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12日,比亞迪官方發布一則《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其中稱2017年5月,李娟使用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雨鴻”)的名義,以自有資源(廣告及活動)試用及免費使用為切入點,主動與比亞迪聯繫並開展免費廣告宣傳,隨後偽造比亞迪公司印章、冒用公司名義開展業務。比亞迪在聲明中表示,該公司以李娟涉嫌偽造其印章及契約詐欺罪向上海警方報案。警方在李娟處查獲了多枚偽造的比亞迪印章,後者因涉嫌犯罪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比亞迪對李娟等人用偽造印章與相關公司簽署的契約等事宜,概不知情,也與該公司無關。一句“概不知情、於己無關”徹底讓相關廣告商慌了神。該事件被稱為“比亞迪廣告門”,一度引起了人們的熱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比亞迪廣告門
- 相關公司:比亞迪
事件起因,事件經過,事件處理,社會影響,
事件起因
2018年6月13日,比亞迪上海子公司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有單位或個人偽造該公司印章、冒用該公司名義開展廣告宣傳類合作業務。這家公司還稱,犯罪嫌疑人冒用該公司名義簽訂的契約與該公司無關,請受害單位及時向公安機關報案,該聲明並沒有引起太多關注。
事件經過
2018年7月12日當天,捲入此案中的供應商之一,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下稱“競智廣告”)在其官方微信上發布文章稱,該公司服務的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是於2016年開始的,包括全國試駕會,戶外硬廣投放。
2018年7月12日晚間,上海競智廣告有限公司發布一篇名為《人BY臉,天下無D》的文章稱,比亞迪聲明中認定的契約詐欺行為長達三年,涉及至少25家廣告供應商,累計金額高達11億元。競智廣告列舉多份證據稱,比亞迪對於李娟所開展的市場推廣活動不可能不知情。
2018年7月14日,比亞迪又在其官方新浪微博上,發布了《關於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名義開展相關業務的聲明》。其中提及的重點為,一個叫做李娟的人,和一個名為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下稱“上海雨鴻”)的公司,使用假冒的公司域名信箱以及偽造的比亞迪公章,並以比亞迪排除機構的名義,與多家單位與機構展開廣告宣傳類合作。
2018年7月16日,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的澄清公告稱,自己也是受害者。
對近日引發廣泛關注的巨額廣告詐欺事件進行回應,主要內容涉及4點:
2,比亞迪及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印章並未出借給李娟或遺失,李娟以比亞迪及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名義對外簽署的契約所用印章系偽造。
3,李娟冒用比亞迪員工身份、使用偽造印章對外簽署契約,已涉嫌犯罪,比亞迪已就上述事項向警方報案,警方已介入調查,前李娟已被警方採取強制措施。
4,李娟的上述行為損害了相關方的利益,也給比亞迪的聲譽帶來較大傷害。比亞迪作為受害方,將與各方一起積極配合警方調查,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7月15日中午,有自稱車模的網友發微博“聲討”比亞迪,稱自己參與比亞迪的車展活動被活動公司欠款,而之所以被活動公司欠款,是因為活動公司也遭廠家即比亞迪欠款。
7月16日,該網友再度發微博稱,自己與活動公司的賬款是在2018年10月到期,如果到期仍未收到錢將起訴活動公司。該模特表示,一共有300餘名車模去參加比亞迪的活動都還沒有拿到錢,但是這些模特的債主並非都是冠宇文化傳媒。據其介紹,2018年3月到5月,她個人陸續參加了5站比亞迪的活動,截至7月16日,這5次活動款“一分錢沒得到”,金額約在1萬多。
7月16日晚上,記者就上述相關問題致電比亞迪方面,對方表示不便透露。
7月16日,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的李娟,在李娟的促使下與“比亞迪”簽下墊資協定,“墊付6000萬元,比亞迪承諾在年底返還8970萬元”。
事件處理
從事件爆發以來,涉事各方說法不一。比亞迪方面統一口徑,稱以聲明為準,“等警察調查結果”,而廣告商則拿出交易相關信息來佐證所言非虛。
路由社又與上海雨鴻的Helen取得聯繫。她明確表示,不接受任何媒體採訪,“周一我們會出個聲明,把事情說清楚。”
2018年7月19日,廣告公司負責人王新(化名)表示,已經有供應商和比亞迪聯繫。而競智廣告負責人則表示,或將採取法律訴訟途徑。
社會影響
綜合各報導來看,供應商們一致表示,從未對“有關係”的李娟及其上線有過懷疑,甚至理解李娟曾透露其公司處於灰色地帶,要“低調”的行為。
據接近比亞迪的相關人士透露,此次事件中關鍵的人、地、錢三大核心要素,其中人(指李娟),根據比亞迪的公告中顯示確實非比亞迪員工,地與錢兩個關鍵問題仍需國家相關部門的調查結果說明。
作為上市公司,比亞迪就該事件並未作出進一步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