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四問

每天四問

原文

各位同學:

首先,我們每天應該要問的,是“自己的身體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健康第一”。沒有了身體,一切都完了!不禁使我想到了去年二周紀念前九日鄒秉權同學之死!與今年三周紀念前九日魏國光同學之死!二人之死的日子是恰恰一周年,不過時間上相關八九個鐘點罷了。因這兩位同學的死,使我聯想到,我們必須繼續建立“健康堡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每天四問
  • 作者陶行知
  • 注意幾點:科學的觀察與診斷
  • 建立:健康堡壘
簡介,意義,作者背景,

簡介


必須注意幾點:
(一)“”。……科學是教我們仔細觀察與分析,譬如鄒秉權、魏國光兩同學之死,尤其是魏國光同學這一次的死,不能不說是我們先生同學的科學的觀察力不夠。魏國光同學患的是“蛔蟲”症候,他在學校寢室內吐過蛔蟲,有同房的同學見到沒有報告,又沒有留心注意到,這就是科學重證據的“敏感”,而成為一種不科學的“鈍感”了!而醫生又復大意,則在這種鈍感之下據之而誤斷為“盲腸炎”。雖然他腹痛的部分是盲腸炎的部位,但既稱為“炎”,就必得發“熱”;今既無熱,就可以斷定不是盲腸炎了。何以需要開刀割治?!其實魏國光同學的病症是蛔蟲積結在腸胃內作怪,不能下達,而向上沖吐了出來!如果,把這吐過的蛔蟲的證據提出來,醫生一定不致遽斷為盲腸炎,而開刀,而發炎,而致命!因為魏國光同學之死,我們必須提高“科學的警覺性”。以後遇病,必要拿出科學上鐵一般的證據來,才不致有錯誤的診斷,而損害了身體。否則,都有追蹤鄒秉權、魏國光同學這死的危險!所以提高科學的警覺性,是保衛生命的起碼條件。最重要性還是要用科學的衛生方法,好好的調節自己的身體,不使生病!科學能教我們好好的生活,生存!我們今後應該多提高科學的知能,向著科學努力,努力建立科學的健康保壘,以保證我們大家的健康和生命。
(二)“飲食的調節與改進”。……我這次去重慶,因事到南岸,會到楊耿光(傑)先生,楊先生是我們這一年來,經濟助務最多最出力的一位熱心贊助者。順便談到兒童和青年的營養問題,楊先生提到德國對於兒童和青年的營養問題,是無微不至的。德國有一位大學教授,對於自己獨生子的營養,說過這樣一段話:“去我為什麼有這樣好的身體,可以擔任這樣繁重的事情?就是我的父母把我從小起的營養就調節配備得好,所以建築得像鋼骨水泥做的一樣。身體建築最好的材料是牛肉,所以我決定每天要給我的兒子吃半斤牛肉,一直到二十五歲,就能夠把他的身體建築成為鋼骨水泥做成的一樣,可以和我一樣擔任繁重的大事了。”納粹德國政府,對於全國兒童及青年身體培養得堅實強健,然後逼送他們到前線上去當侵略者的炮灰!但是這種注重新生一代的兒童和青年營養問題的辦法,是值得注意的。就是蘇聯是社會主義的國家,對於兒童和青年的營養問題,也是無微不至的,所以它在一切建設上,在抵抗侵略上,到處都表現著活躍的民族青春的活力。其他許多國家政令中亦多注意到兒童和青年的營養問題。我們在今天提出營養問題來,就是為著現在和將來人人能夠出任艱巨。懸此為的,以備改進我們的膳食。為國家民族而珍重著每一個人的身體的健康。
(三)“預防疲勞的休息”。……飽食終日,無所用心”,固然不對,但是過分的用功,過分明緊張勞苦工作,也於一個人身體的健康有妨害。妨害著腦力的貧弱,妨害著體力的匱乏,甚至於大病,不但耽誤了學習和工作,而且減損及於全生命的期限!所以我在去年早已提出“預防疲勞的休息”問題,今天重新提出,希望大家時時提示警覺,預防疲勞,不致使身體過分疲勞。天天能在興致勃勃中工作學習,健康必然在愉快中進步了。至於已經有人過分疲勞了,要快快作“恢復疲勞的休息”。適當的休息,是健身的主要秘訣之一,萬不可忽略。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於在與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四)“用衛生教育代替醫生”。……衛生的首要在預防疾博?衛生教育做得好,雖不能說可以做到百分之百不生病的效果,但至少是可以減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其餘在預防意料之外而發生的只有百分之十的病痛,可是已經是占著很少成分,足以見出衛生教育效力之大了。以現在學校的經濟狀況說來,是難以支出兩三千塊錢來請一個醫生。我們的學校是窮學校,中國的村莊是窮村莊。我們學校是二百人,若以五口之家計算,全中國約有一個四十戶人家的村莊。若以這個比例來計算,全中國約有一百萬個村莊,每村需要請一個醫生,便需要有一百萬個醫生。現在中國的人力和經濟力都不允許這樣做,不能夠這樣做,所以我們學校也就決定不這樣做,決定不請醫生。我們要以決心推進衛生教育的效力來代替醫生,以保證健康的勝利。以衛生教育代替醫生,在兩月前,我已有信來學校,提出十幾條具體事實來,希望照行,現在想來,還是不夠,需要補充。待補充之後,提交校務會議商決進行。但是今天在此先提出來告訴大家,希望大家多多準備意見,貢獻意見。在建立“科學的健康堡壘”上多盡一份力量,便是在衛生教育施行上多一份力量,衛生教育勝利上多一份保證。大家都成為建立“科學的健康堡壘”的主要的成員之一,健將之一,共同來保證“健康第一”的勝利。
??第二問:“我的學問有沒有進步?”
??其次,我們每天應該問的,是“自己的學問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學問是一切前進的活力的源泉”。學問怎樣能夠進步?重要在有方法研究。現在我想到五個字,可以幫助我們學問易於進步。哪五個字呢?
??第一個,是“一”字。一是“專一”的一。荀子說:“好一則博”這句話是很有精義的。因為有了一個專一問題做中心,從事研究,便可旁搜廣引,自然而然的廣博起來了。我看世界名人學者對於治學的解釋,尚少如此精約的,治學必須“專一”的“一”,這是天經地義的了。“專一”在英文為Concentration,我們對於一件事情能夠專心一意的研究下去,必然能夠有一旦豁然貫通之時。所以我希望有能力研究的先生和同學,必須擇定一個題目從事研究,即使是一個很小的問題,也可以研究出很深刻很淵博的大道理來。於人於己都可得到切實的益處,而且可能有大的貢獻。
??第二個,是“集”字。集是“蒐集”的集。集照篆字的寫法,是這樣“”好像許多鉤鉤一樣。我們研究學問有了中心題目,便要多多蒐集材料。我們便像“”的篆寫一樣,用許多鉤鉤到處去鉤,上下古今、左右中外的鉤,前前後後、四面八方的鉤,鉤集在一起來,好細細研究。集字在英文為Collection,我們有了豐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徹頭徹尾的來研究它一個明明白白,才能夠真正理解這個問題的癥結所在,才能夠“迎刃而解”,才能夠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所以我希望大家對於每一個問題,都必須多多蒐集材料,以便精深的精益求精的研究。在研究上發生力量,在研究上加強創造力量,集體創造,共同創造,在創造上建立起我們事業的新生命,樹立起我們事業的新生機,穩定我們事業的新基穿?
??第三個,是“鑽”字。鑽是鑽進去的鑽,就是深入的意思。鑽是要費很大的力量,才能夠鑽得進去,深入到裡面去,看得清清楚楚,取得了最寶貴的寶貝。做學問雖不能像鑽東西那么鑽,但是能夠用最好的方法,也可以很快鑽進去。我在X國,參觀一個金礦,他們開採的機器,是運用大氣的壓力來發生動力的。我見到他們開採的速度,是比現代所稱的“電化”的電力,還不知要增加若干倍咧。我們做學問也是一樣,如果我們能夠在學術氣氛中的大氣壓力下,發生動力去鑽,一定能夠深入到裡面去,探獲學問的根源奧秘與訣竅,而必有很好的收穫。“鑽”字在英文為Penetr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對於一個問題拿定了,便要盡力向裡面鑽,鑽出一大套道理來,使我們學術氣氛有著飛躍的進步。
??第四個,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鑽進去還不夠,必須解剖出來看它的真偽,是有用的還是有毒素的?以便取捨,消化運用。“剖”字在英文為Analyzation,所以我希望大家對於每一個問題蒐集得來的材料,除了鑽進深入之外,必須更加著意做一番解剖的功夫,分析入微,如同在解剖刀下,在顯微鏡下,看得明明白白,分析得清清楚楚,真的有用的沒有毒素的就拿來運用;如果是假的有毒素的就捨去拋掉不用。如此,鑑別材料,慎選材料,自然因應適宜了。
??第五個,是“韌”字。韌是堅韌,即是魯迅先生所主張的“韌性戰鬥”的韌。做學問是一種長期的戰鬥工作,所以必須有韌性戰鬥的精神,才能夠在長期戰鬥中,戰勝許許多多困難,化除種種障礙,開闢出一條新的道路,走入新地境界。“韌”字在英文中尚難找得一個適當的字來翻譯,勉強可以譯為toughness,所以我希望大家在做學問上,要用韌性戰鬥的精神,歷久不衰的,始終不懈的,堅持下去,終可達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我想我們每一個人,能把“一”“集”“鑽”“剖”“韌”五個字做到了,在做學問上一定有豁然貫通之日,於己於人於社會都有貢獻。
??第三問:“我的工作有沒有進步?”
??再次,我們每天要問,是“自己擔任的工作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工作的好壞影響我們的生活學習都是很大的。我對於工作也提出幾點意見,以供大家參考。
第一點最要緊的,是要“站崗位”。各人所負的責任不同,各人有各人的崗位,各人應該站在各人自己的崗位上,守牢自己的崗位,在本崗位上努力,把本崗位的職務做得好,這是盡責任的第一步。我最近在想,人人應該有“站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教育自己知責任,明責任,負責任——教育著自己進步。
??第二點最要緊的,是要“敏捷正確”。人常說,做事要“敏捷”,這是對的。但我覺得做事只是做到敏捷還不夠,敏捷是敏捷了,因敏捷而做錯了怎么辦?所以敏捷之下必須加上“正確”二字,工作敏捷而正確才有效力。一件工作在別人做起來需要四小時,你只要二小時或三小時就做好了,而且做得很正確,這才算是工作的效力。工作怎樣能夠做得敏捷正確呢?這就是靠熟練與精細。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錯弄壞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術的演算草一樣,要演得快演得正確。
??第三點最要緊的,是要“做好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頭無煞尾,做東丟西,做西丟東,忙過不了,不是一事無成,就是半途而廢。我們做事要按照計畫,依限完成,就必須毅力堅持,一直到做好為止。
??第四問:“我的道德有沒有進步?”
??最後,我們每天要問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沒有進步?有,進步了多少?”為什麼要這樣問?因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使你有一些學問和本領,也無甚用處。否則,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所以我在不久以前,就提出“人格防”來,要我們大家“建築人格長城”。建築人格長城的基礎,就是道德。現在分“公德”和“私德”兩方面來說。
??先說“公德”。一個集體能不能穩固,是否可以興盛起來?就要看每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能不能顧到公德,衛護公德,來衡量它。如果一個集體的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為前提,注意著第一個行動,則這一個集體,必然是日益穩固,日益興盛起來。否則,多數人只顧個人私利,不顧集體利益,則這個集體的基礎必然動搖,並且一定是要衰敗下去!要不然,就只有把這些不顧公德的分子清除出這個集體;這個集體才有轉向新生機的希望。所以我們在第一個行動上,都要問一問是否妨礙了公德?是否有助於公德?妨礙公德的,沒有做的即打定決心不做,已經開始做的,立刻停止不做。若是有助於公德的,大家齊心全力來助他成功。
??再說“私德”。私德不講究的人,每每就是成為妨害公德的人,所以一個人私德更是要緊,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潔”。一切壞心術壞行為,都由不廉潔而起。所以我在講“建築人格長城”的時候,提到了楊震的“四知”,甘地的漏夜“還金”,華盛頓的勇敢承認錯誤,和馮煥章先生所講的平老靜“還金鐲”的故事,這些,都是我們大家私德上的好榜樣。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效法這些榜樣,把自己的私德建立起來,建築起“人格長城”來。由私德的健全,而擴大公德的效用,來為集體謀利益,則我們的學校必然的到了四周年,是有一種高貴的品德成績表現出來。
??我今天所講的“每天四問”,提供大家作為進德修業的參考。如果靈活運用的行到做到,明年今日四周紀念的時候,必然可以見到每一個人身體健康上有著大的進步,學問進修上有著大的進步,工作效能上有著大的進步,道德品格上有著大的進步,顯出“水到渠成”的進步,而有著大大的進步。

意義

“每天四問”,是我們每天做人做事的警鐘,也是一切有血性有志氣有正義感的人,做人做事的寶筏,能把我們的人生渡上更高境界的寶筏!將以此來祝頌中國民族共同登上光輝燦爛的歷史更高境界。

作者背景

陶行知原名陶文章,青年時期因受我國明代王陽明“知行合一”、“知行並進”的影響,改名為陶知行。後來,又改名為陶行知。生於1891年10月18日(清光緒十七年九月六日)安徽歙縣的一個清苦農家。他自幼聰明好學。陶行知1914年以名列第一的優異成績在南京金陵大學文科畢業後,便遠渡重洋赴美國留學。當陶行知於1917年學成歸國的時候,正值國內發起了以民主和科學為旗幟的新文化運動。陶行知滿懷熱情地在這場運動中奔走呼號,積極提倡新教育,改革舊教育。為此,他一方面介紹西方的教育理論,另一方面也反對盲目“儀型他國”,提出要以科學方法進行教育改革和創新,為實現中國教育的普及化和近代化踏出一條新路。1926年與東南大學教授趙叔愚等人一起籌建鄉村師範學校,校址選在南京遠郊偏僻荒涼的曉莊(原名小莊)。這就是後來馳名中外的曉莊師範,由陶行知親自擔任校長。1932年,陶行知通過總結曉莊師範的經驗,在上海創辦了上海工學團。
1939年7月他創辦了育才學校。這所學校設在重慶附近,學生都是擇優選拔的有特殊才能的優秀兒童。學校根據學生的興趣和條件,聘請大批專家學者擔任教師,對學生因材施教。他們不僅教學生學習文化課,而且對學生進行勞動教育、專業基礎知識教育和革命的思想教育,使教育與生產勞動、社會實踐、革命實踐緊密結合在一起,這樣就把生活教育的理論運用在培養“人才幼苗”的實踐中,使育才學校成為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株奇葩。
1946年7月25日,陶行知因為勞累過度和受刺激過深,突發腦溢血不幸逝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