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科學哲學建築》是2005年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該書作者是理察·帕多萬,申祖烈。
基本介紹
內容介紹,編輯推薦,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介紹
在建築學比例理論的眾多主張中,最古老和最引人注目的觀點是,大自然是一個可以了解的,按數學法則存在的整體,我們在這個整體中人工創造的一切,乃是大自然的延續,它們應該遵從同樣的規則。雖然這依舊是勒。
柯布西耶的論點——相似於早先阿爾伯蒂的論點,但卻遭到後文藝復興時期的科學及隨之而來的經驗主義哲學的猛烈衝擊。
在《比例——科學哲學建築》中,理察·帕多萬從一個新的角度看待問題,把經驗主義看作一個起點。為了了解世界,我們必須找出其中的規律性。這些規律性能夠被解釋,但不要認為這些規律性是大自然所固有的,並由自然留給人們頭腦的印象,而相反,它們是頭腦里所固有的並套用於自然。正如我們的建築和其他藝術品,我們對世界的感知和我們的科學假設,也都是人造品。科學和藝術都是使世界變得能夠理解的手段;也就是創造一個可以理解的世界的手段。在藝術領域如同在科學領域一樣,理解的關鍵在於數學法則。
編輯推薦
而藝術傑作體現了自然的規律,並源於這些規律。自然界是一個可以理解的、秩序井然的整體,我們置於其中的人為之物是自然的外延,它們應遵從同樣的規律。《比例——科學哲學建築》為那些需要擴大哲學觀點的建築師,尤其是建築系學生,提供了可以理解世界的方式以及哲學基礎。《比例——科學哲學建築》理論性強,內容豐富,對建築學專業的師生具有很好的指導和參考價值。
作者簡介
作者:(英國)理察·帕多萬 譯者:周玉鵬 劉耀輝 解說詞:申祖烈
理查徳·帕多萬在巴斯大學任教。他曾在歐洲許多國家擔任過建築師,著述著多。他是《多姆斯漢斯·范·徳·拉恩:現代原始主義藝術家》的作者,並在1983年出版了他所翻譯的范·徳·拉恩的書——《建築空間》。
目錄
插圖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形式和數中表現出的世界的和諧
1.1 耐心解釋不拍桌子瞪眼
1.2 對威特科爾的評論
1.3 建築與認知
1.4 信心的重建
第二章 抽象與移情
2.1 威廉·沃林格
2.2 兩種範疇自相矛盾的本質
2.3 建築比例中的移情與抽象
2.4 勒·柯布西耶,古典建築師
2.5 范·德·拉恩:現代的古典派藝術家
第三章 單位和倍數
3.1 秩序和複雜性
3.2 測量與計算
3.3 1與2之間
3.4 作為統一領域的比例理論:幾何還是算術?
3.5 幾何學中的來源
3.6 算術中的來源
3.7 建築比例和數學的進步
第四章 房子:宇宙的模型
4.1 圓與方
4.2 以數字建成的房子
4.3 畢達哥拉斯的數學與建築比例
4.4 著火的房子
4.5 重建房子的努力
第五章 帕提農神廟的比例
5.1 算術的與幾何的解釋
5.2 傑伊·漢布里奇與動態對稱性
5.3 漢布里奇的帕提農神廟
5.4 比雷埃夫斯兵工廠
5.5 基於整數比率之上的對帕提農神廟的解釋
5.6 整數解釋的進一步發展
第六章 柏拉圖:混亂中的秩序
6.1 原本與摹本
6.2 上帝是安排者
6.3 比例中項
6.4 製造宇宙的靈魂
6.5 製造宇宙的軀體
第七章 亞里士多德:變化,連續性與單位
7.1 “視覺是知識的主要來源”
7.2 現實就是個體
7.3 變化及其原因
7.4 連續性與無限性
7.5 單位
7.6 建築比例與亞里士多德的計量概念
第八章 歐幾里得:黃金分割與五種規則的立體形
8.1 歐幾里得空間中所固有的建築比率
8.2 畢達哥拉斯定理與建築比例中使用的主要比率
8.3 黃金分割:歐幾里得源自正方形的證明
8.4 黃金分割:歐幾里得來自十邊形和星形五邊形的證明
8.5 五種規則的立體形
第九章 維特魯威
9.1 有關《建築十書》價值的爭論
9.2 范·德·拉恩對基本原則的闡釋
9.3 神廟與人體的對稱性
9.4 人體、圓與方
9.5 《建築十書》中所描述的其他比例,包括2的平方根
9.6 比例體系:一種發展規則
第十章 哥德式建築的比例
10.1 古典文化的連續性與柏拉圖和維特魯威的遺產
10.2 泥瓦匠們的套用幾何學
10.3 關於米蘭大教堂的爭論
10.4 沙特爾大教堂的比例
10.5 奧托·馮·西姆森
10.6 約翰·詹姆斯
10.7 一種更為簡單和更容易理解的方法
10.8 西方對亞里士多德的復興
10.9 認知與度量
10.10 哥德式建築與經院哲學
第十一章 人文主義與建築學
11.1 個人中心
11.2 透視中的比例
11.3 阿爾伯蒂論建築藝術
11.4 聖塞巴斯蒂亞諾教堂(San Scbastiano),曼圖亞
11.5 帕拉第奧的別墅
第十二章 文藝復興時期的宇宙觀
12.1 移情和抽象傾向
12.2 學術性無知
12.3 哥白尼革命
12.4 無限的宇宙和宇宙的無限
12.5 約翰尼斯·克卜勒
12.6 正多面體
12.7 天體的音樂
第十三章 世界是一架機器
13.1 魯道夫·威特科爾與普遍性價值的崩潰
13.2 原子論者的宇宙
13.3 數學比例改變了的本質
13.4 科學和藝術
13.5 打破科學和藝術之間的聯繫
第十四章 從外在世界轉向內在世界
14.1 理清知識障礙的基礎
14.2 對世界的複製
14.3 頭腦的消解
14.4 以激情取代理性
14.5 貝克萊與休謨論比例
14.6 柏克對比例理論的抨擊
14.7 理性的規則
14.8 康德:理解是自然的建築師
第十五章 黃金分割與黃金分割模數
15.1 黃金分割的再發現
15.2 阿道夫·蔡辛(Adolf Zeising)
15.3 古斯塔夫·費希納
15.4 黃金分割的統計學方法
15.5 對現象的各種解釋
15.6 生命的各種曲線
15.7 勒·柯布西耶早期著作中的黃金分割
15.8 模數的各種起源和目的
15.9 模數的幾何學
15.10 模數的算術
15.11 模數的人體測量學
15.12 實踐中的模數:馬賽公寓
第十六章 作為生活區域和思維訓練的房子
16.1 建築:實用的還是思辨的藝術?
16.2 物質的與精神的功能
16.3 抽象革命
16.4 必需的(the necessary)與本質的(the esscntial)
16.5 對起點的追求
16.6 建築的內在意義
16.7 第一座建築物
16.8 清晰的建築物
16.9 我們需要什麼樣的比例體系?
16.10 由無知而致知
16.11 量值的類型和等級
16.12 結論
參考文獻
英漢辭彙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