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莢苜蓿(毛果胡盧巴)

毛莢苜蓿

毛果胡盧巴一般指本詞條

毛莢苜蓿(Medicago edgeworthii Širj. ex Hand.-Mazz. )是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毛莢苜蓿
  • 拉丁學名:Medicago edgeworthii Širj. ex Hand.-Mazz.
  • 別名:毛果胡盧巴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豆目
  • 豆科
  • 苜蓿屬
  • :毛莢苜蓿
  • 命名者及年代:Sirj.ex Hand.-Mazz.,1938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收穫貯藏,苜蓿青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30-40厘米。莖直立或上升,基部分枝,圓柱形,密被柔毛。
羽狀三出複葉;托葉卵狀披針形,長5-8 (-10) 毫米,先端漸尖,基部圓至戟形,幾全緣,脈紋細;葉柄比小葉短,長2-6毫米,被柔毛;小葉長倒卵形或倒卵形,長 (6) 10 (-15) 毫米,寬 (4) 7 (-10) 米,先端鈍圓,具細尖,基部闊楔形,邊緣二分之一以上具鋸齒,兩面散生柔毛,下面中脈上較多,後漸脫落,側脈8-13對,直伸葉邊,不分叉;頂生小葉稍大,小葉柄長達2毫米,側生小葉柄甚短。
花序頭狀,具花 (1) 2-3 (-6) 朵,疏鬆;總花梗腋生,比葉稍長,挺直,被柔毛;苞片卵狀錐尖,長達1.5毫米;花長約5毫米;花梗短,不到2毫米;萼鐘形,長約4毫米,寬1.5毫米,密被柔毛,萼齒線狀披針形,長為萼筒的2倍;花冠鮮黃色,旗瓣倒卵狀圓形,先端圓,翼瓣比旗瓣短,龍骨瓣卵形,明顯地短,具長瓣柄;子房長圓形,密被絨毛,花柱短,胚珠12-14粒。
莢果長圓形,扁平,長12-16毫米,寬4-5毫米,密被貼伏毛,先端銳尖,具短喙,基部鈍圓,無果頸,脈紋細密橫向,略有分叉,縫線清晰;有種子10-12粒。種子橢圓狀卵形,黑褐色,長2毫米,寬1毫米,平滑。花期6-8月,果期7-8月。
毛莢苜蓿
毛莢苜蓿線稿圖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2500-3200米的草坡、曠野、路旁。

分布範圍

產自青海、四川、雲南、西藏。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也有分布。

本種提示

G. Sirjaev 根據阿富汗的標本,把具有莖平臥而較短,花較小,長約4毫米性狀的植株定名為 M. pubescens Edgew. ex Bak. var. aitchisonii Sirj. 我國西藏也有類似的標本,可能是高海拔岩石生態條件下的變異。又 Vassilczenko 曾將 Walton 於1904年采自西藏江孜具有外形較小,一年生而莢果未熟的標本作另一個新種:Trigonella tibetica, 而Ali則認為是本種的異名,著者贊同這個看法。

收穫貯藏

苜蓿為多年生木牧草植物,在西藏主要河谷農區一年一般可收割3次。若遇乾旱年份,灌溉條件較差的地塊,苜蓿只能收穫2次。收割的時期為現蕾末期至初花期,即1/10的苜蓿開花為宜,此時蛋白質的含量高,品質好,而且下一茬苜蓿生長最快。在白朗第一次收割時間為6月初,第二次收割時間為7月底,第三次收割時間為10月中下旬。每次收割留茬在8厘米以下。最後一次收割不要太晚,否則影響養分的積累,不利於安全越冬,一般留30天的生長期後越冬。收割可採用人工或機械收割。每次收割後晾曬時,儘量避免雨水淋溶或牲畜踐踏等因素造成落葉,否則苜蓿草的質量會下降。當草含水量降至18%以下,及時用機械打捆。

苜蓿青乾

草架乾燥法:草架主要是利用獨木架、三角架、鐵絲長架和棚架等。用草架乾燥法時,首先將割下的苜蓿鮮草在地面乾燥1-2天,使其含水量降至45%-50%,然後再用草叉將草上架,遇雨時不用乾燥立即上架。堆放飼草時應自下而上逐層堆放,草層厚度最高不超過70-80厘米,最底層飼草應高出地面20-30厘米。堆放完畢後將草架兩側飼草整理平順,雨水可沿其側面流至地表,從而減少雨水進入草內。
草棚貯存法:建造簡易乾草棚,在棚內設定草架,用草叉將草上架,進行青乾貯藏。或利用農民家中一樓牛圈,修建草架,進行貯藏。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