新民學會成立前後,毛澤東與好友、師長的書信故事。反映了青年毛澤東從學生到革命家的轉變,充分展現他孜孜以求尋找"真同志"、堅定信仰一路前行的內心世界。
第3集星火燎原
從1927年建立井岡山根據地到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開始長征這一時期,毛澤東與中共中央、黨內同志的書信故事。展現了他對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艱難探索與偉大推進。
第4集共赴國難
在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下,國家危亡之際,為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毛澤東對國民黨內的黨政軍要人、地方實力派、各界民主人士展開“親書政治”,表現了一個偉大革命家在民族危機面前所獨有的超人睿智和博大胸懷。
第5集延安歲月
從1937年進駐延安到1948年撤離延安的13年艱難歲月中,毛澤東與黨內同志的書信故事。展現了他面對國內外、黨內外嚴峻複雜的形勢,努力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
幕後製作
該片製作時集結了20多位經驗豐富的編導、剪輯、後期特效等創作人員,每集還設一位分集編導。攝製組在為期100多天的拍攝中,足跡遍及20多個省、市、自治區,取景中央檔案館、毛澤東故居等100多個歷史資料館、紀念館、名人故居、革命舊址,為該片積累了豐厚的真實畫面素材。
該片採訪了專家、學者、歷史親歷者及其後代40餘人。攝製組還有幸採訪了毛新宇將軍,為該片講述了關於爺爺、大伯、父親、母親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創作時,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的專家們與編導組反覆溝通腳本中的學術問題,中央檔案館工作人員還根據列出的需求清單耐心檢索原件。
為了最大限度還原真實的歷史場景,攝製組對不同的環境表述做了設計,既有大場景呈現,也有小情景描述,向著真實性與歷史感靠近。
在後期剪輯中,攝影和編導對“情景再現”的處理講究“虛實結合”的原則,在最大限度保持真實性的基礎上,提高本片的故事性、生動性、可看性。
主創團隊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解翔、余岩、張磊、潘樂、王悅、劉玲玲、郭凌俐、陳振宇、傅銳、嚴現 | | |
| | | |
幕後花絮
發行信息
播出信息
作品評價
《毛澤東書信故事》以書信為引線,以思想為主軸、以故事為主體,通過情景再現、空鏡、影像資料、解說等多元呈現方式,不僅充分反映了毛澤東的革命實踐經歷、思想發展過程以及中國革命波瀾壯闊的歷程,同時展現了毛澤東同志的政治智慧、領導藝術與崇高風範。
從立意來看,該片從微觀視角切入,以小見大,提煉出不同的歷史和審美發現,通過對毛澤東同志書信的影像書寫,不僅彰顯出“書信”中豐富的思想體量和文化力量,同時生動反映了毛澤東同志濃郁的家國情懷、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以及深厚的家教家風,更是展現了其書信中所蘊含的歷史邏輯、實踐邏輯和現實邏輯,以此確立了該片較為鮮明的主題立意。在敘事表達方面,注重在理論表達與背後故事所闡釋的哲理的有機融合中實現“言意共生”。
該片以“書信+解讀”的方式,通過發現並講述故事來闡釋思想,強化年輕態敘事表達和網路互動效應,從而得到青年群體的文化認同和思想認同,成功獲取了文獻片創作的共情密碼。該片呈現給觀眾一個全新的視角,那就是通過描摹典例故事,多角度展現了一代偉人的精氣神,從愛國熱情到青春激情,從革命豪情到浪漫詩情,及至兒女親情和淳厚鄉情,詮釋了具有時代內涵的價值共鳴和追求,也正是文獻紀錄片創新的立足點和落腳點。( 廣電視界評)
《毛澤東書信故事》為了在廣大觀眾尤其是黨員幹部、青年學子中引起情感共鳴、帶來思想啟示,在內容上尤為注重現實意義的挖掘。例如,通過毛澤東求學期間的書信,告訴人們:青年人為什麼讀書,怎樣讀書,怎樣建立起讀書與立志、勵志的聯繫通道。通過毛澤東在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時期的書信,告訴人們:幹事創業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中國共產黨是在實踐中經歷千辛萬苦才成功探索出中國革命的道路。( 國家廣電智庫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