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勞動生產率

比較勞動生產率

比較勞動生產率,即一個部門的產值比重同在此部門就業的勞動力比重的比率,它反映該部門1%的勞動力所生產的產值在整個國民總產值中的比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較勞動生產率
  • 外文名:Shengchanxiaolv
  • 生產率:一個部門的產值比重
  • 性質:名詞
  • 計算公式:G1 + G2 = G,L1 + L2 = L
定義,計算公式,

定義

比較勞動生產率、二元對比係數二元反差指數二元經濟結構的三個主要測度指標
比較勞動生產率大致能客觀地反映一個部門當年勞動生產率的高低,通常第一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低於1,而第二、三產業比較勞動生產率高於1。比較勞動生產率越高,表明本部門的產值與勞動力比值越大。第一產業和第二、三產業的比較勞動生產率的差距越大,經濟的二元性越顯著。
從時間序列考察,當經濟結構二元性處於加劇階段時,農業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逐漸降低,非農業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逐漸升高;在兩部門的比較勞動生產率差別達到最高點後,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又轉而逐漸升高,從低於1的方向趨於1,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則趨於下降,從高於1的方向趨於1。所以,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軌跡呈現“U型”特徵。同時,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的變動軌跡呈現“倒U 型”特徵。

計算公式

設G為總產值(或總收入),L為勞動力總數,G1為農業部門產值(或收入),G2為非農業部門產值(或收入),L1為農業部門勞動力數,L2為非農業部門勞動力數。又設B1為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B2為非農業部門比較勞動生產率。很顯然G1 + G2 = G,L1 + L2 = L。則,比較勞動生產率的數學計算公式:
比較勞動生產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