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信仰

一:基本信息

《母親的信仰》,由當代先鋒小說家墨白創作的中篇小說。

原載《清明》1992年第4期(發表時題為:《永遠真誠》)、載《上海文學》2005年第2期。

收入2004年7月民眾出版社版《霍亂》。

收入文化藝術出版社2006年1月版《2005年中篇小說新選》。

收入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4月版《2005年最佳小說選·點評本》。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母親的信仰
  • 作者:墨白
  • 作者職稱:先鋒小說家,劇作家
  • 作者其他作品:《收穫》《鐘山》《花城》等
二:內容簡介,三:墨白簡介,

二:內容簡介

《母親的信仰》寫的是一個1963年入黨的農村婦女勞碌困苦而又信念執著的一生。在那一場場天災人禍的磨難中,“和黨一心”的信仰如同一道閃電,照亮了母親的人生。小說寫了信仰給母親帶來的幸福,也寫了這道閃電在母親身上留下的傷痛,寫了她在集體利益與家庭利益、黨員職責與母親職責之間的抉擇和掙扎,同時還寫了忠誠者的被愚弄,獻身者的被掠奪。但在這一切背後,那道光一直閃耀著,它使母親苦難的一生熠熠生輝,使中國千百年來被壓抑在社會最底層的勞動婦女黯淡的生活變成了“火紅的日子”,在那些“火紅的日子”里,母親英姿勃發,歡樂美麗。正是從這個角度,作者重新書寫了社會主義的歷史,重新思考了信仰對於中國普通勞動者生活和生命的意義,頗具啟發性。
小說在憂傷又明亮的敘述風格中展開,透過一個小孩子的目光去仰望母親的信仰,追尋她在信仰中的榮辰得失。這種敘述視角的選取讓敘述者與母親的信仰之間始終橫亘著某種時間與心態上的錯位,從而造成就出某種間離的效果。這種間離的效果又恰到好處地保持了一種追憶中的省察,有助於規避同主題小說中的敘述套路。在小說中,作者儘量控制對情感的直接陳述,而在氛圍的鋪陳上下功夫,豐沛的情感都化在人物的舉手投足間,與小說整體的抒情氣質融為一體。敘述者對母親的感情就如同母親對黨的感情一樣,有種潮濕的依戀。對小孩子來說,母親片刻不在身旁,心裡立刻漫上驚慌,而她一旦出現,就帶來了安謐的甜美和溫暖;母親在黨與不在黨時的神情亦判若兩人,在黨時無論多大的苦難都不能奪去她迷人的笑容,房子毀了,小妹妖折,父親被抓,祖父自盡,一件比一件更慘痛壓抑的現實都沒有壓垮母親,被迫退黨卻一下子打到了母親的要害,讓她頓時落魄失神。在深層結構上,小說巧妙地將懵懂無知的孩童和心意執著的母親並置——孩童對母親與母親對黨都有種自然而然的親近,這種信念因為樸素而分外動人,而當孩童找不到母親與母親被信仰離棄時,那兩種不同層面上的彷徨無依與六神無主的空落便在小說中參差互現,於是故事就天樸素里有了繁複,在暖意中疊加了酸澀和淒涼;讀者也常常被身不由已地帶入這種情感的深處,與人物同悲同喜。墨白的敘述還含有一種春雨激盪的力量,暗合了母親信仰的連綿和堅韌,透出一種對人世的悲惘。不過,有的地方“花腔”的味道過濃,顯得有點虛和飄,反不如結尾幾句樸素的話語更有打動人心的力量。如何在華麗和樸素之間把握平衡,這大概也是每一個繼承“先鋒遺產”的小說家需要仔細考量的問題。

三:墨白簡介

墨白,本名孫郁,先鋒小說家,劇作家。1956年農曆十月初十出生於河南省淮陽縣新站鎮。務農多年,並從事過裝卸、搬動、長途運輸、燒石灰、打石頭,油漆等各種工作。1978年考入淮陽師範藝術專業學習繪畫;1980年畢業後在鄉村國小任教十一年。1992年調入周口地區文聯《潁水》雜誌社任文學編輯,1998年調入河南省文學院專業創作、任副院長。
1984年開始在《收穫》《鐘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學》《山花》《十月》《上海文學》等刊開始發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說《失蹤》、《灰色時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輝煌》、《某種自殺的方法》、《最後一節車廂》、《陽光下的海攤》、《一個做夢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說《黑房間》《告密者》《討債者》《風車》《白色病室》《光榮院》等四十餘部;出版長篇小說《夢遊症患者》《映在鏡子裡的時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隨筆《〈洛麗塔〉的靈與肉》、《三個內容相關的夢境》、《博爾赫斯的宮殿》、訪談錄《有一個叫潁河鎮的地方》、《以夢境顛覆現實》等七十餘篇;出版中短小說集《孤獨者》《油菜花飄香的季節》《愛情的面孔》《重訪錦城》《事實真相》《懷念擁有陽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選》《霍亂》等多種;創作電視劇、電影《船家現代情仇錄》《特警110》《特案A組》《當家人》《家園》《天河之戀》等多部;總計七百多萬字。作品被譯成英文、俄文、日文等、曾獲第25屆電視劇“飛天獎”優秀中篇獎、第25<s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