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教育認識論

比較教育認識論

《比較教育認識論》是2016年科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王濤。

基本介紹

  • 書名:比較教育認識論
  • 作者:王濤
  • ISBN:9787030460479
  • 頁數:231
  • 定價:¥66.00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6年
  • 裝幀:平裝
  • 開本:16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高校教師、比較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博士生
《比較教育認識論》從認識論視角考察比較教育的形成與發展,認為比較教育的初始目的是認識與求知,之後是借鑑與改革,以及理解與對話。比較教育作為認識“他者教育”的一種方式,既需要認識主體具備相應條件,也需要認識活動得以展開的各種成本及技術要求。比較教育作為認識教育的方式,其認識軌跡始終是圍繞教育及比較教育學科本身的實然與應然而展開,並向*球複雜性路向邁進,由此形成“他者視域”、二次建構及解讀*球的知識特徵。《比較教育認識論》可供高校教師、比較教育專業的碩士生和博士生閱讀、參考。

內容簡介

認識論是關於人們認識的研究。其*早是基於一般人是問題的研究,即討論人的認識何以可能。隨著人們認識的不斷深入與發展,一些比較成熟的如數學、科學、比較法學等學科或領域不僅在自身的研究領域獲得了大量知識,而且已經對自身的知識問題進行了系統的哲學研究,並形成學科自身的認識論。比較教育作為教育學科密切相關的分支,從知識積累的角度看,現已具備大量的關於教育事實與理論的各種知識,從學科的知識積累轉向學科知識本身的反思與研究也具備了諸多可能條件。

作者簡介

王濤(1978—),教育學博士,副教授,畢業於西南大學比較教育專業,主要從事比較教育理論與方法研究。現已在《比較教育研究》、《兩南大學學報》、《中國人民大學教育學刊》等雜誌發表學術淪文近30篇;任《比較教育名家名著泮介》副主編,參編《比較教育基本理淪》、《比較教育學》及《教育學教程》等著作;主持、主研綿陽師範學院科研啟動項目、教育部“十五”規劃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教育部人義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等多項課題。

目錄

總序(陳時見)
前言
第一章 比較教育認識論的意蘊與要素構成
第一節 認識論的基本內涵及其學科意義
一、認識論的基本內涵
二、認識論的學科意義
第二節 比較教育認識論的意蘊
一、比較教育首先是對“他者教育”的認識
二、比較教育的認識具有認識與實踐的性質
三、比較教育認識論由四個層面的認識組成
第三節 比較教育認識論的要素構成
一、主體構成
二、客體構成
三、中介構成
第四節 比較教育認識論的要素關係
一、主體與客體的關係
二、主體與中介的關係
三、主體與主體的關係
第二章 比較教育的認識動力與目的
第一節 比較教育的認識動力
一、好奇心理是認識“他者教育”的原初動機
二、社會運動是科學認識教育活動的理性源泉
三、國際競爭是認識“他者教育”的直接動因
第二節 比較教育的目的
一、認識與求知是比較教育的首要目的
二、借鑑與改革是比較教育的現實目的
三、理解與對話是比較教育的終極目的
四、比較教育三類目的之間的相互關係
第三章 比較教育的認識路徑與理論範式
第一節 比較教育的認識路徑
一、以時空路徑認識教育
二、以科學路徑認識教育
三、以文化路徑認識教育
第二節 比較教育的理論範式
一、歷史主義範式
二、功能主義範式
三、全球主義範式
四、文化主義範式
第四章 比較教育的認識條件與功能限度
第一節 比較教育的認識條件
一、比較教育主體應具備特殊條件
二、開展認識活動需耗費各種成本
三、認識“他者教育”有技術要求
第二節 比較教育的功能限度
一、認識活動自身各要素的限度
二、教育比較研究的科學性限度
三、教育借鑑與改革的可能限度
第五章 比較教育的認識軌跡與知識特徵
第一節 比較教育的認識軌跡
一、比較教育認識的階段理論
二、比較教育認識的歷史軌跡
三、比較教育認識的發展走向
第二節 比較教育的知識特徵
一、他者視域
二、二次建構
三、全球解讀
後記
索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