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性金屬在包氣帶中的遷移轉化—以鎘為例

《毒性金屬在包氣帶中的遷移轉化—以鎘為例》是由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擔任第一完成單位,由張光輝、費宇紅、周素文、曹樹堂、聶振龍為主要完成人的科研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毒性金屬在包氣帶中的遷移轉化—以鎘為例
  • 第一完成單位: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 主要完成人:張光輝、費宇紅、周素文、曹樹堂、聶振龍
  • 項目類別:科研項目
成果信息,成果摘要,

成果信息

成果登記號
19970043[08182]
成果名稱
毒性金屬在包氣帶中的遷移轉化—以鎘為例
第一完成單位
地礦部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
張光輝、費宇紅、周素文、曹樹堂、聶振龍
研究起始日期
1994-05-01
研究終止日期
1996-04-30
主題詞
有毒物質;包氣帶;地下水污染;鎘;毒性金屬
任務來源
H

成果摘要

該項目是地質礦產部環境地質開放實驗研究室資助項目,項目編號:K94005。7個系列實驗,取得數萬組實驗數據,採用巨觀與微觀尺度相結合的理論分入研究,重點研究了五大毒性金屬污染物質—鎘(Cd)在包氣帶中行為制和控制土壤溶液鎘濃度的主要作用及作用條件。 揭示包氣帶中行為特徵與土壤水分量之間的內在聯繫和變化規律,提出了岩過改變鎘遷移與轉化的動力學條件及岩土表面能態性質、液相的pH和約鎘在固-液兩相之間的遷移轉化的重要結論,建立了鎘吸附量、形態變變化與岩土水分飽和度之間的關係。在對比分析實驗結果和前人成果的了在中性-弱鹼性的非飽和土壤中,鎘的吸附模式以Fraundlich型為主飽和環境中鎘的污染物質主要以對環境沒有直接危害的殘餘態形式存在境中則以非殘餘態為主要存在形式的重要規律的論點。分析了在酸性條-液兩相之間的轉化主要由吸附反應所控制,在鹼性條件下,特別是在的範圍內,由沉澱反應控制土壤溶液中鎘濃度,而在pH6.5- 8.5範圍內,由應共同控制鎘在岩土-水分兩相之間轉化的規律。建立了毒性物質鎘在內的遷移和積累關於水分量及水分遷移的概念模型,論證了鎘在包氣帶體內的分布特徵是入滲效應機制的作用結果,是水分具有方向性地運移動方向的過程中水分和被吸附(吸收)污染物質遞減的綜合作用產物,和污染物質的吸附性能有關。果,對於闡明毒性金屬在包氣帶環境宿體中釋放、積累、轉化和活動機態系統鎘元素的均衡研究具有重要意義,不僅對解決鎘污染環境問題有義,而且對於其它重金屬元素在非飽和環境中遷移、轉化規律的研究也鑒意義。研究成果具有國際先進水平,部分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