毗廬寺

毗廬寺

毗廬寺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西郊上京村,是中國佛教臨濟宗的一座古老廟宇,以保存有精美的古代壁畫而聞名。據史書記載,該寺建於公元八世紀的唐朝天寶 年間,此後曾多次重修。現僅存釋迦殿(前殿)和毗廬殿(後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毗廬寺
  • 外文名:Adjoin Lu Temple
  • 類型:地理
  • 屬於:寺院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毗廬寺,河北省石家莊市毗廬寺,寺廟規模,現存壁畫,

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毗廬寺

毗廬寺坐落在四川省遂寧市安居區白馬鎮華藏山下,距白馬鎮5公里,始建於宋代,明朝擴建,寺廟占地面積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5512平方米。寺廟內曾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高僧——清心大師,法號住朝,外號“癲師爺”(濟公和尚原型)。此地香火旺盛。每年三月的“香會節”,日均人流量達3萬人次以上。濟公掃“秦”、濟公懲治嘲弄貪官污吏,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等美好傳說,給人以無窮遐想與回味。

河北省石家莊市毗廬寺

寺廟規模

前殿即釋迦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小式布瓦懸山頂,前有卷棚。殿內正麵塑釋迦坐像一尊,四壁繪有壁畫共83平方米。內容是中國化的佛教故事及民間神話故事。後殿即毗廬殿,也是該寺的主殿, 建在高1米的月台上,面寬三間,進深二間,前後有抱廈,平面呈十字形。殿脊兩端有龍頭鳳凰卷尾的鴟吻。飛檐深遠,瓦頂坡度緩和,因而外觀舒暢,形制特殊, 俗稱五花八角殿。毗廬殿中央佛台上供奉的是佛教的本尊主佛毗廬遮那(印度語,意為光明普照),故該寺稱為毗廬寺。

現存壁畫

殿內現存的壁畫,為公元14世紀元末明初的遺蹟。殿記憶體有重彩壁畫130平方米,其中四壁的壁畫最為精彩。上下分三排,繪有天堂、地獄、人間、羅漢、菩薩、城隍土地、忠臣良將等儒、釋、道三教各種神像人物共500多個,他們分成120多個小組合,每組旁有名號榜題,形成了三教合流的壁畫藝術特點。北壁高2.8米,寬3.95米,壁畫內容以佛教題材為主,畫有現忿怒身的十大明王及帝釋、梵天、天龍八部、四大天王、玉皇大帝等道教和釋教人物 120多身。東西兩壁均高2.8米,寬7.6米,壁畫以道教內容為主,東壁繪有南極長生大帝、扶桑大帝、玄天大帝、地藏王菩薩、鬼子母等共130多身;西壁畫有北極紫微大帝、巨豐拿等眾、五湖龍神等眾、崇寧護國真君等,共140多身。南壁高寬與東西壁相同,壁面以世俗為主,東側畫引路王菩薩、為國捐軀的忠臣烈士、九流百家、街井市肆等,共80多身,西側畫面然鬼王、城隍土地等眾、往古賢婦烈女、后妃宮人等,共60多身。這些畫雖屬宗教題材,但透過宗教的帷幔,仍然能看到現實生活的影子。有些畫面還直接描繪了勞動人民的形象。
毗廬寺毗廬寺
毗廬殿壁畫從構圖到繪畫技巧都具有很高的水平。畫面上人物眾多,千姿百態,渾然一體,形成了一個總的節奏和韻律。但它們又三、五成組,獨立成幅,構成有主有從,變化多樣,自成格局的小畫面。各組之間由紫、石綠、淺赭三色螺旋形的祥雲分隔開,圖案化的雲朵既調整了畫面,又有助於烘托主題。這樣的總體布局,使人感到內容豐富,形象突出,情節生動,層次分明。這些壁畫的畫風,承襲了中國古代壁畫的傳統畫法,技法嫻熟,線條瀟灑自如,色彩艷麗,人物形象生動逼真。壁畫賦色以石綠、朱紅為基調,從強烈的對比中取得調和,色彩豐富而和諧,使用的顏料以礦物質為主。這些顏料穩定性好,保存時間長,雖已經歷了近600個春秋,但色彩至今還很鮮艷。
毗廬殿壁畫還大量使用瀝粉貼金,整個壁畫看起來艷而不俗,富麗堂皇,光彩奪目。墨線描繪物象是中國繪畫的一大特點,毗廬寺壁畫的線條描繪手法豐富,線的類形比較齊全,套用得當。在繼承唐宋線描優秀傳統的基礎上,有了新發展。作者從描繪對象的實際需要出發,巧妙地運用線條的節奏、錯落、虛實、剛柔、粗細、展蹙等排列組織的變化,把人物描繪得異常生動,給人以有靈魂、有生命之感。物像的內容和質感也表現得很好。
毗廬寺壁畫內容豐富,包羅萬象,技術精湛,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對研究古代社會生活、風俗習慣以及古代美術和傳統繪畫藝術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是中國古代壁畫遺存中的寶貴珍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