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升子

母親的升子

《母親的升子》是趙攀強創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於2021年6月。

該書收錄的文章主要是作者2016年至2019年創作的散文隨筆,同時還收集了以往幾本散文集漏選的部分文章。在該書中,作者通過情節和細節刻畫人物形象,譬如通過還糧,還禮,這些農村上司空見慣的事情,以及母親在這些事件中所採取的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出母親以德服人,以德報怨,豁然大度的寬闊胸襟。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母親的升子
  • 作者:趙攀強
  • 文學體裁:散文集
  • 字數:32萬字
  • 首版時間:2021年6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母親的升子》收錄了散文115篇,分“親情”“鄉愁”“往事”“隨筆”“遊記”五輯。第一輯“親情”,選編文章13篇,主要記述作者與親人之間發生的系列故事。第二輯“鄉愁”,選編文章19篇,反映了對家鄉的熱愛及情系故土的赤子情懷。第三輯“往事”,選編文章19篇,主要記錄了許多生活的片段,反映出作者對往事的懷念和留戀。第四輯“隨筆”,選編文章47篇,主要展示的是作者的內心世界,有對人生的感悟生活的體驗,以及對真善美的追求。第五輯“遊記”,選編文章17篇,主要反映作者旅行途中的所見所聞。

作品目錄

第一輯 親情
第二輯 鄉愁
第三輯 往事
第四輯 隨筆
第五輯 遊記
母親的升子
進城賣羊
幸福是碗薑湯面
父親的小灶
母親的捶布石
深夜裡的紅燈籠
懷念岳父
難忘的夜晚
陪伴就是幸福
我的女兒
回女兒的信
女兒的禮物
女兒的假期
村裡的老油坊
故鄉的打麥場
家鄉的柿子樹
告別老屋
記憶中的大河洲
衙門口記事
油菜黃稻穀香
老家的大槐樹
索索草
漫步家鄉的田野
寫春聯
童年草屋
撞進童年記憶的那條大魚
老家的石磨
草鞋的記憶
鄉村木匠
鄉村露天電影
麥收時節
即將消失的村落
廣元行記——參加“第五屆中國西部散文家論壇”有感
漫步西安環城公園的日子
烏手指的小姑娘
區公所往事
教師節,我去看恩師
商洛培訓花絮
月光下,小河畔,那個夜晚
井岡山隨感
蓮花民宿,將我帶回美妙的童年
難忘的深山夜宴
凡事先檢討自己
頑皮的童年
遲到的榮譽
想起那個大雪紛飛的日子
黑夜裡的燈光
難忘老師的批評
那年北京出差
我的包幫戶老龔
懷念杜峻曉
彼岸花開
人生三趣
旬河浪花
小院風景
時間從辦公室溜走
那一次次感動催我前行
讀書與寫作,讓我的人生充滿快樂!
華發早生
敬畏文字
挑食的流浪狗
物質女人
今年秋天有點熱
難忘那些瞬間
人不可無趣
善待身邊的每個人
要讓每日不虛度
勞動的身影最美麗
換一種活法可好
在喧囂中遠離浮躁
一生幹不了大事,那就每天做小事
再忙也不能忘記閱讀
筆耕與感恩同行
為平凡的生命感動
生活其實不簡單
買菜記
難熬的夏季
路邊臥著的狗
人生常會陷入兩難
冬日裡的暖陽
池中睡蓮
芍藥的哭訴
凡人小事
快樂源自於心態
人生的熱愛與無奈
在假日感受生活
自作多情
原來我是一隻笨鳥
親山親水親生活
作家要靠作品說話
大宋為何受盡欺凌
“李廣難封”是西漢考核標準不科學
張居正算不算中國名相
徘徊山海關
劍門關感懷
快樂的手藝人
草原的故事
笑傲千年,卻無奈今天
樓房河印象
去天門山探險
山水太極城
我的藍田情結
陝南秋色
秋天的早晨
陝南的霧
棕溪走筆
春色不等人
河堤春色
路過石泉
去看文星塔
嘉峪關隨想
探訪崩雲峽谷
太極城森林公園遐想
大黑山——安康湖畔的黑珍珠
不到雙河,你就不知道雙河有多美

創作背景

作者自述創作《母親的升子》的過程:“我的散文集《留住鄉愁》是2015年12月出版的,隨後的四年時間,我的寫作基本上處於自由閒散狀態,既沒有明確的方向,也沒有條條框框,隨心所欲,有啥寫啥。所以文章的題材就有點雜,表現的手法也有點亂,有些篇章難登大雅之堂。是否有必要將這些文章加工整理,出本集子,我思考躊躇了好長時間。起初的想法是不想再費力了,一是工作太忙,沒有時間;二是成本太貴,還要自費;三是內容浮淺,缺少價值。後來我將這些文章從頭至尾看了一遍,想法慢慢改變了,我覺得出本集子還是有必要的。儘管這幾年寫出的東西,不成系統,缺乏藝術性,但是每篇都是現實生活的真實記錄,寫出了我的所見所聞所感,反映了我的真性情。出本集子,便於回顧總結,尋找差距,幫助自己提高,同時也可以留作紀念。”

作品鑑賞

在該書中,作者通過情節和細節刻畫出母親樸素而善良的形象。散文《母親的升子》寫家裡來了客人,母親用“升子”在鄰居家借糧款待客人,到母親用“升子”還糧,借糧時是平平的一升子麥面,還糧時是滿滿一升子麥面,不但如此,母親還糧還的是又細又白的特級麵粉,而不是一般麵粉。“我”認為特級麵粉還給人家有點可惜,母親卻說:“鄰里之間要互敬互愛,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我們要時刻記著別人的好處,滴水之恩要湧泉相報啊!”看起來這傻傻的舉動,卻道出了母親待人的善良與寬厚。還有文中說了大哥結婚那天,家家戶戶都來恭賀,一個困難戶送不起禮,就送了一瓶清水充當柿子酒,有人將此事告訴了母親,母親只是微笑著說,就在禮簿上寫下一瓶酒好了。輪到這個困難戶辦喜事的時候,按照作者的意思,也送一瓶清水算了,可母親沒那樣做,她卻送出去一瓶真的柿子酒,這且不說,還外加一升子玉米。這在缺糧少油的艱難歲月,是無比珍貴的人間情意。作者通過還糧,還禮,這些農村上司空見慣的事情,以及母親在這些事件中所採取的截然不同的態度,表達出母親以德服人,以德報怨,豁然大度的寬闊胸襟。
在另一篇散文《母親的捶布石》中,作者借物抒情,通過對兩塊石頭顏色青黑,大小相等,呈正方形,表面光滑,能夠照出人影,重量大約都在百斤以上,捶布用的石頭的描寫,追憶曾經勤勞淳樸和愛乾淨的母親。“母親就會將那些衣物摺疊整齊,平放在捶布石上,蹲在旁邊,右手揚起棒槌反覆捶打,左手捏住布料邊角轉換位置,捶好正面,再捶反面,捶完這件,再換那件。”作者還再現了母親諸多勤儉持家、教子有方的細節:“母親跪在席上,穿針引線,縫製棉被。剩下的廢布條,母親從來捨不得扔掉,而是細心收集起來,用糨糊貼在木板上,一層布條,一層糨糊,層層疊加,然後晾乾,村里人稱為‘打褙子’,主要用於做鞋底。母親擔心剛做的布鞋磨腳,也用棒槌在捶布石上捶打新鞋”;母親聽到“我”在騙人,出來嚷“我”說,火心要空,人心要實,做人要像捶布石那樣,實實在在,以後千萬不能說謊騙人。這些片段,歷久彌新,時時處處在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閃現,那是中華民族幾千年傳承與弘揚的勤勞善良的可貴品質。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母親的升子》
2021年6月
太白文藝出版社
978-7-5513-1930-0

作者簡介

趙攀強,1967年8月出生於旬陽縣呂河鎮中華村,1987年7月參加工作,曾任旬陽報社編輯記者、旬陽縣委通訊組長、縣委宣傳部副部長、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主任等職。他堅持“左手寫新聞,右手寫散文”,先後出版個人散文集《秦巴放歌》《太極城絮語》《留住鄉愁》《母親的升子》等6部。2016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