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恩鎮國公毓璋(1889年2月15日-1937年5月4日),奉恩鎮國公溥廉第二子,正藍旗,母妾黃氏,其父為賽南阿,和親王系第八代。毓璋育有10子,分別是:長子恆德(二子,啟泰、啟馨),次子恆勛(二子,啟源、啟瀛),三子恆齡(一子,啟俊),四子恆惠,五子恆銳(一子,啟寰),六子恆濟,七子恆錕,八子恆麟,九子恆麒,十子恆濬。
基本介紹
- 本名:毓璋
- 所處時代:清末民初
- 民族族群: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時間:1889年2月15日
- 去世時間:1937年5月4日
- 爵位:奉恩鎮國公
奉恩鎮國公毓璋(1889年2月15日-1937年5月4日),奉恩鎮國公溥廉第二子,母妾黃氏,其父為賽南阿,和親王系第八代。
他在光緒十五年正月(1824年)出生,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八代,但因為和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奉恩鎮國公。
滿州國康德四年三月(1937年)他去世,虛齡四十九歲。
他在光緒十五年正月(1824年)出生,光緒二十四年十一月(1898年)接替父親成為和親王第八代,但因為和親王並非世襲罔替的爵位,因此他的封爵只是奉恩鎮國公。
滿州國康德四年三月(1937年)他去世,虛齡四十九歲。
毓璋(十子):長子恆德(二子,啟泰、啟馨),次子恆勛(二子,啟源、啟瀛),三子恆齡(一子,啟俊),四子恆惠,五子恆銳(一子,啟寰),六子恆濟,七子恆錕,八子恆麟,九子恆麒,十子恆濬。
毓璋原本居住在和親王府,和親王府的主人是弘晝。
弘晝於雍正十一年三月封和親王。雍正十三年設功疆事務處,與其史弘曆領其事。弘曆即皇帝位後,“世宗雍邸舊資,上悉以賜之,故富於他王”。
弘晝平時最嗜弋腔曲文,把一些舊曲翻為弋調演之。好言喪禮,言:“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嘗手訂喪儀,坐庭際,使家人祭奠哀泣,岸然飲啖以為樂。作明器象鼎彝盤盂,置几榻側。其對人生的看法“人無百年不死者,奚諱為”在他的墓地也有所反映。在一個漢白玉制石門上,鐫有“何須爭名利,即此是安居”的陰文。弘晝在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日薨,享年六十歲。其第二子永璧襲和親王。永璧死後,其長子綿倫和第四子綿循先後襲郡王。綿循去世後,其第三子奕亨降襲貝勒。其後,奕亨第四子載容襲貝子。載容長子溥廉,溥廉第二子毓璋先後襲鎮國公。
和親王府位於東城鐵獅子胡同東口路北,它的前身為康熙帝第九子貝子允譫宅。王府東側是北新橋南大街,南邊有東西阿斯門把鐵獅子胡同東口阻斷,若東西阿斯門關閉,行人往東要由西阿斯門外南邊胡同南行繞嘎嘎胡同。府門對面倒座的院落南牆外是嘎嘎胡同。王府西邊隔著夾道與貝勒斐蘇宅為鄰。北牆外為府學胡同。和親王府大小房屋有六百餘間,大致分為東西中三路和倒座四部分。
清末,和親王府被稱為廉公府。在“王公府第地址單”上,共有房一百六十六間。這是指王府的主要建築物而言,因為僅王府中路的九層殿堂就已達四十五間之多。光緒三十二年九月,兵部改為陸軍部,和親王府址被徵用,改為陸軍貴胄學堂。鎮國公毓璋搬到東四十條居住。宣統年間籌組海軍部,和親王府址又成為海軍部址。這時和親王府西側的貝勒斐蘇宅(清末稱承公府)已為陸軍部址。同時將兩座王府遺存建築物拆除,建成三組磚木結構的樓群。再建三開間大門一座,門前一對石獅子,馬路南側是磚雕大影壁。
民國之後,這裡作過臨時大總統府、總理府。1924年又作過段祺瑞的執政府。1926年3月18日在執政府門前發生震驚中外的“三一八”慘案。“七七事變”前,宋哲元將軍把這裡作為二十九軍軍部及冀察政務委員會辦公地點。日偽時期,這裡是華北駐屯軍司令部和興亞院址。抗戰勝利後,為十一戰區長官部。現址為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