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介紹
由建並撤前的比德、牛場、立火三個小鄉合併而成,距市中心區64公里,距縣政府所在地50公里。鄉境內屬
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全年無霜期217—263天,光照率約43%,年平均降雨量800—900毫米之間,常年平均氣溫17℃左右,平均海拔1532米,最高2232米,最低900米,鄉政府所在地1450米。
自然資源
全鄉國土面積9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998公頃,宜林面積2227公頃,宜牧面積2736公頃,林地面積4133公頃,森林覆蓋率為48%。轄7個行政村121個村民組7586戶28086人,境內居住著漢、苗、彝、穿青人、布依、蔡家、蒙古等多種民族,地勢呈西北高東南低,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
煤炭、矽鐵、
錳礦、
砂石等資源,煤炭儲量達4億噸以上,素有“比德煤田”之稱號;錳礦初探儲量在2000萬個金屬噸以上,現有非公企業16家,其中:礦井4對,年產量達105萬噸以上,錳礦燒結加工廠3個,科化廠1家,砂石廠7個,水電站1座,非公企業從業人員達2330人,非公企業的落戶和發展是該鄉經濟發展、增加農民收入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社會經濟
比德鄉光照時長,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適宜於種植、養殖業的發展,主要農作物有
水稻、玉米、小麥、薯類等,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生薑、
蔬菜、大蒜、
花椒、
辣椒等,境內還種有桃、梨、蘋果、枇杷、布朗李、杜仲、生漆、桉樹等經濟林木;全鄉以銀峰、博金、康元、民興、富榮、興旺、盛源養殖場為代表的養殖基地7個,以牛、羊、豬、禽為主要內容的養殖業快速發展。
2010年實現地方生產總值28200萬元,同比增長43.17%,完成財政總收入6590萬元,同比增長26.34%,完成一般預算收入2465萬元,同比增長18.06%:2010年完成農作物播種面積3136公頃,實現糧食總產量8670噸,農民人均占有糧食343公斤,實現人均純收入3132元,外出務工人員達4000人,務工收入達3200萬元;和諧礦區建設強力推進,礦群關係進一步協調;新農村建設全面加強,民眾生產生活條件和人居環境進一步改變;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有力推進,社會事業全面進步,和諧穩定切實增強。
礦產
水城縣比德鄉河壩煤礦是田野集團於2008年9月投資1.2億元新建的獨立技改礦井,建設規模為30萬噸/年,全礦有員工260多人,秉承了田野集團“求是、創新、發展、和諧”的田野精神。“誠信開拓市場,奉獻砌築歷史,安全創造效益,服務感動社會”是河壩煤礦黨支部真誠的選擇和永恆的追求。上為政府分憂,下為百姓解難是河壩煤礦的辦礦宗旨。
2009年、2010年連續兩年年銷售額突破5000萬元,實現稅利雙雙過千萬元,預計2011年6月份新井建設投產後年銷售額可達1億多元,利稅分別可達4000萬元,沒有出現一起重工傷事故。職工月平均工資在2008年2400元的基礎上平均每年遞增10%,2011年職工月工資平均達3200元。建立黨員幫扶機制,引導黨員在幫扶工作中“獻愛心”,全礦23名黨員每人都有結對幫扶對象,玉樹地震、抗旱救災每個黨員捐款1000多元。
抓和諧、促發展,一個支部就是一個堡壘,建立企地共建機制,引導企業在新農村建設中“擔大任”,2009年以來煤礦投資2300多萬元,將大寨村254戶生活環境差的農戶實行整體搬遷,按小城鎮建設規模新建一個新農村示範點,建築面積30000多平方米,水、電、路、生產生活設施設備完善。建立工業反哺社會機制,引導企業在促民富中“挑大樑”,全礦260多名工人中農民工230多人,每個農民工河壩煤礦年平均收入30000多元,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小康”。對2000多戶農戶的生活用煤在市場價的基礎上降低50元/噸,節約資金20多萬元,五保戶、特困戶免費供煤。建立文化共享機制,引導企業在創文明中“樹新旗”,礦投資15萬元修建籃球場和娛樂室,投資50萬元修建一個一次性可供50人洗澡的現代化澡堂,投資10萬元為每個職工宿舍安裝電視機和飲水機,經常組織員工參加一些體育競賽和知識競賽活動,改善了職工生活條件,豐富了職工的精神生活。
內設機構
黨政辦負責文秘、檔案、信訪、計畫統計、機要、保密、工青婦等各方面的綜合協調、服務和督促檢查等工作。
社會事務辦公室負責最低生活保障、老齡、殘聯、雙擁、救災救濟、醫療救助、婚姻登記、區劃地名及民間組織管理、殯葬改革和管理等工作。
人口與計畫生育辦公室負責人口和計畫生育的綜合管理、監督檢查、宣傳教育、獎勵扶助等工作。
經濟發展辦公室承擔農業、林業、水利、中小企業、第三產業、安全生產監督及公有資產管理的協調和服務等工作。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辦公室負責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維護社會穩定等工作。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負責扶貧、農機、鄉鎮企業、畜牧獸醫、防災減災、農產品質量檢測等工作。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中心負責社會救助、勞動保障及合作醫療管理和服務,勞動力培訓與轉移及失業人員勞務管理等工作。
科技宣教文化信息服務中心負責教育、科技、文化發展規劃,廣播電視、體育、農村經濟信息、黨員幹部和中國小遠程教育等管理和服務等工作。
人口和計畫生育技術服務站負責優生優育和生殖保健技術服務及諮詢等工作。
水利站負責水資源管理、水土保持和防汛抗旱等工作。
教育
學校建築面積4147平方米,綠化面積近800平方米,有三個水泥籃球場,有圖書室(藏書15154冊)、閱覽室、兩個微機室、多功能教室、遠程教育收視室、理化生實驗室。 在上級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根據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指導,我們學校進一步端正了辦學思想,確定了我校近五年的工作總目標:“培養學生敢為人先的創新意識,爭創縣級規範化學校,培養社會主義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圍繞這一目標,校領導班子精誠團結,嚴格執行上級有關教育法規政策,落實著我校的量化方案,帶領著全體教師銳意進取奮力拚搏。
校容校貌:全校齊抓共管,校園三化到位,
教師積極,學生文明。
辦學規模:三年制初級中學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學生1206人,共設了18個教學班,教師56人,其中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34人。均能兢兢業業,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
歷屆英才:
學校從1983年中國小分家發來,其成績一直在水城縣名列前茅,取得了一個又一個的成績,多次中考位於水城縣前三名,上百人考取了大中專學校,多數人已經分配到各自崗位上工作,受到各級領導及家長與社會的好評和的認可。
所授榮譽:
共獲得實驗學校,先進集體等多項稱號。
學校人才碩果纍纍出,書畫作品多次在市縣級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