毀訾

毀訾

毀訾,是漢語辭彙,解釋為毀謗;非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毀訾
  • 拼音:huǐ zī
  • 釋義:毀謗;非議。
  • 出處:《管子·形勢解》
注音,釋義,

注音

ㄏㄨㄟˇ ㄗㄧ

釋義

亦作“毀疵”。亦作“毀訿”。亦作“毀呰”。毀謗;非議。
1、《管子·形勢解》:“毀訾賢者之謂訾,推譽不肖之謂讆。”
2、《荀子·不苟》:“正義直指,舉人之過,非毀疵也。” 楊倞 註:“疵,病也。或曰讀為訾。”
3、漢 徐幹 《中論·核辯》:“ 孔子 曰:小人毀訿以為辯,絞急以為智。”
4、《百喻經·嘆父德行喻》:“猶如世間無智之流,欲贊人德,不識其實,反致毀呰。”
5、唐 賈島 《辯士》詩:“辯士多毀訾,不聞談己非。”
6、宋 蘇軾 《代滕甫辨謗乞郡書》:“況臣受知於陛下中興之初,効力於眾人未遇之日,而乃毀訾不忌……此臣所以涕泣而自傷者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