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柴胡,中藥名。為菊科毛連菜屬植物毛連菜Picris hieracioides L.的根及全草。植物毛連菜,分布於我國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西南和西藏等地。具有清熱解毒,散瘀,利尿之功效。主治流感發熱,乳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小便不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毛連菜
- 別稱:槍刀菜《浙江中藥資源名錄》、毛牛耳大黃《貴州草藥》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目:桔梗目
- 科:菊科
- 屬:毛連菜屬
- 種:毛連菜
- 分布區域: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西南和西藏等地
- 採收時間:夏、秋季
- 用量:內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
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炮製,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
入藥部位
根及全草。
性味
味辛,性涼。
功效
清熱解毒,散瘀,利尿。
主治
流感發熱,乳癰,無名腫毒,跌打損傷,小便不利。
相關配伍
1、治無名腫毒,發高燒,毛柴胡15g,大鵝兒腸根9g。煨水服。(《貴州草藥》)
2、治跌打損傷,毛柴胡根30g,煨酒服;並取渣外搽。(《貴州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9-15g。
外用:適量,搗敷。
炮製
採集加工:夏、秋季採收,洗淨,曬乾。
形態特徵
二年生草本,高25-200cm。全株被鉤狀分叉剛毛。莖上部常分枝。基生葉和莖下部葉長圓狀倒披針形或長圓狀披針形,長6-22cm,寬1.5-4cm,基部變狹成具翅的葉柄,邊緣有疏齒;基生葉在花期枯萎;中部葉披針形,無柄;上部葉條狀披針形。頭狀花序,多數,在枝頂排成傘房狀;苞葉條形;總苞片3層,背面被硬毛和短柔毛;外層苞片短,條形,內層苞片較長,條狀披針形;小花舌狀,黃色,先端具5小齒。瘦果無喙,長3.5-4.5mm,微彎曲,紅褐色,有5條縱棱及橫皺紋;冠毛污白色。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田邊、林緣、林下及溝谷中。分布於華北、西北、華東、華中、西南和西藏等地。
相關論述
《貴州草藥》:“瀉火,解毒,祛瘀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