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該書分為四輯,這四輯也折射了作者從童年,到少年,至青年的成長足跡和心路歷程,也是一段跟故鄉相濡以沫的陪伴。“回不去的故鄉”選擇煤油燈、醃菜、紅棗、野草莓、黃花菜、冰棒、小人書、滾鐵環等,進行了童趣盎然地書寫,重溫那段遙遠且艱辛的歲月。“忘不了的故鄉”以少年視角看世界和家鄉的風土人情,那段夢想開始的地方的生活躍然紙上,少年的他做過行俠仗義的武俠夢,參加過辛苦恣睢的雙搶,經歷過農村分家,生產隊打牙祭,見過趣味盎然的相親。湘南鄉下的風土人情歷歷在目。“還不起的親情”記敘了從未見過,只存在於傳說中的爺爺、寡居多年的小腳女人奶奶、天大地大的父母,以及乾爹乾媽等對他成長的啟迪和關愛,也有他自己對小棉襖女兒的偏愛深。“負不起的師恩”用感恩的筆觸記敘了成長道路上碰到的各種各樣的老師。正是他們因材施教,真心關愛,激勵作者度過了每個艱難的坎,放飛了作者的人生夢想,成就了其文學人生。
作品目錄
輯一 回不去的故鄉 | 輯二 忘不了的歲月 | 輯三 還不了的親情 | 輯四 負不起的師恩 |
---|
成書過程
作者於2005年第四季度開始動筆。那時候在廣州工作,準備2006年寫完。最初把書名定為《月是故鄉明》,源自杜甫的“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2005年底,回家過年,一位朋友來串門送作者一本書,書名就是《月是故鄉明》。怕朋友說作者剽竊,也為批判當時流行的那種“西方的月亮比東方的圓”的論調,作者於是把書名改為《月是故鄉圓》,意思是什麼都是家鄉的好,祖國的好。
但那本書完成一半,2006年6月,由於家庭原因,作者從廣州北上,在人民日報社謀了一個做新聞的差事,為站穩腳跟,作者不得不把文學夢想擱置下來,該書就成了爛尾工程。
2019年6月,在鐘友循勸誡下,作者決定重返文壇,突破口就是從接著完成這本散文開始。電子文檔早已遺失,慶幸的是,2019年7月,作者從舊書堆中翻出了當年的列印稿,於是重新開始,一篇篇潤色修改。十多年過去,回過頭重新來看,發現很多地方和篇章都要重新來過;同時陸續新創作了20來篇,到2019年底完成了該散文集。
作品鑑賞
主題思想
《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旨在向美好或者感覺很美好的過去汲取勇氣和幫助;將“回憶過去”當作向未來挺進的原料;通過抒發濃濃的懷舊情結,消除情緒上的焦慮和精神上的恐慌,完成對自我心靈的撫慰和自我精神的重塑;藉助精神上的返鄉,找回真實的自我、確認真實的自我、把握真實的自我,重返身心統一的童心和自然。
藝術特色
該書以細膩真情的筆觸,生動活潑的文字,擷取了作者記憶中關於故鄉生活的片段,見微知著,刻畫入微,牽動每個遊子的神經,觸動每個遊子的感情,讓他們心中的濃濃思鄉之情沉渣泛起,纏繞不散。該書的藝術特色有:
《燕子》《塘埠頭》《打牙祭》《村婦罵街》《黃花菜》《分家》等文章,從風土人情入手,娓娓道來,給讀者展示了一幅獨特的江南水鄉的風俗畫卷。
《煤油燈》《滾鐵環》《相親》《雙搶》等文章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時代底蘊,真實地反映了已經翻過去了的那個時代。當下雖然很少見了,但20世紀六、七、八、九十年代在江南農村成長的人,應該深有感觸。這些也許已經被時代淘汰,再也回不去了。從這個角度來看,該書也算是一個時代的紀錄。
正如《跳農門》所描述的,那時候,跳農門不容易,有夢想更不容易,尤其是一個貧窮的農村孩子,一路走來,是要“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行拂亂其所為”的,但作者沒有放棄,始終以一種鍥而不捨的奮鬥精神,感恩戴德的心態來看待生活,值得肯定。《忘不了的師恩》一輯讓讀者看到了曾高飛的生活態度。
縱觀該書,曾高飛以獨特的眼光,細膩的筆觸,生動的文字,擷取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字裡行間,真情流露。這種感情,質樸樂觀,健康向上,充滿了對生活的感激、感動、感恩。
作品評價
《每個人的故鄉,都在流浪》是一本關於個人成長,尤其是在故鄉成長的那段歲月的記憶,作者以獨到眼光,真摯感情,細膩筆觸,生動文字,童心趣味,質樸樂觀,進取向上的態度,創作的一部正能量,高品質的散文結集,對生活和處世,做到了不忘初心,永懷感動,感激,感恩。(光明網 評)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曾高飛,1974年生,湖南省衡陽市祁東縣人,畢業於長沙理工大學中文系。北京大學客座教授、長沙理工大學碩士生導師、資深媒體人、策劃人、新媒體運營專家、著名財經作家、專欄作家,共發表文學、新聞和財經作品6000多篇,出版長篇小說《生如夏花》《紅塵欲望》《手機江湖》等,財經專著《決勝話語權》《產經風雲》等十多種書籍,參與編劇電影《東方紅一號》、電視劇《一江明月碧琉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