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伊文思是一位公認的傑出爵士鋼琴家,對後來爵士樂——尤其是爵士鋼琴演奏風格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伊文思以德彪西的現代和聲為構架,找到自己即興演奏的方向,這一風格在進入60年代後更加明顯,即使不太和諧的和弦結構,在他的演奏中也能變得相當順暢。伊文思以演奏三重奏最多,曾自建三重奏組,並強調演奏上的相互補位,同時對個人獨奏和與大型樂隊合作的演奏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爾·伊文思
- 出生日期:1929
- 逝世日期:1980
- 職業:爵士鋼琴家
簡介,個人歷程,音樂歷程,經典專輯,個人貢獻,
簡介
Bill Evans(1929-1980)
Bill Evans爵士樂上最優秀的鋼琴家之一,與Keith Jarrett一起被譽為70-80年代最優秀的鋼琴家。
活躍年份: 50s 60s 70s 80s
主要演奏樂器:鋼琴
演出相關工作:指揮
主要音樂風格:後波普爵士樂、冷爵士樂
個人歷程
Bill Evans比爾.伊文思是一位受過良好教育的鋼琴家,這為他在音樂上取得更高成就奠定了基礎;在進入了位於美國西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大學之後,伊文思一起從事音樂工作的隊伴是曼德爾·洛和雷德·米切爾。在大學畢業之後,伊文恩成為了一名軍人。1956年他首次在紐約舞台上露面,同托尼·斯科特起演出。也是在這一年,他錄製了自己的首張唱片《爵士樂新概念》。
伊文思是巴德·鮑威爾之後的又—位大師,是無數鋼琴手學習和模仿的對象。他的成熟的演奏風格影響了一大批鋼琴家。即使在非爵士樂的聽眾中,他也具早召力。他在詮釋民謠音樂方面富於情感的演繹得到了大家的認可,這使得他深受歡迎。同樣他也能夠演奏出強烈的搖擺風格的作品,這說明他的技巧是全面和完美的,在當代的爵士樂鋼琴家中,他無疑是最出色的之一。
作為中產階級家庭出身的白人,至死不忘在自己一絲不苟的栗色背頭上抹髮油的Evans與一些如Thelonious Monk這樣一生鬱郁不得志的黑人鋼琴天才絕對不一樣,甚至在對爵士樂本質的理解上都是對著乾的;在種族隔離制度陰影尚未消散的年代,他們雙方從階級地位再到演出場合、酬勞和受群範疇上也不盡相同。於是,我們理解了為什麼Evans在風格基礎上一直沒有脫開少年時良好的古典音樂薰陶,以及他的音樂可以博得從爵士樂、民謠到嚴肅音樂範疇的樂迷的青睞;那些小情濫調的批評家所讚譽的,Evans所建立起來的爵士樂鋼琴演奏的標準,那種高尚的情感力量,時時卻像蕩婦的貞潔牌坊那樣純潔,那樣高聳入雲。
音樂歷程
1929年8月16曰生於美國新澤西州的普蘭菲爾德。比爾.伊文思從小受過良好的鋼琴教育,進入美國西南部的路易斯安那大學後.曾與曼德爾·洛和雷德·米切爾一起從事音樂活動。大學畢業後.比爾.伊文思應徵人伍。
1950年代中後期,Bill Evans在爵士樂壇嶄露頭角時由於其非凡的技巧而幸運地獲得了與包括Charlies Mingus、Miles Davis、John Coltrane等爵士樂大師合作的機會,特別是在Miles Davis六重奏的那兩年里,他基本完善了自己的風格,並從較深的層次上觸摸到爵士樂的內涵。
1956年首次在紐約舞台上與托尼·斯科特一起搞出,同年錄製了自己的首張唱片《爵士樂新概念》。
1957年,他與喬洽.拉富爾、查理·明各斯的合作.對曰後的發展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1958年,比爾·伊文思加盟著名的邁爾斯·戴維斯六重奏樂隊中占據了一席之地。這個明星薈萃的集體促進了伊文思音樂風格的形成,向各位前輩大師的合作,幫助伊文思認識到爵十樂更深層次的內涵。並全身心地投入到與邁爾斯,戴維斯樂隊的合作中。《綠中的藍》和《德比的華爾茲》都是他這一時期演奏的經典樂曲並成為排行榜上的熱門曲。評論界曾毫不誇張地說:“他對爵士樂發展的貢獻在某種程度上就是建立起未來爵士樂鋼琴演奏家的標準。”
1959年,比爾.伊文思開始指揮自己的三重奏小組,他們相映成趣的演奏。和同時期的許多爵士樂音樂家一樣,Bill Evans有吸毒的惡習,這使得他的音樂生涯過早的結束。然而,幸運的是他從1956年開始為多家唱片公司錄製了許多優秀作品,這為喜愛他的爵士樂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資料。其中他為河岸唱片公司,神韻唱片公司,范泰西唱片公司和華納兄弟唱片公司錄製的作品最為著名。對後來的音樂家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樂隊中的另外兩位成員是偉大的貝司手斯科特·拉法羅和鼓手保羅·莫蒂安。這三位音樂家都具有非凡的技巧,在樂隊中他們都占據了同樣重要的地位,他們相映成趣的演奏,對後來的音樂家具有極其深遠的影響。具有悲劇色彩的是在1961年6月,在他們為前衛村莊唱片公司錄音完成後不久,拉法羅便被一場車禍奪去了生命。在剩下的日子裡,Bill Evans處於孤立的境地中。在1962年他復出,合作者是查克·伊塞瑞,他是一位新的貝司手,他們一道錄製了他們的兩張經典唱片中的第一張。三重奏的形式一直伴隨伊文思走過他的一生,同時也為爵士樂留下了永恆的經典。
1959-61 年間,可算是他的黃金時期,這個時期他和貝斯手: Scott La Faro 及鼓手Paul Motian 合作,在Riverside 旗下留下了許多精彩的錄音。 其中最著名的該屬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以及Waltz for Debby 兩張。 這兩張是同一場錄音,在Village anguard酒吧所留下的,十天后,Bill Evnas認為最了解他的貝斯手Scott La Faro意外身亡,Bill Evnas 為了紀念他,選出當次的錄音的幾首收入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副標定為featuring Scott La Faro ,其它幾首曲子則收入Waltz for Debby。
1962年,伊文思與查克.伊富瑞合作錄製了一張經典唱片。此後,又為多家唱片公司錄製了許多優秀作品,其中為河岸唱片公司、神韻唱片公司、范泰西唱片公司和華納唱片公司錄製的專輯最為著名。
70's他又找到了一個極佳的bass: Eddie Gomez,是和他合作最久的一個bass,除了留下一些二重奏的作品,也使他得到幾次Grammy Award。 Eddie Gomez 的演奏較暴裂一點,所以,和他同工時,Bill Evnas常也被帶得較熱情一些。
1980年9月l5曰,伊文思在紐約州紐約市去世,年僅59歲。
Bill Evnas開始被廣泛注意,應該是屬他參與了名著: Kind of Blue的錄音及製作,其中他擔任了主要的鋼琴手,Blue in Green,Flamenco Sketches兩曲是他的作品,這張專輯的編曲也由他擔任,甚至linernotes 也是他寫的。
經典專輯
這張錄製於1965年、以爵士樂來演繹古典音樂的唱片,也許在今天會被某些人認為是“跨界音樂”,然而實際上二者卻是截然不同的,所謂“跨界”就是把古典流行化或者將流行古典化,而比爾·伊文思對古典音樂的改編卻是一種再創作,其藝術價值是“跨界音樂”所無法比擬的。
這張改編自古典音樂的小品集也是如此,它還是伊文思與大樂隊合作演奏的一個嘗試。即使對於熟悉古典音樂的人來說,聽這些改編演奏的古典樂曲也會覺得十分新穎,實際上,它就是對古典音樂的一種再創作,改編後的演奏在很多時候離原作已經有了一段距離。唱片第一首樂曲是西班牙作曲家格拉納多斯的那首《格拉納達》,原作的西班牙式的典雅和詩意經過爵士風格的變化,更增加了迷離夢幻的色彩,先是鋼琴和樂隊分別演奏出原作的曲調,然後鋼琴轉為爵士風格變奏,樂隊的伴奏卻依舊保持西班牙風格,兩種風格就這樣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
根據J.S.巴赫作品改編的一首標題為的樂曲,已經基本上聽不出原作的風格,貫穿全曲的鋼琴彈奏變化多端,只有弦樂伴奏中具有古典成分的幾句偶爾出現時,才會有一點兒J.S.巴赫的感覺。斯克里亞賓的《前奏曲》以木管樂器尖銳的演奏開始,在隨後行進的音樂中,有幾個由鋼琴以較輕力度彈奏、同時弦樂群在高音區與之平行演奏的樂句,實在是美妙得無與倫比。也許弗萊的《帕凡》是唱片中最接近於原作的改編,全曲以輕微觸擊的、富於節奏感的鼓聲作引導,鋼琴和樂隊演奏出清晰可辨的原作的旋律,只是中部有一段變奏,但很快就由弦樂的合奏再度返回到最初的旋律,而一開始所確定的節奏感則貫穿樂曲始終。
唱片總共有8首樂曲,除了古典改編曲外,還有伊文思所作的兩首樂曲《時間的記憶》和《我的鐘聲》及樂隊指揮奧格曼所作的一首樂曲《哀歌》,這些樂曲在今天已經堪稱是爵士樂的名作,由此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唱片中對古典的改編如此優秀了。
The Complete Riverside Recordings(1956~1963)
Waltz For Debby (1958)
Undercurrent (1959)
Sunday at the Village Vanguard (1961)
Conversation with myself (1963)
Paris(1965)
Eves at Town Hall (1966)
Marian McPartland's Piano Jazz with Bill Evans (1978年)
Paris Concert,Edition One(1979)
個人貢獻
比爾·伊文思是一位公認的傑出爵士鋼琴家,對後來爵士樂——尤其是爵士鋼琴演奏風格的發展有著深刻的影響。從20世紀50年代末期開始,伊文思以德彪西的現代和聲為構架,找到自己即興演奏的方向,這一風格在進入60年代後更加明顯,即使不太和諧的和弦結構,在他的演奏中也能變得相當順暢。伊文思以演奏三重奏最多,曾自建三重奏組,並強調演奏上的相互補位,同時對個人獨奏和與大型樂隊合作的演奏也有著濃厚的興趣。
這位爵士鋼琴家在談到自己的演奏時曾說過:“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讓聲音變得更加豐富。”以這樣的目標為前提,他的音樂特性中充滿了迷人的詩意,並極具縹緲的色彩,如層層覆蓋的神秘面紗,聽者若仔細分辨品味其音樂紋理,則可進入絕美的佳境。當60年代融合爵士樂興起時,伊文思在演出中依舊堅持使用傳統樂器演奏,只是灌錄唱片時偶爾嘗試演奏電鋼琴。但不論是在傳統樂器上的演奏(例如他的專輯《來自深處的自言自語》),還是唱片《從左到右》中在電鋼琴上的演奏,都貫穿著伊文思所獨有的鮮明特性。
鋼琴家比爾-艾文斯並不像一般樂手成名於一些特殊的音樂活動或大型表演。他的詩意陳述與謙遜自若的作為,是慢慢被樂界和樂迷認同的。當他於1980年因心臟病去世時,被公認是影響往後發展最深的一位JAZZ鋼琴家。
比爾曾經擔任Miles Davis樂團成員,並與其共同灌錄經典專輯“Kind of Blue”。從五十年代末期開始,比爾以德彪西的現代和聲為架構,找到自己即興演奏的方向,這個風格進入六十年代以後更加明顯。聽來不太和諧的和弦結構中,比爾演奏起來卻相當順暢。
比爾自組的三重奏樂隊以強調演奏上的相互補位而聞名。比如比爾自己的即興彈奏若顯鬆散,貝斯手馬上可以輔助比爾的空隙。另外,鼓手的節奏運用也以輕微的觸擊聲代替強拍子的大鼓聲,因而這個三重奏被譽為是發揮團對精神最佳的例子。在比爾所組的三重奏當中,又以他與鼓手Paul Motian和貝斯手Scott Lafaro的組合最有名。比爾.艾文斯曾說:“讓聲音更豐富是必要的責任!”而這就像他的音樂特性一樣,一層一層覆蓋的神秘面紗,極具縹緲色彩。聽者必須細聆其音樂紋理,才能獲得漸入佳境的聆聽趣味。
比爾-艾文斯本人的錄音演出以三重奏最多,但對於個人獨奏和與大型樂隊合作的演奏他也相當感興趣。在六十年代末融合樂興起以後,大部分樂手順應潮流都改以電子樂器演奏,然而比爾卻堅持傳統樂器的純淨音色演出。即使在八十年代初期去世前,他也只嘗試以電鋼琴灌錄唱片,仍堅持不彈奏合成樂器。比爾後來還對New Age風潮產生莫大影響,足見其魅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