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夫人張氏傳》是曹魏鐘會為其母張昌蒲所作的傳記。出自《魏志·鐘會傳》。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母夫人張氏傳
- 作品出處:《魏志·鐘會傳》
- 文學體裁:散文
- 作者:鐘會
第一節,第二節,
第一節
夫人張氏,字昌蒲,太原茲氏人,太傅定陵成侯之命婦也。世長吏二千石。夫人少喪父母,充成侯家,修身正行,非禮不動,為上下所稱述。貴妾孫氏,攝嫡專家,心害其賢,數讒毀,無所不至。孫氏辨博有智巧,言足以飾非文過,然竟不能傷也。及妊娠,愈更嫉妒,乃置藥食中。夫人中食,覺而吐之,瞑眩者數日。或曰:「何不向公言之?」答曰:「嫡庶相害,破家危國,古今以為鑑誡。假如公信我,眾誰能明其事?彼以心度我,謂我必言,固將先我;事由彼發,顧不快邪!」遂稱疾不見。孫氏果謂成侯曰:「妾欲其得男,故飲以得男之藥,反謂毒之。」成侯曰:「得男藥佳事,暗於食中與人,非人情也。」遂訊侍者具服,孫氏由是得罪出。成侯問夫人:「何能不言?」夫人言其故,成侯大驚,益以此賢之。黃初六年生會,恩寵愈隆,成侯既出孫氏,更納正嫡賈氏。
第二節
夫人性矜嚴,明於教訓。會雖童稚,勤見規誨。年四歲授《孝經》,七歲誦《論語》,八歲誦《詩》,十歲誦《尚書》,十一誦《易》,十二誦《春秋左氏傳》、《國語》,十三誦《周禮》、《禮記》,十四誦成侯《易記》,十五使入太學,問四方奇文異訓。謂會曰:「學猥則倦,倦則意怠。吾懼汝之意怠,故以漸訓汝。」今可以獨學矣,雅好書籍,涉歷眾書,特好《易》、《老子》。每讀《易》,孔子說「鳴鶴在陰,勞謙君子,藉用白茅,不出戶庭」之義,每使會反覆讀之,曰:「《易》三百餘爻,仲尼特說此者,以謙恭慎密,樞機之發,行已至要,榮身所由故也。順斯術以往,足為君子矣。」正始八年,會為尚書郎。夫人執會手而誨之曰:「汝弱冠見敘,人情不能不自足,則損在其中矣。勉思其戒。」是時大將軍曹爽專朝政,日縱酒沈醉,會兄侍中毓宴還,言其事。夫人曰:「樂則樂矣,然難久也。居上不驕,制節謹度,然後乃無危溢之患。今奢僭若此,非長守富貴之道。」嘉平元年,車駕朝高平陵,會為中書郎從行。相國宣文侯始舉兵,眾人恐懼,而夫人自若。中書令劉放、侍郎衛、夏侯和等家皆怪,問夫人:「一子在危難之中,何能無憂?」答曰:「大將軍奢僭無度,吾常疑其不安。太傅義不危國,必為大將軍舉耳。吾兒在帝側何憂?聞且出兵,無他重器,其勢必不久戰。」果如其言,一時稱明。會歷機密十餘年,頗豫政謀。夫人謂曰:「昔范氏少子為趙簡子設代邾之計,事從民悅,可謂功矣。然其母以為乘偽作詐,末業鄙事,必不能久。其識本深遠,非近人所言。吾常樂其為人。汝居心正,吾知免矣,但當修所志,以輔益時化,不忝先人耳。」常言:「人誰能皆體自然,但力行不倦,抑亦其次。雖接鄙賊,必以言信,取與之間,分畫分明。」或問此無乃小乎。答曰:「君子之行,皆積小以致高大。若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此乃小人之事耳。希通慕大者,吾所不好。」會自幼小,衣不過青紺,親營家事,自知恭檢。然見得思義,臨財必讓。會前後賜錢帛數百萬計,悉送供公家之用,一無所取。年五十有九,甘露二年二月暴疾薨。比葬,天子有手詔,命大將軍高都侯厚加贈,喪事無巨細,一皆供給。議者以為公侯有夫人,有世婦,有妻有妾,所謂外命婦也。依《春秋》成風定姒之義,宜崇典禮,不得總稱妾名。於是稱成侯命婦。殯葬之事,有取於古制,禮也。
(《魏志·鐘會傳》注此篇張溥誤分為二,又略見《御覽》二百二十,又六百十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